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三分钟演讲”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2017-06-28 16:13北京
小学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习惯学科

⦿北京/庄 园

妙用“三分钟演讲”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北京/庄 园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需要人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为具有阳光自信的南小少年,我校在课堂中开设“课堂三分钟演讲”环节。结合“表达”工程,发挥学科特点,真正为学生服务,提升相关的学科素养。巧妙的安排与设计“三分钟演讲”,着实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

“三分钟演讲”;妙用;提升音乐素养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进步速度。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才可谓是学会了学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采取越来越先进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也逐渐丧失重要的能力即表达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代表着自身的素质,也大大提高了与社会、他人有效的沟通能力。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表达是实践的展示,又深深影响着实践能力的高低。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为具有阳光自信的南小少年,我校在课堂中开设“课堂三分钟演讲”环节。结合“表达”工程,发挥学科特点,真正为学生服务,提升相关的学科素养。巧妙的安排与设计“三分钟演讲”,着实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课堂“三分钟演讲”概述

音乐课堂“三分钟演讲”秉承着小学音乐课程四大领域内容(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设计标准,紧随教学改革的思路,对学生进行意见征集与探讨,设计孩子自己擅长、喜爱的表演方式,符合音乐学科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分钟演讲”具体如下:

(一)演讲内容

1.口语表达类:作曲家介绍、歌曲介绍、音乐知识介绍。

2.音乐表演类:歌曲演唱、器乐演奏、音乐特长展示(如图1,图2)。

图1 学生进行舞蹈展示

图2 学生器乐展示

3.综合表演类:配乐朗诵、学科融合展示。

(二)演讲形式 集体展示(如图3)、学生单独展示、小组合作展示(如图4)、师生展示

图3 学生进行全班歌表演展示

图4 学生小组合作器乐展示

图5 学生提前录制表演视频,全班进行欣赏

(三)评价方式

1.级别:星级(最高级别五颗星)

2.标准:演讲结束先由学生进行评价、师生经过探讨、最后得出级别并做好相应记录。

3.奖励方式:语言激励、学期末根据级别进行奖励与表彰。

二、妙用“三分钟演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三分钟演讲,精心的内容的设计、巧妙的与实施、灵活的运用都能更好地为音乐课堂服务。可以说,它已成为培养音乐能力、提升音乐素养的小小“缩影”与“实践场”。

图6 我校音乐教师进行德育歌曲《三地歌》手语学习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空间。尤其是对于听觉艺术——音乐学科来说。良好的“倾听”是前提与重要基础。培养“灵敏”的耳朵,不仅仅单指遵守纪律,而是要用音乐的学科习惯去进行培养。我采用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法。

小听众的角色:赋予学生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角色。小听众应运而生。演讲的过程中,未参与表演的学生即是“小观众”,要看看一个小观众是否“文明”,包括以下几点:(1)遵守听众礼仪(表演者演讲开始时与结束时,给予真诚的眼神与热烈的掌声。)(2)创新听众概念:演讲过程中,小听众不仅仅是呆板的“倾听”,而是伴随着音乐,轻轻地拍手或点手指打着节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稳定的拍感,与良好的倾听习惯);演讲结束进行评价时,小听众参与评价,发表自己想法。(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倾听习惯,去提高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学科,是实践的艺术。在实践过程中,音乐包含的种类也较为丰富。课前演讲中,就涉及了不同的实践,多种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素养,提高了音乐课堂实效性。

1.演唱

内容上包括两种:既学过的歌曲与课外欣赏的歌曲。课本上的歌曲演唱表演,既是对已学歌曲的复习,也为歌曲的表演提供平台;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与学唱歌曲,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无形之中,也拓宽了音乐知识储备量。但是对于演唱存在的问题,还是要提前说明要求,例如:音准、节奏、发声、呼吸等,表演之前需进行练习,在评价时,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准确的处理。

2.演奏

演奏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针对于有器乐表演特长生而进行的演讲设置。当然,随着艺术的发展与兴起,越来越多的艺术特长生涌现。其中,有不少演奏乐器的学生。那么如何让这部分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发挥音乐特长,展示自信的自己,则成为我设计内容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乐器演奏对学习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乐器种类很多、体积也各有不同。对于大型的乐器,如钢琴等,如果学校能提供,我都为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如果是学校不能提供,我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在家提前录制好演奏视频,在三分钟演讲时,播放视频,再进行评价(如图5);小型的乐器,则由学生提前自带好,先进行介绍,再开始演奏。

演奏过程中,提示学生进行观察。(体会乐器演奏方式、发声原理、音色特点等),不仅为演奏的学生提供舞台,也让全体学生进行了音乐学习,一举两得,双方都收获满满。

3.表达

作为教育四大工程中的一员,表达工程越来越被教育与社会需要。大方、自如的谈吐逐渐成为个人素质与魅力的体现,结合音乐学科,表达则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方面,我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交流表达平台。

无论学生三分钟表达的内容是哪一项,我都为其列出了完整的表达模式。表达步骤如下:首先,介绍自己三分钟表达的类别(歌曲介绍、演唱歌曲、器乐表演等);其次,简单介绍内容(歌曲名字、乐曲名称等);再次,开始进行表演。最后,表演者进行结束语。

表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流畅,表情自然。表达与音乐学科紧紧相关,如表达内容时简单进行旋律、节拍、情感等音乐要素介绍,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对音乐的分析整理能力。

4.表演

音乐是综合学科,与表演密不可分。合理地提供表演平台,为提高音乐表现力做出巨大贡献!孩子们喜爱音乐,热爱表演。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表演能力是我们音乐课堂的努力方向。课堂三分钟演讲,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身的特长,想唱就唱、想讲就讲、想演就演,学生们的热情提升了,兴趣浓厚了,对音乐课堂更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三)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音乐习惯的同时,我也将道德教育融入音乐课堂。鼓励学生在演讲内容上,选择有意义的歌曲;在介绍表达时,说一说乐曲表达的道理;学生进行评价时,谈一谈你的收获。一切的教育,最重要的当属塑造孩子的品格。

我们的“三分钟演讲”是阳光的,发挥学科特色,表达能力与音乐表现力。我们的表扬内容是阳光的,选择适合学生的,发扬中华美德的歌曲(如图6)。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阳光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少年。

三、创新与发展

课堂三分钟演讲,是我校结合教育规律与课改的要求而为我校学生量身设置的课堂环节。每学科都有自己的文化与特色。我将其主旨与音乐学科相融合,设计实施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表达展示平台。学生的热爱,是我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进步,是我前行的动力。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密云县南菜园小学)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习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上课好习惯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