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私有化银泰商业的价值何在?

2017-06-21 16:40陈岳峰
时代经贸 2017年1期
关键词:银泰私有化实体

陈岳峰

从2014年前入股2x5%,到一年后增持至32%成为第一大股东,再到2017年1月10日,欲以10港元每股、总价约19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77亿元)发出私有化要约,要成为其控股股东(74%),3年时间里,阿里收购银泰商业加以“改造”的战略在一步一步更加深入。

尽管实体零售对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在零售领域凌厉的攻势心态很“复杂”,但资本市场的嗅觉却非常敏锐,在阿里私有化银泰商业的消息曝出后,1月10日,实体商业类上市公司股价集体大涨,百大集团、杭州解百、云南城投直接涨停,步步高涨幅5.61%,欧亚集团、鄂武商、大商股份等也涨幅超3%。

这显然是阿里私有化银泰方案出来后的一个意外收获,这也表明,资本市场对于线上线下结合后零售业的未来表示乐观,且充满期望。话说回来,这一次对银泰商业的私有化举措,则无疑是在阿里“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的“新零售”棋盘下的一个战略布局,其意义和价值在于: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新经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网店和快递都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总理还指出,新动能与传统动能是不可分割的。新经济、新动能不仅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也在推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生机。

阿里与银泰的结合正是新实体经济的一种体现,这是以互联网企业代表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支持,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推进剂。

“虚拟”经济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一个数据是,截至2016年底,阿里已投资了包括苏宁、银泰、日日顺等在内的几十个项目,背后千亿资金流向传统零售业务:另一个数据是,阿里2016年度纳税238亿,带动平台纳税超过2000亿,创造了超过3000万的就业机会。你能说阿里现在还只是虚拟经济的代表吗?

阿里CEO张勇认为,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新旧之别。如果漠视机遇,那么就会不可避免被边缘甚至被淘汰。若能融合移动互联网、实时用户数据及科技的力量来提升运营效率,实体零售企业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在阿里看来,阿里对未来新实体经济的打造不仅体现在资本投入上,更多地体现于对零售业进行整体升级,与随之带来的价值创造上。

未来没有纯粹的制造业、零售业之分,也很难再清晰界定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更遑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是一个全融合的时代,一切都要靠技术的融合、创新,流程的再造,商业模式的重塑去再次立足市场。

也就是说,新经济必然是虚实结合后的产物。从这点来说,相较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

传统零售渠道价值将被重估

传统零售近几年日子“苦逼”,成本上涨、业绩下滑、转型无望、创新无路……但无论是阿里投资的银泰、苏宁、宁波三江,还是京东与沃尔玛、永辉的合作,都毫无疑问体现了实体店的渠道价值。

按实体零售业态划分,银泰是一家传统百货零售商,中国实体商业里,百货业态的困境是最为明显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阿里仍敢以数百亿的投入去对其进行重塑,表明线上线下融合后的零售企业前景可期,也意味着过去被普遍严重低估的传统零售的渠道价值将被重估。

这一点,从张勇的表态中也可见一斑:中国零售行业的总规模已达到4.5万亿美元,并正以每年10.7%的速度增长。阿里巴巴集团正与线下零售商共同重构传统业态,创新用户消费体验,用实际行动拥抱新零售所带来的长期发展机遇。

显然,互联网企业未来将会在线下零售的投入上有更大的发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传统零售企业必须完成数字化转型,否则依旧不会得到资本或互联网企业的垂青,一些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企业也同样难以享受到这一轮新的机遇。

实际上,从阿里对实体零售业的投资上,也多少能窥见其未来的战略意图:阿里欲以其线上庞大的消费群体、丰富的大数据及技术应用,以资本为纽带,成为实体零售业转型的推手。

阿里的目标是,通过与实体零售企业的携手,在移动互联时代,通过“会员通”整合在线以及线下的消费者数据,通过“服务通”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以及通过“货品通”来提升库存效率以至销售流转。

这真是一盘大棋。如果阿里的战略得以实现,意味着中国的商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切现时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都将被重构,这一点传统零售企业尤为值得重视。

阿里收购银泰是认真的

前前后后一共付出200多亿真金白银后,相信已经没有人会认为阿里收购银泰就是玩玩而已,一如很多媒体和业界观点认为的:银泰只是阿里的一只小白鼠——有一定道理,某种程度上说,银泰是阿里“新零售”的试验田,但也不全是试验田。

说是试验田,的确银泰是阿里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和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其首个可以进行深度实验的渠道。3年来,阿里与银泰包括联手推出银泰宝、喵货、喵街等一系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在O2O方面做了不少大胆的探索,尽管这些产品不一定全部成功,但本身线上线下的结合就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循,其实现的支付和会员体系的打通,对于实体零售来说值得借鉴。

尤其是茵曼、七格格、鹿与飞鸟等40多个淘品牌入驻银泰,使得双方的业务整合更加落地一一既让阿里的线上品牌的发展空间与价值再造得到进一步延伸,也使得银泰在实体店的品牌经营上更具差异化。

说不是试验田,是通过这几年,不难发现,阿里在银泰身上不仅想实践,也想成就。一如阿里CEO张勇所言:“银泰是阿里巴巴进行零售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平台,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时代,如果说阿里巴巴是空军,那么我们需要寻找一个陆军伙伴形成一体化力量,这个陆军伙伴就是银泰。”

银泰商业目前运营29家百货店及17个购物中心,主要位于中国一线及二线城市。但百货业态的增速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企业甚至业绩大幅下滑。从这个角度来说,受实体零售行业大环境影响,如何让银泰成就,客观上也是阿里面臨的一个问题。

银泰未来发展想象空间更大

2016年12月24日,阿里联手银泰在杭州开出了首家家居行业全自助式购物门店——面积近12 00平方米的HOUSE SELECTION生活美学馆,分为顾客体验区、场景展示区和商品精选区三大区域,由来自天猫和淘宝的24个淘品牌唱主角,涉及家具、家纺、收纳整理、智能家居、卫浴清洁、餐厨用具、软装配饰等多个居家品类,近2万个产品。

不过,这个美学馆的重点不在于淘品牌,而在于全自助式购物,消费者只要拿着智能手机,就可以边逛店边对看中的商品手淘下单、加购,无需排队结账,在线上完成支付后,即可选择在现场提货点自提或免费快递到家。

这应该算是阿里在银泰门店里对“新零售”的最新尝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银泰商业被私有化,这样的尝试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因为阿里在银泰的发展战略上更有主动权,介入程度也会更深入。

私有化后,银泰商业不再是一家公众公司,首先不会再有业绩上的压力。这让阿里在与银泰在线上线下融合过程中不必再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短期效应,也不需要顾虑银泰在资本市场上的业绩表现,银泰在创新、投入上将更加灵活,阿里可将线上的所有经验、优势全部导入线下进行充分的实践。应该说,整个实体零售在创新上尚无重大突破,银泰未来的发展暂不说成功与否,但必然会变得更具看点。

在张勇的规划中,对于银泰,阿里巴巴将从“人”——用户营销,“货”——商品运营,“场”——商场三个方面,帮助线下百货拥抱数字经济。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把传统百货从一个“坐商”变成“行商”,实现人货场的完美统一。可以想象,一旦证明这一模式可行,阿里必然会迅速将其复制在传统零售行业身上。

从资本运作的层面来看,未来银泰的想象空间也更大。

众所周知,私有化的前提往往是公司前景良好,而控股股东认为当前公司股价明显被低估。内地零售企业在港股市场一直也未能得到良好的价值体现,这也是很多在港上市的物美等零售企业一直想回归A股市场的主要原因。

截至目前,阿里已经投资了苏宁、三江购物等多家A股类零售上市公司,如果大胆猜测一下,阿里未来有没有可能通过资本手段,形成一个传统零售A股上市公司的生态大平台?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而且不小,银泰称得上是阿里线下零售大布局里的一个重要板块。从这个角度而言,银泰未来回归A股的可能性很大。果真如此,私有化后的銀泰,对在资本运作方面长袖善舞的阿里而言,未来的运作价值就更大了。

(文章来源:灵兽传媒)

猜你喜欢
银泰私有化实体
实体钱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银泰的新零售实验
重振实体经济
上市公司私有化:福兮祸兮
广西
焦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