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017-07-01 11:22郭晓娜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郭晓娜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标”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和潜能。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民主宽松教学氛围的营造,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小组合作的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46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因此,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才是真正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一、以学生需求为起点,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基础因素。让学生在更加宽松和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围绕并满足小学生的内在需求为中心,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去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欲望,让他们都能通过语文的学习找到更加广阔的天地,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潜能。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爱心平等对待理解学生,突出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感受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这种氛围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的爱心与智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细节处着手,充分地尊重和关爱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学生能在教师面前自由愉快地学习和成长。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自然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去进行教学和沟通。时刻认识到他们都还是孩子,更加需要被爱,被肯定,需要正确的指引。教师对学生的爱会给学生带来温暖和力量,从而在这种爱的激励下,学生自然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不是圣人,自然也很容易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产生对一部分学生的偏爱之情。这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戴着自己主观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与身边的人相处。可是从教师这一身份定位上来说,教师不应该表现出对某些学生的偏爱,而要用自己的理性去消除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和行为。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爱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底亲近教师,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肯定。因此,当一名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之后,就会喚起学生巨大的潜能,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二、用鼓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习是愉快的,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很枯燥,所以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快乐。在倡导快乐学习的今天,学生们也很难避免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心生胆怯或退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要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挑战困难的心理品质,让他们都能够勇敢地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身上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学生们的兴趣点往往会有很大不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喜好,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尤其在语文的学习中,有些学生的想法有时候看起来非常的不寻常,这是非常值得鼓励和肯定的。对于学生思想上的偏差,教师要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干预。例如,单独与学生约谈。切忌在课堂上用让学生难以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判或指责。相信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加优秀的发展。

三、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艺术的创新和实践

形成自身的教学艺术是每个教师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以学生为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自我思维的开启,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它只能变成应试教育的产物。

有位先哲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是有道理,这就要求作为基础教育课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如何培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思考,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有助于他们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要善用发问的技巧,更要学习听取学生发问的技巧和涵养。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达到“以学生为主”的目的。

总之,在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围绕小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打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总之,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实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32-233.

[2] 代书林.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28.

[3] 赵英广.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J].赤子(中旬),2013(12):298.

[4] 谢蕾芳.浅谈“以学生为中心”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D].苏州大学,2009.

[ 责任编辑 李爱莉 ]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