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藏书索引编制之现状与对策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书为例

2017-07-01 17:12余美萍丁玉玲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内容

余美萍,丁玉玲

(1.佛山市第二中学,广东佛山5280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佛山528000)

我国图书馆藏书索引编制之现状与对策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书为例

余美萍1,丁玉玲2*

(1.佛山市第二中学,广东佛山5280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佛山528000)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书调查情况显示,有书后内容索引的仅占3.5%,说明我国的图书内容索引工作虽然有所进步,但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社会上没有职业索引员,出版社也没有专职索引员,更没有索引员认证制度。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图书内容索引制度和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为图书内容索引的推广创造条件、加强有关内容索引编制工作,助推我国图书出版业在这一领域取得新进步。

图书出版;内容索引;中山图书馆

图书内容索引是将图书、论文等文献中所包含的事物、人名、地名、学术名词等内容要项摘录下来而成的索引。它常附于年鉴、手册、专著等的后面,也可以单独成书。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引得”“通检”“备检”“针线”“串珠”“韵编”等概念,都是指索引。但近现代意义上的内容索引,还是在传入我国的西文近代索引基础上,经过许多著名学者如梁启超、胡适、陈垣、顾颉刚、何炳松、刘复等,以及图书馆界先驱人物杜定友、金敏甫、钱亚新、刘国钧、毛坤、沈祖荣、洪业、李小缘、王明根、张琪玉、杨光辉等的努力,而形成的中西结合的内容索引。那么,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当前公共图书馆图书内容索引现状如何?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典藏丰富,从民国时代的几万册增加到迄今六百多万册,技术手段也从传统的手工卡片检索发展到当代计算机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在海内外闻名遐迩,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馆特点。笔者之所以将其与纪晓萍的“1994年长春市图书馆基藏书库的六大类我国学者自著的图书”[1]相比较有几点考虑:

(一)服务对象相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多层次的包括各种类型、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同全国公共图书馆一样,主要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方面等。

(二)图书采购侧重点相同:公共图书馆特点是藏书的综合性,藏书内容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等级和各种类型服务对象,科普类、通俗类文艺作品占较大比例。

多年来学界在研究图书内容索引方面都有一不成文的共识,即:公共图书馆方面的数据比较皆以纪晓萍1994年的统计结果为参照,教学研究机构以陈永山1981年对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藏书的调查数据为参照,图书出版行业的数据参照采用周伯康2004年的调查数据。长春市图书馆是市级图书馆,2010年其藏书量仅为200万余册,其藏书规模、经费下拨数及各种软硬件设施都无法与国家一级图书馆的省立中山图书馆相提并论。

为了说明问题,并且与纪晓萍调查类别相对应,我们对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书与纪晓萍1994年的统计数据做一比较,情况如下(表1与表2):

表1 1994年调查结果(纪晓萍)

表2 2016年调查结果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笔者调查的1056种图书中,有书后索引的图书有37种,占3.5%,两个样本六大项统计数据无一例外高过纪晓萍的调查结果,有了些许进步。

在157种“哲学”类著作中,有书后索引的有7本,占查阅图书的4.46%。其中,1995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易学哲学史》,全书四册1 911页,末附《易学索引》31页,虽然只占1.62%,书后却有“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事项索引”三种索引,其中人名索引218条,书名索引208条,事项索引653条3,是笔者所查阅的1 056种图书中书后索引项最多的一本书。

在调查的359种自动化计算技术书籍中,11种图书附有“索引”,占3.06%。在359种图书中,译著有49种,11种附有“索引”的图书皆出自其中,有310种为中文图书,查阅书后索引结果是零。令人痛惜的是《Learning Perl(学习Perl)》这本译著,原版就附有索引,中文版索引被删去。90年代开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类的图书大量出现,为了指导读者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书后的“命令索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往往有些作者和出版商对索引没有足够的认识,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

与纪晓萍的调查结果差别较大的是“动力工程”类著作,121种著作中,有6种图书附有“索引”、“主题索引”,占查阅图书的4.96%。沈辉等编著的《纳米材料与太阳能利用》,2012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96页,索引6页,仅占全书的1.02%。其中1998年杨世铭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传热学》,全书447页,索引7页,也只占1.57%。书后的内容索引篇幅越长,适足证明其检索条目越多,因之可检可查的书中信息也就越丰富,而这些正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尤其是在文献信息资料迅猛增长的今天,可以帮助人们花很少时间与精力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源。令人欣喜的是《热传学》是高校教材。只是附有内容索引的教材在馆藏图书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忧虑。

在“交通运输”这一大类中,共查阅图书140种,有索引者为4种,占此类图书的2.86%,与纪晓萍调查的结果相差不大,但值得一提的是,葛耀君在2011年编著出版的《大跨度悬索桥抗风》没有索引,到了2014年,他再次编著的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大跨度拱式桥抗风》,全书共488页,虽然索引仅有一页,但对作者来说编辑书后索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无识到认知的过程,也算是一大进步。

笔者查阅的“农业”一类图书,共查阅图书95种,有索引的6种,占此类图书6.25%,是与纪晓萍调查结果差别最大的一项。虞国跃编著的《螺旋粉虱及其天敌昆虫》,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后不仅有中文名索引还有拉丁文索引;由边照阳主编的《烟草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一书后所附农药索引也分别按英文、中文分别索引。两位作者可谓细致入微,考虑周全,中文读者和外文读者全都兼顾。

从省立中山图书馆中文馆藏图书的调查,特别是与1994年长春市图书馆藏书的调查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笔者调查的1 056种图书中,有书后索引的仅有3.5%,与纪晓萍调查的结果1.2%没有太大的进步。在调查表中,附有书后内容索引的37种,所占比例很少;而这37种书籍中,特指索引多,综合性索引少;每种书后索引占全书总篇幅的百分比低,最低的只有1.02%,最高的也不过3.6%。这里,内容索引占全书比例小,份量轻,篇幅小,可检索的条目少,可检内容也少,这说明一个对原文献可检程度非常之低,与之相应,读者对全书的把握也显得力不从心,事倍功半。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除朱伯菎的《易学哲学史》为1995年出版,其余36种图书无一例外是2011年后出版,可见作者们的索引意识在不断提高,中国索引学会多年来在推广普及索引编制出版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也算有了些许回报。查阅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由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中国儒学史》,洋洋几百万字,竟然没有一字索引。

我国图书内容索引工作落后,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客观上来说,国家没有强制规定,国家在相关政策法规上重视不足、宣传不足,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与人员上的投入不足,内容索引编制繁复耗时,出版时间与经费的限制,也是制约因素。从主观上来说,出版社、著作者缺乏索引观念与知识,因而重视不够。2012年新世界出版社再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也未发现只字索引。二、三十年代,胡适先生就是“索引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倡导者,如今在他的著作中却未发现书后索引,笔者大胆猜测,《中国哲学史》的书后索引可能就是因为成本和定价问题与大陆读者无缘见面了。总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图书内容索引工作不容乐观,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而任重道远。做好馆藏图书的内容索引工作,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学习这类图书的应用与传播,因此更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广东省图书馆藏书内容索引不受重视,是我国编辑出版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上没有职业索引员,出版社也没有专职索引员,更没有索引员认证制度。

为了改变我国图书内容索引的落后面貌,促进这一工作的国际化,必须优化外部和内部工作环境,图书、编辑、出版、情报、学术研究等业务部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著作者、翻译者、研究者、索引工作者都应齐心协力,重视图书内容索引工作。针对这些调查情况,提出我国图书内容索引的推广与应用的对策如下:

首先,提高认识,增强共识,必须弄清编制图书内容索引对提高图书质量的作用。图书内容索引具有促进知识信息交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优化信息服务、改进学习研究效率、提高图书的使用价值、促进图书市场繁荣等作用。高质量图书除了必要的内容索引外,还要求内容索引要有足够的深度,这主要体现在内容索引中标目项的级次要多,说明项的内容丰富,出处项的增多,因之,索引所提示图书的内容也就丰富,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已经为学界所认知。当然,提高图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除了严格执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外,图书内容索引编制的成败与否,都应作为评判该图书质量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什么呢?图书内容索引不仅可以方便读者迅速检索到书中包含的各种概念、事项或数据,而且可以使评价者可以从中分析到图书的重点与优点、薄弱环节,从而判断该书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程度,以及学术价值的高低。

其次,提高认识,增强共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提高著作者、出版单位、大专院校对著书内容索引的认识与重视。出版单位对已出版无内容索引的或者已出版有内容索引的图书,都可以用计算机编制,建立图书内容累积索引数据库,既方便了读者,又节省了成本,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行政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坚持正确导向,特别是教育、科技、文化等职能部门必须屏弃对图书内容索引的偏见,加强对内容索引对于提高科学论著的质量或水平的重视,在资格认定、项目论证、科研鉴定、成果出版、表彰奖励等环节上加上对图书内容索引的规范要求,使之成为必备条件之一,促进我国图书内容索引与国际化接轨。相关院校也可以开设图书内容索引专业或选修课程,创建相关学科,制订相关质量评估体系、编写教材等。采取奖励、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支持内容索引书籍的编制和出版。

第三,提高认识,增强共识,必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中国索引学会成立于1991年,是索引研究和编纂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中国索引》是由中国索引学会主办的期刊。目前学会在全国图书情报、学术文化和新闻出版系统发展有会员一千余人,并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分会或者联络处。它的成立与活动,标志着我国图书内容索引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虽然学会每隔两年召开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还定期举行各类成果展评和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但由于全社会重视不够等因素,它的作用与影响力还仅仅是局限于本行业,还需要加大研究、开发、宣传的力度,推广《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和《图书内容索引编制法》,促进索引理论研究,繁荣索引编辑出版,培训索引编纂人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际同行一起,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积极开拓索引服务领域,大力推动索引事业向现代化、社会化方向迈进。

此外,还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图书内容索引的业务水平:(1)加强内容索引学学科建设,促进索引学与相关领域学科结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而要加强内容索引学科建设,重点在于确定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培养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强化科学研究,建立内容索引专业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管理等。其中强化科学研究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既要注重对传统文献的索引理论的研究,更要注重网络环境下现代索引技术的研究;既要从古籍和工具书的内容索引扩展到图书、期刊、论文等的内容索引,更要发展到对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扩大研究对象与研究视角。(2)推动传统索引与现代数据库技术的结合,面向社会、市场开展索引和数据库技术与产品服务,开发出适合于编制中文图书索引的软件,普及索引与文献数据库的知识与技术,着力解决内容索引编制水平低和编制技术落后的突出问题。(3)开展职业培训,普及索引编制技能和使用技能、建立资格证书制度、索引员认证制度,推动索引行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高内容索引工作者的职责、技能和水平。(4)扩大内容索引的应用范围。目前国内的图书内容索引主要集中于图书馆、出版社和计算机等领域,主要用于文献信息的组织和利用,将后而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将图书内容索引的适用领域扩大到搜索引擎、数据库、web2.0、多媒体资源等领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甚至扩大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这些都需要图书内容索引学科与专业有一个跨跃式发展。

当前,由于图书内容索引在我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图书内容索引的普及不高,因此对内容索引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实用价值,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的工作就是试图通过对图书馆内容索引的发掘、总结与研究,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推广和应用图书内容索引,从而提高图书的使用价值,更加方便读者的阅读与研究。

图书内容索引工作,主要体现在学术公共领域,涵盖了图书、编辑、出版、情报、学术研究等业务部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等,因此这类项目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许多图书索引编制后。由有关单位和研究人员无偿使用,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回报,但在促进知识信息交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优化信息服务、改进学习研究效率、提高图书的使用价值、促进图书市场繁荣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业!因此,这个项目不仅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且应该引起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国家决策部门提高认识,下决心采取坚决的措施,否则距离我国的图书市场的全球化目标只能是越来越远。

我们在研究中国图书内容索引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时,不仅发现了与西方、日本、韩国、台湾相比还存在着落后情况,而且发现我国图书出版、收藏、利用、管理等机制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这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我们的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追究过去是而是为了规范我们以后的工作,不至于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西方国家、日本、韩国、台湾等图书内容索引事业非常发达,他们的图书内容索引,主要由职业索引员编制,当然也有作者编、作者友人协编的,出版社也有组织编辑编制,或者把编制工作外包给索引员们去做,并给予适当的报酬。我国社会上没有职业索引员,出版社也没有专职索引员,全社会更没有索引员认证制度。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图书内容索引制度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中国索引学会与《中国索引》杂志正在朝这方面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多元化的中国模式形成之日,必将是我国图书内容索引繁荣之时。

[1]纪晓萍.我国书后索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1994(5):42.

[2]朱伯昆.易学哲学史第四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365-396.

[3]纪晓萍.我国书后索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1994(5):42.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The Status Quo of the Official Budgeted Posts of Library Index Clerks in China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itions——A Case Study of the Book Collection in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YUMei-ping,DINGYu-ling
(1.The Second Middle school,Foshan 528000,China; 2.UniveristyLibrary,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A survey on the book collection in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ows that only 3.5% the books in the library are attached with content index,indicating that although some advances has been achieved recently,an enormous gap still remains in this area between china and some foreign countries.Currently,there is no indexer profession in China,no full-time indexing staff in publishing companies or any official indexer certification policy.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set up a library index system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To this e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book content indexing,aiming at promoting 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is field.

book publishing;content index;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G254.92

A

1008-018X(2017)03-0092-05

2017-01-08

广东省文化厅项目(项目编号:GDTK1257)

余美萍(1970-),女,广东佛山人,佛山市第二中学图书馆教师。

*通信作者:丁玉玲(1962-),女,江西南昌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师。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主要内容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