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及完善建议

2017-06-27 07:49李晗何利辉
财政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政策措施情况政策

李晗 何利辉

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及完善建议

李晗 何利辉

2014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本文从重大项目完成情况、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简政放权推进情况、重点资源保障情况等角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对比以往传统审计,此次政策跟踪审计具有服务国家治理更直接、采用“1+N”审计方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贯彻绩效审计理念等特点。基于此次政策跟踪审计的案例分析,提出联合审计、制订政策跟踪审计制度法规、构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跟踪审计、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等建议。

跟踪审计政策执行宏观调控国家治理实践

一、引言

政府的国家治理行为及其公共职能通过公共政策来实现。公共政策是关于所为和所不为的所有内容(托马斯,2004)。刘家义(2012)提出作为政府权力活动的重要监督主体和国家治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应以公共政策执行情况监督为重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必须发挥预防、揭露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的贯彻实施,揭示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等问题,深化改革,完善制度。通过开展政策跟踪审计,保障重大政策政令畅通“落地生根”,纠正执行偏差提高施政效果,采集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开展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提高政府行政绩效,监督权力运行推动社会民主。

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政策跟踪审计进行了研究。从理论研究视角,陈尘肇(2011)就推动政策跟踪审计提出紧扣政策监督着力点,构建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上下联动、点面分析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加强审计成果运用,推动制度体制完善五项建议。从案例研究视角,卢相君等(2011)对节能减排绩效审计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研究,为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谭志武(2012)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进行研究。寇永红、吕博(2014)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蒋超博、朱立辉(2014)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绩效审计为例,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指标评价系统、完善公告制度等完善保障房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陈平泽、方宝璋(2015)以审计署开展的三个支农政策项目资金审计为案例,提出审计如何破解政策落实结构性困境。付忠伟等(2015)对辽宁省审计厅2015年东北振兴政策举措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进行案例研究,提出创新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的思路。黑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15)以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践为基础,提出强化政策梳理准备工作,探索风险和质量管控的重点环节及方式,创新审计方式,合理区分审计责任与政策措施落实管理责任,搭建审计信息管理平台和探索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等建议。淄博市审计局课题组(2016)对山东省审计厅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政策跟踪审计”进行案例研究,从形式、事实、价值三维视角对该项政策的贯彻部署、执行落实、资金绩效、政策目标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方面进行评价。从国际经验视角,李璐(2013)以美国ARRA法案资金为例,在借鉴美国财政资金的协同审计监督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我国财政资金政策跟踪审计的建议。徐震(2012)对美国审计署公共政策审计评估进行研究,为我国开展公共政策审计提出借鉴。李越冬、崔振龙等(2015)对48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在保障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领域的治理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对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提供启示和借鉴。

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在2014年10月发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为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2月发布《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要求,“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要求,审计署自2014年8月起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跟踪审计。

二、跟踪审计的“抓手”

近年来,政策跟踪审计已有经验可循,较为典型的有两次实践案例,一是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政府发布《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制订总额近800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美国审计署对此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并公告。二是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政府安排约4万亿投资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审计署对此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并公告。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比如,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民生需求供给不足的问题,金融债务等风险积聚的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问题等等。2014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如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出台财税、金融、民生、环保及区域开发等重大政策措施,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及区域开发战略。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清理并取消部分收费项目和资格许可认定,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统筹资金使用,盘活存量资金,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厉行节约。

审计署自2014年8月起,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截至2016年2月,共发布2015年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及12月共8份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政策跟踪审计揭示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制度障碍和体制瓶颈,充分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跟踪审计框架图如图1所示。以下我们将从重大项目完成情况、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简政放权推进情况、重点资源保障情况四个“抓手”出发,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图1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跟踪审计框架图

(一)重大项目完成情况

现阶段,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推进重大工程建设,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使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及时发挥效应。审计署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污水处理项目,石油、石化、电网、电信工程项目等重大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主要关注重大工程项目的审批立项是否及时,工程实施进度如何,是否按期竣工,竣工运营绩效等方面。审计发现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存在未按时开工、项目进展缓慢、虚报开工量或完工量、项目停工闲置等典型问题。审计发现具体问题见表1。

表1 重大项目完成情况审计发现问题汇总表

(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

在此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中,除了传统的投资拉动政策之外,同时注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引擎的培育,贯彻打造“双引擎”的思路。政府出台了财税、金融、民生、环保及区域开发等重大政策措施,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培育打造新引擎,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水平。审计署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农业发展,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主要关注重大政策是否及时推进实施,是否有效贯彻落实。审计发现部分重大政策执行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项目推进缓慢等典型问题。审计发现具体问题见表2。

表2 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发现问题汇总表

(三)简政放权推进情况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重要的改革举措,通过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清理并取消部分收费项目和职业资格许可认定,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审计署对行政审批、商事制度、通关便利化、清理收费项目、职业资格许可认定等简政放权改革推进情况进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主要关注简政放权改革是否落到实处。审计发现部分应清理并取消的行政审批、收费项目、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未按规定清理,商事制度改革、通关便利化改革推进缓慢等典型问题。审计发现具体问题见表3。

表3 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审计发现问题汇总表

(四)重点资源保障情况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升级挑战并存的状况下,在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新常态下,通过统筹资金使用,盘活存量资金,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厉行节约,规范管理,真正做到将资源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支持经济增长。审计署对资金使用合规、资金使用绩效、土地管理等重点资源保障情况进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主要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理配置,存量盘活,运营绩效。审计发现虚假骗取、挤占挪用、资金沉淀等典型问题。审计发现具体问题见表4。

表4 资金及土地使用情况审计发现问题汇总表

三、跟踪审计的特点

此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跟踪审计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政策跟踪审计。早在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政府安排约4万亿元投资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审计署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点资金管理使用、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并在2009年5月发布《审计署关于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情况公告》,在2009年12月发布《关于1981个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公告》。2014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审计署自2014年8月起,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并在2015年9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截至目前,此次政策跟踪审计仍在持续进行。无论在审计署制订的2015年度审计工作重点还是2016年度审计工作重点中,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都排在审计工作重点的首位。和以往传统审计相比,此次政策跟踪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服务国家治理更直接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是实施国家治理的途径和手段,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有效贯彻落实,国家治理才能进入良治轨道。反之,如果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出台后,第一公里出不了,中梗阻严重,最后一公里到不了位,政策传递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将会制约国家治理的实施效果。政策跟踪审计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常态化的工作,审计部门实时跟踪政策执行的全过程,最先一公里是不是落实,中间是不是通畅,最后一公里是不是到位,随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责,从而保障重大政策“落地生根”。同时,经济社会运行的相关信息是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制订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判其实施效果的重要尺度。政策跟踪审计通过真实、全面、深入地采集和提供相关信息,反馈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执行中存在的情况和问题,为决策层提供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参考,辅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优化完善。因此,和以往传统审计相比,政策跟踪审计更直接地服务国家治理,更直接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二)采用“1+N”审计方式

政策跟踪审计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常态化的工作,审计署创新采取“1+N”审计方式,目的是提升审计效率,推动审计效果,促进审计质量。“1”就是政策跟踪审计这个项目,“N”就是重大工程建设审计、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等其他审计项目的融合。和传统审计相比,它不是对单项政策的审计,而是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揽子综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内容更加广泛丰富深入。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此次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任务包括促进重大政策有效落实,促进简政放权,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促进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促进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闲置土地有效利用,促进创业创新,促进防范风险、维护经济安全,促进健全完善制度规定等方面。同时,审计对象更加广泛,包括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揽子综合政策的执行者,既有行政事业单位,又有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这在以往传统审计中是罕见的。

(三)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我国审计机关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探索始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将审计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创新性地对抗震救灾款物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审计。截至2012年4月,共发布4份《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5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1份《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殊党费”跟踪审计结果》、1份《汶川地震社会捐赠款物审计结果》,整个全过程跟踪审计跨度4年之久。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定,“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同时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规定,“各级审计机关要按月上报跟踪审计结果,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因此,此次政策跟踪审计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常态化的工作,伴随宏观经济的变化调整审计思路和重点。截至2016年2月,审计署共发布8份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基本保持了按月、持续发布政策跟踪审计结果的节奏。此次政策跟踪审计的抽查情况见表5。

(四)贯彻绩效审计理念

在审计署2009年开展的政策跟踪审计中,主要是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点资金管理使用、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合法合规审计。在本次政策跟踪审计中,体现了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的思路,通过审计问效、问绩、问责。审计全过程贯彻绩效审计理念,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重大政策落实和宏观调控目标统筹考虑,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职能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社保民生改善、金融信贷风险遏制。密切跟踪预算管理、项目申报审批、资金支付、项目实施、投产运营等环节,密切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减少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资源合理配置。审计发现部分项目进展缓慢,项目闲置,重大政策推进缓慢,商事制度改革、通关便利化改革推进缓慢,资金沉淀等绩效问题。

表5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抽查情况

四、建议

无论在审计署制订的2015年度审计工作重点还是2016年度审计工作重点中,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都排在审计工作重点的首位。2015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审计署办公厅和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联合主办的“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专家论坛”中,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提出此次政策跟踪审计面临的若干难题。为了推动政策跟踪审计更好发挥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对此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跟踪审计的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与审计署政策跟踪审计合二为一

联合审计,既是合力,也是融智,更是简政。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层面,联合审计都有着成功的经验积累,例如财政部、审计署联手专项整治“小金库”,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开展会计监督,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开展农业保险检查等。联合审计有助于共享资源信息,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成效,更为重要的是,联合审计也是简政的要求和体现,从而避免监管重叠、重复检查对被查单位造成的负担。2014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截至2016年1月,国务院先后派出8个督查组,两次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同时,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八次跟踪审计。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2015年7月在“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专家论坛”中提出此次政策跟踪审计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政策跟踪审计的宏观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建议将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与审计署政策跟踪审计合二为一,国务院督查组与审计机关开展联合审计。将国务院督查组的宏观性和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充分结合并发挥,形成监管合力,放大监管成效,避免监管重叠,开展长期性、持续性、常态化的政策跟踪联合审计。

(二)制订政策跟踪审计制度法规

审计改革,制度先行。继2009年扩内需、促增长政策跟踪审计之后,本次审计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政策跟踪审计。为了指导本次政策跟踪审计,审计署2015年5月发布《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意见(试行)》,2015年9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的意见》,上述文件为政策跟踪审计建立了基本的制度基础。区别以往开展的传统审计,此次政策跟踪审计具有服务国家治理更直接、采用“1+N”审计方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贯彻绩效审计理念等特点,无论在审计目标、范围、执行方式都较以往审计有了显著的改革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是国家审计中的新生事物。政策跟踪审计是全国联动审计,具有宏观性高、政策面广、专业性强等执行难度,各个审计部门在理解、执行、处理方面也会存在差异,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体系可以使不同审计部门在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时步调一致,裁量统一,提升联动审计的形象和效果。同时,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制度规范体系,不仅是对本次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经验总结,也为将来开展同样的政策跟踪审计提供指导、规范和参考。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政策跟踪审计的制度法规建设,制订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制度、规范及质量控制体系。

(三)构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绩效评价体系

与以往审计以合规审计为主不同,在本次政策跟踪审计中,体现了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的思路。在重大项目完成方面,主要关注重大工程项目的审批立项是否及时,工程实施进度如何,是否按期竣工,竣工运营绩效等方面。在重大政策落实方面,主要关注重大政策是否及时推进实施,是否有效贯彻落实。在简政放权推进方面,主要关注简政放权改革是否落到实处。在重点资源保障方面,主要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合理配置,存量盘活,运营绩效。在合规审计中,问题往往是“板上钉钉”的,比较容易定性和裁量。但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尚未构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绩效评价体系。某一项政策是短期利好,还是长期利好,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是优、良、中还是差,绩效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不同审计部门和人员在理解、执行、处理方面也会存在困难和差异。建议以此次政策跟踪审计为契机,探索构建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绩效评价体系,为审计执行提供稳定的参照物。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跟踪审计

本次审计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政策跟踪审计,其开拓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跟踪审计:一是加强对政策跟踪审计结果的应用。本次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主要披露了审计发现问题以及典型案例,在审计建议、问责及整改方面显得不足,和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及审计署以往常规审计形成对比。建议在审计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审计建议,加强问责,督促整改,切实发挥政策跟踪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根据审计结果公告,本次政策跟踪审计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四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关注较多,对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关注较少。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风险等,党中央、国务院围绕防风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建议对上述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与公告。

(五)构建政策跟踪审计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

大数据技术无论在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整合还是创新审计技术方面均有显著效用,能较大地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公共资金因其资金流转的可溯性成为最容易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的区域。在公共资金收入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保障资金应收尽收,及时入库,遏制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在公共资金支出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一直追踪到项目、追踪到个人,保障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在公共资金结余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置资金结余动态监测系统,关注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

[1][美]托马斯·戴伊著,彭勃等译.理解公共政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8-20.

[2]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3]陈尘肇.关于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1(4):14-18.

[4]卢相君,刘蒙,王兴旭.论风险导向模式在节能减排绩效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研究,2011(6):40-44.

[5]谭志武.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的认识——基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的实践[J].审计研究,2012(6):19-23.

[6]寇永红,吕博.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审计研究,2014(4):19-22.

[7]蒋超博,朱立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绩效审计目标和内容[J].审计研究,2014(4):14-18.

[8]陈平泽,方宝璋.审计如何破解政策落实结构性困境——基于三个支农政策项目资金审计案例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5(2):62-68.

[9]付忠伟,陆小平,黄翠竹.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应着眼地方与国家战略的精准对接[J].审计研究,2015(6):19-24.

[10]黑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基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实践的思考和分析[J].审计研究,2015(6):25-30.

[11]淄博市审计局课题组.“三维”视角下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分析[J].审计研究,2016(1):22-28.

[12]李璐.美国财政资金的协同审计监督研究:以ARRA法案资金为例[J].财政研究,2013(9):77-79.

[13]徐震.美国公共政策审计评估:分析与借鉴[J].审计研究,2012(3):60-64.

[14]李越冬,崔振龙.最高审计机关在维护财政政策长期可持续性领域的经验与启示——基于48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实践[J].审计研究,2015(3):9-14.

[15]审计研究编辑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学习笔谈纪要[J].审计研究,2015(1):12-19.

[16]国家审计署网站.2015年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Z].网址http://www.audit.gov.cn/n5/n950/index.html.

[17]陈尘肇.关于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1(4):14-18.

[18]李晗,张立民.非营利组织公共危机救助活动审计制度安排与创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抗震救灾审计的案例研究[J].审计研究,2009(3):3-8.

[19]刘家义.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J].审计研究,2004(6):3-34.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董丽娟)

《财政研究》扩版简介与选题范围

《财政研究》秉持“面向前沿、面向现代和面向世界”的办刊宗旨,从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中国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新经验和新知识。应广大作者与读者需求,自2015年3月版面由多年来的80页扩版至112页(大16开),在提高刊物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刊载量。

作为中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的专业传播平台,《财政研究》具备学科领域的理论高度和国际视野,着眼于中国财政、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反映财政学学科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瞻性分析,突出学术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财政研究》选题范围包括:财政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财政学科建设与发展、宏观经济与政策、财政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政府收支制度、财政与社会发展问题、重大国际财经问题,等等。

《财政研究》封二、封三和封底可以代为发布相关广告。如有需求请与刊物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8191224。

Chinese Policy Tracking Audit Practice and Recommendations

Li HanHe Lihui

s:Since 2014,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for stimulating growth, promoting reform,adjusting structure,benefiting livelihood and preventing risk.National Audit Office hasimplemented tracking audit on relatedpolicies.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ignificant project construction,major policy implementation,decentralization promotion,key resources supply,this paper makes a meta-analysis of problemsfoundinaudit.Compared with previous national audit,this policy tracking audi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above case study,we make related suggestions.

Policies Tracking Audit;Policy Implementation;Macroeconomic Regulation;State Governance; Practice

F239.41

A

2096-1391(2017)05-0112-10

猜你喜欢
政策措施情况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政策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政策措施建议
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政策措施及比较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