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障碍的干预治疗个案研究

2017-06-12 02:22陈文新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杜自闭症同伴

陈文新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音乐对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障碍的干预治疗个案研究

陈文新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针对一位自闭症儿童,采用先进行个体课、后集体课的训练方式开展人际交往及语言沟通方面的音乐干预训练。通过《儿童语言发展及交往能力量表》数据分析,音乐训练对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表明需求能力”及“对他人要求有反应”等测试项目没有提高。音乐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多方面、多领域综合干预。

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障碍;音乐;干预治疗

一、自闭症儿童与音乐干预概述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也称孤独症)。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将自闭症的临床症状分为三大类,即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1]。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很难或者不能与他人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2]。自闭症的病史早、病程发展缓慢,一般两岁后才易被察觉,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3]。

在科学家阿普尔鲍姆(Applebaum)的大脑半球电生理研究中明确记载,尽管自闭症儿童具有其他知觉损伤,但他们仍然能够接受和处理音乐刺激。当音乐由人的声带或乐器振动发声,它可跨越自闭症儿童的障碍区,直接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进入大脑,引起脑神经亢奋性的提高,消除外界因素所导致的紧张感。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阻碍他们的情感表达,负面的情绪积蓄在心中无法释放,音乐成了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有力手段[4]。

二、干预个案研究

本实验选取1名对声音较为敏感的自闭症儿童——小杜,进行个体与团体结合的音乐干预训练。

(一)干预对象

小杜,男,2010年出生。小杜性格内向,由母亲将他带大。父母无既往病史。她的母亲不善言辞,家人认为他的性格遗传母亲,较内向不爱说话,不与同伴一起玩耍。小杜四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小杜智商高于70,属高功能自闭症患儿。小杜症状表现为:对外界自我封闭,接受外界能力低,从不主动与同伴接触;语言运用能力受损,咬字不清;喜欢听音乐,并有明显的喜欢情绪,能唱简单的儿歌。

(二)干预工具

奥尔夫音乐疗法,指把音乐、舞蹈、语言和节奏融合在一起的音乐行为教育法。在研究中,将“唱、动、奏”三种音乐表现融为一体。小杜和教师用自然的姿势,将肢体动作与音乐的旋律等要素联系起来。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节奏训练、音高训练和听觉训练。

即兴演奏法,指以人声和乐器自由表达患者自己的情绪及感受的方法。用该方法进行音乐干预时,多采用简单易懂的打击乐器和键盘乐器。

接受法,指通过各种听音乐的方法来达到干预目的,也可称为聆听法。研究中小杜有主动接受聆听和被动接受聆听两种表现形式。通过聆听音乐中的歌词,帮助小杜学会与他人交流用语,提高认知水平,学习各项事物,如分辨颜色、学习语言等。

(三)干预过程

干预课程:个体课和团体课,每周各一次,共24次。个体课每次20—30分钟,团体课每次30分钟。先进行个体课程,课间休息10分钟后,进入团体课程。

干预时间:2016年6月—8月,共三个月。分三个阶段完成,每阶段干预时间为30天,并设有短期目标,据患儿具体表现确定“靶行为”和“靶目标”。

长期目标:①通过音乐干预训练减轻小杜的言语障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②缓解由强迫性行为带来的情绪不稳定;3促进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能和同伴一起游戏;

1.第一阶段

将一节课分为个四时段:聆听音乐;学唱《你好歌》;音乐律动训练(约10分钟),学唱《再见歌》。本阶段的音乐律动训练采用比较简单的拍手、跺脚、跳跃、抬腿等肢体语言;《你好歌》和《再见歌》,采用歌曲接唱方式,将歌唱转变为口语式的沟通学习。

2.第二阶段

演唱《你好歌》,音乐律动与声势训练(约10分钟),学习演奏乐器(约10分钟),聆听音乐,演唱《下课歌》。团体课:自我介绍、同伴游戏(15分钟),《让我们认识“Do、Re、Mi”》(15分钟)。团体课《让我们认识“Do、Re、Mi”》,根据音高递进指导学生做连贯的高低肢体动作,帮助自闭症儿童认知音高。

3.第三阶段

演唱《你好歌》;同伴互动游戏(约15分钟);器乐演奏(约10分钟);演唱《再见歌》。团体课:同伴互动游戏(约15分钟),《小星星》(约15分钟)。同伴互动游戏《律动——锯木头》唱童谣,一起和同伴做一前一后拉大锯的动作,随音乐的强弱起伏,动作时快时慢。团体课中学生集体合奏《小星星》,教师用手势指点,学生用多种乐器变化不同的演奏形式,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唱并舞蹈。

三、研究结果

干预研究量表:定量评价量表采用《儿童语言发展及交往能力量表》(15个项目)[5][6]作为实验评价依据。评估量表的计算方法参考了心理学量表的评量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正行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记为0、1、2、3,分别表示“不会或不能完成”,“提示能完成一点”,“提示能基本完成”,“自己能很好完成”。经过对小杜干预前后两个量表的测试对比,形成可控制的变量,自变量是教师对小杜的正强化音乐干预训练,因变量是小杜进行音乐干预后各项能力的变化,采用同一位老师进行测量,尽量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小杜音乐干预训练前后的语言发展、交往能力测试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注:表1中总水平百分比数据是测试项目中各项最高分(4分)总和与患儿完成各项得分总和计算得出。)测试中有9个项目均提高一个等级,分别是说话的音调、跟随发声及换气、语句表述停顿、说话的速度、目光对视、有交往愿望、使用你我他、知道自己的名字、对别人要求有反应。有六项没有提高,分别是自己说话的音量、模仿声音、语句表述流畅、表明需求的能力、用字词的能力、使用形体语言交往,对别人要求有反应。

表1:小杜语言发展及交往能力测试结果统计

四、研究讨论及建议

(一)对患儿施行先个体课人际交往训练、后集体课训练的方法,可提高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的训练效果。

从表1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此方法有助于提高小杜的交际能力,由前测的16%提高到后测的35%。个体课和集体课中间休息10分钟,集体课的同伴交流训练可当作是个体课训练的巩固与延伸。老师先在个体课中,对小杜进行两到三人的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当小杜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能稳定自己情绪和同伴完成任务后,再加入到集体课中。

(二)曲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准确性,通过音乐训练和理解歌曲歌词含义的方式,提高人际交往及认知能力。

本次训练中的选曲有《你好歌》、《四季歌》等交际类和基本常识类歌曲,表1中“能知道自己能力”、“能表达简单需求”等均有提高。训练曲目的正确选择在音乐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患儿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在训练中要根据患儿本身的喜好特点和当时的训练心情选择曲目,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率。如在课堂上,因纠正小杜的刻板行为而出现哭闹情绪,老师选择了让他聆听相对轻柔的中性音乐,如《小金鱼》、《梁祝》等,使他的心情逐渐轻松下来,精神也渐渐放松,不再紧张,同时用这首乐曲转移他的注意力。

(三)音乐训练作为辅助手段可对自闭症儿童产生积极影响,但不能绝对的夸大作用,需多方面综合干预。

实验数据虽然表明小杜的人际交往能力均有提高,但从单项测试数据中来看,有7项测试没有得到提高,如用字词的能力、语句表述流畅、使用形体语言交往等。音乐训练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音乐听辨能力,但在人际交流方面,此方法形式较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训练辅助手段可对自闭症儿童起到帮助作用,但不能绝对的夸大。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需多方面、训练课程时间长、综合干预,建议将音乐训练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感统课程、语言课程、精细动作等。同时,自闭症儿童的音乐训练研究需要医疗设备的支持。

[1] 曹凌云.即兴演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成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朱子君,树文红.即兴演奏式音乐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0.

[3] 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1.

[4] 胡世红.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9.

[5] 胡世红.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1-82(表4-2).

[6] 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66(表3).

表1的研究数据表明,经干预训练3个月后,小杜的语言发展及交往能力总水平由16%提升到35%,提高了19%。语言发展及交往能力

猜你喜欢
小杜自闭症同伴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寻找失散的同伴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小宅男变形记
小杜先生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