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教育着眼 改进作文教学

2017-07-01 11:22孙绍颖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孙绍颖

摘 要: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中小学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的语文教学将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转变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文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1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83

素质教育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作文方面的改进呢?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教育改革对如今的作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封闭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们写作习惯的养成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也不懂得怎样去学习写作,这一现象成为了摆在当代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关键在于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的突出问题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學目标不够明确。所以,要想把作文教好,教师就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同时还要更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一)树立新观念

目前,流行的作文观念是学生作文大多数是“奉命而作”“为考而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作文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学生的写作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对写作产生兴趣,也不能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写作的目的和好处,不愿意写作。当学生心中有想法的时候也不会去运用写作,也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作文。本来作文是学生的感情达到一种非常强烈的状态的时候的一种“宣泄”,如今却变成了教师布置的一种硬性任务。既然是任务,就必须得写,但是心里没有要写的欲望,只能胡乱地写,用来应付教师的检查,质量自然无从谈起。教师呢,以考试成绩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依据考试的内容制定教学内容,只求分数,不注重写作习惯、写作兴趣的培养。

社会交际中需要的是实用文字,简单来说,就是作文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迅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具备一定的社会语言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写作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是学校里,学生学的多是应考作文,和真正生活中用到的文字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要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将作文教学的方向由“应考作文”向“应用作文”改变,在教师的心中树立起作文教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也就是新的“作文社会观”。

(二)明确新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练习写作的文章其实就是把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表明:小学生作文仅是一种练习,对它的要求不能提得过高。一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词汇量少,根本写不出多么美丽的语言;二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高,在作文时只要能够表达清楚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就行了。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各方面知识的不断积累,循序渐进地逐步地去提高写作能力,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作文的练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层次分明,建立体系

为了能切实进行表达的基本功训练,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学中有必要开展小学作文的循序训练,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逐步形成一个作文训练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基础训练阶段”“单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指低年级学生的看图说话训练和看图写话训练;“单项训练阶段”主要指中年级学生的片段训练和观察训练;“综合训练阶段”主要指高年级学生的篇章训练和综合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可以弥补以前作文教学存在的无计划、无序列、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年级之间、各次作文训练之间的要求彼此关联,学生获取的系统完整,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整体知识结构系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

三、注意情感素质,培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让作文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呢?

(一)浅化入门教育,诱发兴趣

为了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神秘感和畏惧情绪,教学中,特别是前期的作文教学中,要淡化作文概念,采取简易浅入的教学方法。做好学生写作之前的指导工作,在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要求时不要过多生硬地向学生讲述文章知识和写作技巧,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运用一些简单有趣的方式方法,把学生领入作文大门。

(二)因势利导,调动兴趣

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应多做因势利导的工作。如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时,想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便拟定作文题目《开学第一天》,能够写出300字以上的只有几人。分析学生作文如此差的原因,在调查的基础上,希望找到一个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学生编的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有心不去做,教师光瞪眼;实在没办法,只好胡乱编”指出了问题的症结。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顺口溜稍作修改,便变成诗的方式,教会学生写作文。学生先是不知所措,接着便会心地微笑。教师便可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讲起作文。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劲头十足,作文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总之,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作文教学方法,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萍.推倒禁锢学生作文的围墙[J].安徽教育,2002(8).

[2] 葛梅宏.浅议小学生作文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5(17).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