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2017-07-01 18:23谌红梅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初中语文策略

谌红梅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环节之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讲解、学生缺乏朗读兴趣以及朗读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0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15

语文是初中教育的基础部分,学好语文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朗读,是运用生动形象的发音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语文教师更加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同时根据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合理的改善方案,丰富朗读形式,这无疑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制订科学朗读目標,营造和谐氛围

对于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朗读只是一个教学任务,只有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了需要朗读的段落,才会让学生朗读。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常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课文内容。甚至语文课堂上还会出现教师运用录音代替范读的情况,虽然不能否认音频有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感情饱满、自然流利等优势,但它不具备教师范读的亲和性和示范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让学生重点朗读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直接体现了朗读目标,学生也能更深层次体会文本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背影》一课为例,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画面,这个过程涵盖了很多细节和动作描写,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学生能体会父亲年迈和身体不便且还要去给儿子买橘子的不易,感受浓浓的父爱。必要时,还可以在朗读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如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课文中画面并解释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中故事情节进行概括。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能了解其不会的生词,标明重点讲解词句,如果学生出现念错字、错误停顿、漏字、感情偏差等问题,那都是正常现象,应等其朗读完毕后再对其纠正。

二、善于丰富朗读形式,增强朗读质量

初中语文应采取科学的朗读方式表现课文内容,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能最大程度发挥促进作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增强朗读效果。朗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有利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通常,朗读有以下几种形式。

1. 齐读。即全体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能在短时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渲染朗读气氛。诗歌十分适合齐读,例如学习《海燕》一课,在描写海燕不惧暴风雨在海面上飞翔的情境时就需要强调激情,将重音放在“高傲”“闪电”和“苍茫”等词语上,文章开篇就直接点明海燕所处环境,“苍茫”一词能充分体现灰暗的天色,全体学生大声齐读时浑厚的声音象征暴风雨来临的海面,衬托出海燕自信、无所畏惧和勇敢搏击风浪的品质。

2. 分角色朗读。即挑选多名学生朗读同一篇课文,每个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一个角色并运用人物语气说话。以《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为例,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父亲、母亲、若瑟夫、于勒、船长,朗读前要先明白文中人物的特点,如若瑟夫是一位十分单纯善良的男孩子,读到文中对话就应注重音量、音调和事件前后态度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强对人物性格分析和文本理解。

3. 配乐读。音乐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很多教师都开始在朗读中加入音乐。所谓配乐朗读即在朗读过程中播放一段和所读文章感情基调相符的背景音乐,烘托朗读氛围,使听众进一步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如轻快的散文《春》、惆怅诗歌《我爱这土地》《乡愁》,豪放大气的诗歌《将进酒》,在选择音乐时应和文章内容契合,增强朗读效果。

三、采取即兴范读,提高朗读效率

优秀的范读能激发学生兴趣,一旦朗读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被抑扬顿挫和情绪饱满的声音所吸引。语文教师在朗读课堂上富有感情的范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章内涵。专业的语文教师除了要会范读情感较易把握的散文和古诗等,还要会范读说明文和议论文等,让学生有效驾驭不同类别文章的思想感情。语文是要让学生运用的,教师的讲解对学生产生的作用直接定义其语文价值。范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梳理课文生字和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结构,赏析经典名句。例如教师在朗读《春望》一课时,当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应以悲伤凄壮的语调朗读,说明国家残破不堪,草木都处于无人打理自由生长状态,而读到“破”字和“在”字时应加重语气,因为“城”和“山河”为名词,读“破”和“在”这两个词时会发现山河仍然存在,但国家却残破,物是人非,凄凉的感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朗读就要站在作者角度,一方面能充分表现作者心境,另一方面能体现鲜明对比。教师的范读会感染学生情绪,影响学生情感,以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再以《雨巷》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作者在黑暗时代写的,当看到前方希望,作者就将一切美好的想象都寄予在“丁香姑娘”上,而丁香姑娘却在不断走近时突然消失在寂寥的雨巷中,作者情绪十分低落而哀伤,因此,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应略带严肃,尽可能与作者表达内容相一致,让学生切实感受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质量。

四、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相对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尤其当前是追求高质量人才的社会,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都要对朗读和默读给予高度重视,朗读更是初中语文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更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春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12):232.

[2] 彭艳.书声琅琅,激情飞扬——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边缘化及应对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15(17):42-45.

[3] 徐留成.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课外语文,2013(24):28.

[ 责任编辑 林娜 ]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