应“云”而生:智能APP在钢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7-06-12 02:22韩彦敏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
关键词:钢琴教育教学

韩彦敏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应“云”而生:智能APP在钢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韩彦敏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①“互联网+”概念也已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资源,使其在钢琴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让传统的钢琴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云技术,钢琴教育;Piano Diary

“互联网+”概念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②

因此,在受知识社会创新2.0新业态推动下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新手段为传统的钢琴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研究的新问题。同时,“互联网+教育”给钢琴教育带来哪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又将面临哪些挑战,钢琴教育如何借力“互联网+教育”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是钢琴教育事业继承与创新的必经之路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艺术教育中,钢琴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自从1987年我国开始进行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至今,学习钢琴的热潮就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如今,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③在此大背景下,钢琴教育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也面临继承与创新的双重考验。

教育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对传统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在过去,一间琴房、一台钢琴、一个老师、一个学生、45分钟一堂课,这是传统的钢琴教育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4G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教育App的不断出现,为传统的钢琴教育开辟了一个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新途径。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学习的学生也不受数量的约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相互学习和切磋琴技,利用“云储存”等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观看教学示范视频资料,下载乐谱书籍等。在这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教育环境下,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应该且必要顺应潮流,与互联网+钢琴教学方式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二、“云技术”的日益完善为钢琴教育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提供了发展基础

“云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至今,充分利用了广域网或者局域网,将硬件、软件与网络资源统一起来,通过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使处于互联网终端的用户使用智能软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料查询、数据上传下载。“微课”、“慕课”④的时兴就是一个利用“互联网+”和“云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很好的例证。

通过百度云网站公布的“云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框架图,就可以看出“云技术”是如何推进教育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如何促进教育行业转型升级的。在百度云构建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中,依托稳定的云计算基础服务,老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构建的终端服务层来展开教学活动;基于“云技术”的应用服务层(包括:教学视频点播系统、教学直播系统、在线题库系统、教学质量评测系统、学生知识图谱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服务层(包括:音视频点播VOD、音视频直播LSS、文档转码DOC、IM通信、文字识别OCR等)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可以在任意设备间使用的技术保障;数据储存层(包括:云服务器BCC、对象存储BOS、内容发布CDN、关系数据库RDS、云磁盘CDS等)为数据的转换与存储提供了海量的储存空间。

依托和利用功能强大的“云技术”,钢琴教育资源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已不是难题。这不仅局限在以往的多媒体教学思路中,利用“云技术”可以使钢琴的教育资源分为乐谱资源、作品音响资源、教学视频资源、师资资源等。乐谱出版社在出版纸质乐谱的同时也发布电子版乐谱,就像电子书一样,用户通过付费下载使用。利用互联网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云计算、云储存等技术,可以在上传下载高品质的音响资料和教学示范课程,使课堂教学不局限在教室和琴房中。同时,智能移动终端的App应用程序也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个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只要在手机应用商店中键入关键词“钢琴教育”就会出现许多与钢琴演奏、学习、教学相关的应用程序。本文以下部分将对一款智能移动终端App程序“Piano Diary”在钢琴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作简要的分析研究。

三、基于“云技术”的“Piano Diary”App应用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软件不断更新和完善分不开的。现代钢琴教育的研究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对演奏作品分析和理解,而是从教育的各个层面研究钢琴演奏的各个方面。⑤钢琴教育与互联网、云技术的结合就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智能App软件作为钢琴教育的辅助手段,使“教”与“学”在一种科学、客观、高效的状态下展开。

(一)“Piano Diary”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学习好钢琴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此逐渐掌握钢琴弹奏的一些技能和技巧。但是每天的练习不免会枯燥和乏味,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难免会有所降低,通过依托“云技术”和智能App在钢琴学习中的介入,以及高科技手段的加入,会使学习钢琴学习变得科学和有效。“PianoDiary”是一款类似学习日记的智能App,它是一个基于MIDI⑥核心技术框架下免费的iPhone和iPad应用程序。使用带有静音功能的声学钢琴或数码钢琴均可以运用它来计划,管理,存档和分享钢琴演奏。可以让用户录制演奏、显示练琴的时间、将演奏的视频上传到公众平台,并随时随地的观看其他的人的演奏。Piano Diary的录制功能可以让用户记录下每天的演奏,从而拥有更为科学的练琴方式。Piano Diary还用用方便快捷的搜索功能,通过存储日期、时间或是名称搜索便可找到你所想要的演奏信息。另外,Piano Diary所有的存储数据将自动存储在Piano Diary的“云”服务器上,确保它们可以通过任何设备进行访问。为了帮助用户控制练琴时间,钢琴日记还会不断跟踪重要的统计数据,包括演奏的持续时间和音符所弹奏的数量。使用者还可以与其他的Piano Diary用户分享和比照彼此的练琴时间,以达到相互进步的作用。此应用程序还可以让用户制作幻灯片,并上传至YouTube,与家人和朋友一同分享学习音乐的那份喜悦。

(二)必要的硬件装置

通过一个小小的连接装置(见图1)就可以实现钢琴与移动终端的连接,钢琴可以使用在键盘下加装了MIDI数据传感器的普通声学钢琴(见图2),也可以是静音钢琴或数码钢琴(见图3)。

图1:与移动终端连接的装置

图2:在声学钢琴键盘下加装的MIDI数据传感器

图3:静音钢琴的数据传输装置

在“Piano Diary”App上通过录音功能录制下演奏的所有信息,由于每个琴键下方安装的有MIDI数据光学感应器,能够感应弹奏者的弹奏力度变化,捕捉钢琴键盘与踏板细微动作,所以才能将触键信息传送导App进行记录和储存。这些信息包括音高键位、触键力度、音符长度、压力强度、踏板信息等等。这些数据都是以标准MIDI的文件编码格式进行传输和储存的。老师可以通过这些MIDI数据来动态分析学生在钢琴练习中的技术指标达到与否,能对学生钢琴技巧的基本弹奏质量标准加以数字化、可视化的判定,这为提高钢琴演奏艺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三)“Piano Diary”的主要界面和实际应用分析

每次的演奏可以记录储存在App里,或上传到云服务器中进行保存,并按照日历记事簿的格式进行记录和储存,以便让演奏者能直观的了解学习的进度和每次演奏曲目信息,以及练习的时间长度。图4就是正在通过App录制中的界面。界面显示了力度信息、录制时间长度等信息。

点击日历中有记录的某一天数据,就能通过回放功能调出记录的数据进行播放,播放是读取的MIDI数据,发声音源可以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自带的波表合成音源来进行回放,也可以通过静音钢琴或数码钢琴来聆听真实、自然的钢琴声音。图5就是App中日历记事簿的界面,它包含了每天的练习次数、每次练习起止时间、练习的曲目(在每次练习时需要演奏者输入相关曲目信息)、演奏的音符数量统计等信息。

图4:录制中的App界面

图5:App的日历记事簿界面

通过记录,每次钢琴的练习就有了数据可以查询,就有了前后学习的对比和总结,以此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巩固学习的成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成功的钢琴演奏家的背后是经过长时间成千上万次的不断练习,不断摸索和总结,这样的过程需要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使演奏者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专注力。同时,钢琴教育是一门表演艺术专业,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合格有用的钢琴演奏表演人才,通过App的分享功能,将数据上传到云端的共享服务器中,让同样使用该方式学习钢琴的人能够加强交流,共同进步。老师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钢琴的辅助教学,就可以动态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的曲目熟练程度以及进行学生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图6就是一个13名学生练习时间长度的排列界面。

图6:App的练习时间长度界面

“Piano Diary”钢琴日记App,作为钢琴教育和学习的辅助手段解决了传统的钢琴教育不能解决的几个难题,一是学习钢琴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了数字化的记录,有了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二是教师能直观、高效、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绩,借此达到以演奏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三是使一个封闭的钢琴教学环境,通过该App变为一个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开放型教学环境。

在实际的应用中,笔者与四川音乐学院毛滨滨教授组成的项目团队,随机挑选出20名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10人一组,分为两组来进行教学训练对比,第一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二组采用“Piano Diary”App辅助的手段来教学,通过18周的教学周期后,第二组学生的钢琴学习成绩较第一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显著上升。通过老师每周调取学生在App上的练习时间记录发现,学生每日的练习时间都能充分保证,App的日记功能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对于第一组学生,老师只能通过每周上课的时间了解到学生上一周的练习情况,从学生上课的演奏来判断学生一周来的练习情况。二是学习质量有保障。第一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学习的质量起伏不定,布置的课程也有不能完成的情况,但第二组学生由于使用App的钢琴演奏录制与回放功能的介入,使其能很快的找到每次演奏练习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App中其他用户上传的作品进行对比学习,以达到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奏水平的目的。三是学生对于学习充满了自信。第二组学生在使用App进行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如何学习和如何学习好的方法和自我调整的手段,促使他们把每日的钢琴练习变成一种主动的学习,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被动练习。

由于Piano Diary拥有自己的云服务器,在世界各地通过它来上传下载钢琴演奏作品,分享钢琴学习经验的用户数以万计,他们在App中相互交流演奏心得体会,相互评论演奏技巧,分享学习音乐的愉悦之情,形成了一个“互联网+钢琴”的良好生态环境,这无疑是给学习钢琴的学生打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结语

时代在前进,原地踏步就等于后退。借力“互联网+”概念和方式,重新塑造钢琴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是实现高等教育“教与学”双重变革的大势所趋。“Piano Diary”是在“互联网+”概念下诞生的产物,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衍生出的移动终端产品,钢琴教育也应该突破观念壁垒,打破传统教学的常规,创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传承之路。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② 百度词条百科http://baike.baidu.com

③ 《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迈向4.0时代》,《中国日报》2015.06

④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百度词条百科http://baike.baidu.com

⑤ 毛滨滨:《应“端”而入:“互联网+”技术在钢琴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四川戏剧》2016年第8期

⑥ 基于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音乐乐器数字接口,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是编曲界最广泛的音乐标准格式,可称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乐谱”。

2015年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人文社科重点”阶段性成果(15SA0131)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纸钢琴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