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7-01 18:23汪爱兰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汪爱兰

摘 要:数学这种理论性强的学科,被动学习的效果不佳。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数学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注重“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变得越来越抽象,而学生心理上有限制,自控能力尚不足,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夯实学生基础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16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授课——“教”,教师照着书本教,学生跟着教师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教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方式;而数学知识由于其抽象性的特点,题目千变万化,導致部分学生兴趣不高进而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学效率也不高。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以后高等数学的基础,非常重要,要想学好数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和“会学”数学。

一、制订“导学案”,促进有效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新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对其中已经学过的内容相当于重新温习了一遍,而对新的知识点也有了大概了解,听课过程是加强印象和理解的过程,对其中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则可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于具有抽象性特点的数学知识,在没有形成数学思维之前,盲目地进行预习效果并不理想。预习不仅仅是对知识内容简单地看一遍,还应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对数学概念有所了解,记忆法则、公式和定理,在预习例题的时候了解这些法则、公式和定理的运用。预习的目的就是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在了解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好疑难点的笔记,以便在正式上课时扫除学习障碍,争取把数学知识学好学透。

导学案是教师针对需要预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为正式讲课打下基础的教学设计。比如,在学习新课程“平行四边形”之前制订的预习导学案,具体要思考的内容有: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各有什么特点?怎样用度量的方式来证明平行四边形四个角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教师布置导学案之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教材知识,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自主分析问题找到答案,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之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合作交流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滴水不漏地将课本知识输出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接受和领会,几乎或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合作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新课程中的知识点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运用,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小组合作中,不同的学生对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如,在“等腰三角形”这节课中,可以要求学生画好并剪下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为α,以四人为一组把四个等腰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观察四个形状是否一样,并思考:同样的条件能画几种等腰三角形?这些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而教师需要对整体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把握节奏和调节气氛,随机应变,及时了解并适时引导,让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开展课外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都是局限于课堂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学习各种概念、定理、公式及解题方法都是非常抽象而枯燥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此,我们要改变现状,除了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数学学习,积极开展课外数学学习活动。教师要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角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开阔眼界放飞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课堂学习后,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符合相似三角形特点的物体,并且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计算这些物体的长和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能够把实际物体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解题,逐步实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让学生体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课外数学活动的优势,对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几点,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俊华.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2] 周芬.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

[ 责任编辑 林娜 ]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