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2017-06-12 02:22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考核体系

夏 琳

(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夏 琳

(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教与学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文章从山西省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着手,具体论述了新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过程,并对建构新评价体系的意义进行总结。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教与学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目前,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往往注重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效果的衡量,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忽略了对本课程过程性的评价。建立科学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正确的指导依据,从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课程评价体系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对教育过程和学生成绩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功能性、有效性,包括收集、观摩、判断和分析课程价值。①从评价体系的概念可以看出,规范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课程的良好实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具有目标性,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向着这一目标迈进,最终完成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

(二)山西省高校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

笔者对山西省内10所高校进行调研②,发现在开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院系,对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面都不尽相同。大部分院校在评价上表现为考勤、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综合,且所占的比例分配上有所不一。评价的实施者是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部分院校的成绩评价机制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出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一般都把分数作为评价的量度,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行为能力的培养,评价考核体系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些年,山西省部分高校的音乐院系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意识到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忽略了过程性考核,导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造成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的问题。因而探索和建构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已然成为摆在各个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评价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评价体系的正确实施是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因此,评价的取向要尽可能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而全面的评价必然需要依靠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一)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过程中,由单一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评方式向多元的以综合能力考查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变,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侧重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察和评估。在学期教学的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包括音响听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教学舞台实践、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思考辩论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的能力。

新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平时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听辨测试、教学实践、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七个环节,如下表所示:

期末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分值与比例实践考核成绩分值与比例平时考勤20分/6%期中小测验10分/7%听辨考试20分/14%课堂表现50分/15%期末论文写作30分/21%课程实践音乐会40分/28%作业完成30分/9%平时成绩分值与比例平时成绩合计100分/30%期末成绩合计100分/70%

由上表可以看出,评价体系与课程教学紧密相连,实现了教学、实践与考核同步进行,强化了过程性考核,增加了实践环节考核的比例,有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

1.平时成绩评价

学生平时出勤情况的评定是对学生学习态度最为基本的考察,制定相关的考勤管理办法,如:迟到、病假1次扣1分、事假1次扣2分,旷课1次扣3分,且一学期旷课满三分之一者,则不允许参加本门课的期末考试等,其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

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是反映学生对本课程掌握情况的体现,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好坏。新评价体系加大了对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教学的考核比例,以考察学生是专心听课,对老师的提问能否认真独立地思考。由学生选出每个小组负责人来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且小组之间展开作业评比,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期末成绩评价

在新评价体系中,将期末成绩的评定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环节考核两个模块。理论环节考核是针对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而设计的,由教师规定论文写作的范围,先从音乐作品观后感入手,逐步训练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从而规范地完成论文写作。实践环节考核是根据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实训课的考试方式,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定学生在课程实践音乐会过程中各方面表现与展示。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中纳入听辨环节,学生在课下会查找、聆听课程中的要求必听音像资料,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曲目的记忆与模唱能力。

从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过程来看,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加大了过程性考核力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相对就会更加公平、公正。

三、结语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新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过程中,始终要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展开教学,对于评价结果为我们提供的反馈信息,要灵活把握,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做出调整。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阐明的那样:“不管在将来还是现在,都不存在一套最终的目标。日常教学应该使教师能够在某些方面修订并改善先期的工作已达到的目标。”③新课程评价体系能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而教学改革的结果又必须经过检验和评价。

在当下高校教学改革中,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地方高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注释:

①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9:194.

② 夏琳.山西省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调查[J].长治学院学报,2016,06:74-77.

③ 瞿葆奎.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65.

[1] 夏琳.山西省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调查[J].长治学院学报,2016,06:74-77.

[2] 杨胜兴.高校民族音乐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6,01:81-85.

[3] 陈雅先.论视唱练耳课程评价体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01:145-150.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地方高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GH-14030)

夏琳(1976-),女,河北新乐人,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考核体系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内部考核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