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7-07-01 11:22张日霞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学困生兴趣

张日霞

摘 要: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大障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发挥化学学科魅力,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讲究语言艺术,才能减少并转化学困生,达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学困生;实验;语言艺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71

学困生实际就是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愿学习、不愿付出努力的一类学生。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是智商水平低,而是情商相對较低,注意力、意志力水平低,对学习倦怠。九年级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化学是新接触的学科,学习一开始他们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几周下来,他们就会明显掉队,不再参与学习过程。如何让他们重新回归学习呢?

一、发挥化学魅力,培养学困生的兴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更有意义。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知识没有成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阶梯”,却成了学习的负担。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储备才积累知识,以致实际生活中不能被运用。因此,学习越多,负担越大,困难越大,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兴趣,掌握知识便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人对某种事情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研究不断思考,创造思维也会被挖掘出来。化学学科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例如在讲授《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章时,把一系列C→CO2→CaCO3←Ca(OH)2←CaO物质间的转化,与平时砌砖抹墙的知识联系起来,提出:“我们平时砌砖抹墙的物质是生石灰吗?为什么想让石灰砂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点个炭火盆?为什么刚刚点上炭火盆墙壁反而更潮?”实际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不感觉枯燥,学困生也会积极配合回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又如在讲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时,向学生发问:“人喝了汽水为什么会打嗝?”这样的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感到困难,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融合在一起,时间长了学困生积累的化学知识多了,就会对化学学习有信心,慢慢回归化学学习中来。

二、发挥语言魅力,转化学困生

语言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它分为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等。口语对思想感情的交流更具有直接性和鼓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困生上进。例如在讲空气一章时,教师用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谜底:风)”导入新课。找一个学困生猜出谜底,对于一个九年级的孩子来说,猜出谜底易如反掌,但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鼓励:“非常好,老师希望你整节课都保持这种思维。”再如,上练习课时,有意识地设计梯度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回答对了送上一句:“加油!老师相信你的能力!”让他们听后心里美滋滋的,他怎能不关注本学科所学知识?学困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让同学们给予掌声或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用这些身体语言真心赞美他们。口语和肢体语言都稍纵即逝,可以用书面语言克服这种缺陷,这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可以批改作业时写些适合其个性特点的话,鼓励学困生进步。例如在批改学困生作业时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如,“你的朋友××最近可用心了,你要加油啊,不然就被他赶超了!”“今天你听课很用心,新学的三个化学方程式会写了吧?明天上课我会让你到黑板上写给大家看哦!”“下次考试提高十分,对你来说绝对没问题!”等等。学生看到这些评语后,知道教师没有放弃他们,他们也就不会放弃这个学科。每一次考试结束,教师也要给学困生家长写“信”,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以表扬为主,让学困生带回家,并神秘兮兮地告诉他不许“偷看”。对于一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来说,很难抵挡住诱惑,他们看了老师给父母的信后,心情就好起来,对本学科也就会充满信心,想学不好都难!

三、利用化学实验,转化学困生

列宁曾经说过:“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以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的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从一个化学变化引出一个奇特的现象,然后思考出现此现象的原因,进而揭示其本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尽可能多地设计各类实验,服务于知识的教学。例如在讲“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请一个学困生给大家演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向已变色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顺理成章得出中和反应的结论。经后来的反馈证明,因为亲身参与,该学困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到位且难以遗忘。

除演示实验外,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探究实验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准备了软塑料瓶、小试管、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天平等试验器材,先让学生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并且组组之间竞赛,学困生的参与度很高,生怕自己所在的小组落后,他们有的出主意、有的记笔记,没有一个旁观者。又如在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是整个实验的难点,由于学生掌握不好把细铁丝插入集气瓶的时间,所以成功率并不高。而有一个学困生抓准时机把烧红的细铁丝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细铁丝剧烈燃烧起来,他欣喜若狂地喊:“着了!着了!”让学困生参与实验,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

四、注意检查,稳中求升

学困生多数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他们身上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找学困生谈心,了解课上他们没有弄懂的问题,重新给他们讲解;每天找一个时间检查学困生当天所学基础知识;要求学困生每天写一遍所有化学方程式,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学困生都会对化学学习重新建立信心,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对他们要有信心,并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相信大部分学困生都能转化!

参考文献:

[1] 王连喜.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促进“学困生”转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6(5).

[2] 汪晓军.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学困生兴趣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