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交叉,传统品类稳定,新兴品类上扬

2017-07-03 14:47刘星辰
收藏·拍卖 2017年6期

文/图:刘星辰

双向交叉,传统品类稳定,新兴品类上扬

文/图:刘星辰

仇英蓬莱仙弈图 手卷 绢本

在2017年未到来之时,人们各种预测今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走向,从香港地区4月份的春拍结果看,大家可能还无法作出精准的判断,但是上拍数量依旧比2016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拍品的质量依旧维持较高水平,同时各大拍行都在发掘拍卖场中的空白领域,如4月份香港苏富比的郎静山专场就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静观内地拍行,2017年又有哪些新动向呢?

原本繁忙的5月,因国际会议的召开,打乱了全行业的节奏,导致各类重量级拍卖都集中在了6月,这个月绝对会让人应接不暇、纷繁忙碌,而面对几百场专场拍卖,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完全熟悉,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所以了解市场新动向、分门别类地观察便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书画减量增质

从4月份的香港春拍来看,古代书画集体遇冷,之前备受关注的石涛册页,也未能成交,所以和前两年古代书画蓬勃的上涨势头相比,今年的古代书画市场可能会比较冷静。但是内地拍行6月份的春拍中,有诸多古代书画精品值得关注。

其中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都上拍了庞莱臣虚斋珍藏古代书画,北京保利庞莱臣藏清代“二王”精品现身,此次保利展现的庞元济珍藏王原祁《为屺望仿大痴轴》、王翚《山庄静业图》是他旧藏“二王”作品中,最为弥足珍贵的两件,曾分别入藏过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文革”落实政策后退还故主。这两件作品均著录民国珂罗版《名笔集胜》、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与张葱玉《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如今的保存状态精良,流传300年来无一丝断裂破损,迎光视之无一骑条,装裱形式为虚斋旧藏原样,布套题籖俱全,皆有虚斋亲笔所书,湖绿色花绫为天地头,淡青色绢圈,淡黄色隔水,轴头用象牙,工艺水准极高,代表了中国南方传统苏作书画装裱技艺的最高水准。而北京匡时更是以《澄道——庞氏家族藏古代书画夜场》来呈现众多古代艺术珍品,其中包括王鉴《仿董其昌山水》、查士标《仿文湖州笔意》、张宗苍《松阴清话图》等。

而在中国嘉德春拍中,汇聚了蓝瑛等晚明浙派画家《山水册》,此《山水册》集蓝瑛、陈衡、曹垣、姜师周、姜泓画山水八开,皆晚明浙江画家,或得蓝瑛嫡传,或受其影响。画风一统,皆写江乡景色,或作秋水泛舟,或作烟雨兰若,或作溪桥观枫,或作山斋闲眺,或作竹石流泉,或作雪江钓艇……笔墨疏简,设色明亮,小中见大,尤以蓝瑛一幅为意韵俱足,笔墨奕奕得神,确是大家气象。陈、曹、姜诸家之画绝少传世,故此册是研究蓝瑛传派的绝好遗迹,值得珍视。此外王铎行书《米芾跋欧阳询〈度尚帖〉》也将现身嘉德春拍,王铎行书,最得米芾神韵,长轴大字,力量气魄更不在米元章之下。此轴即录米芾《欧阳询度尚帖跋》,米书而外,复参颜真卿笔意,故生拙沉酣,笔力千钧,在颜、米基础上又开一生面。

在香港地区第二轮春拍中,东京中央推出了龚贤的《山居幽赏图》,龚贤生于江苏昆山的官宦之家,本应是逍遥自在的贵族公子,却因明清易作、万邦不宁而家道中落。明亡之际,家国之痛的巨大震撼,使龚贤在早期参与了主张反清复明的“复社”活动,入清后,作为“前朝遗民”被迫漂泊流离,最终只能隐居山林。五十岁后,龚贤隐居于南京清凉山下半亩园,开始鬻画、课徒的画家生活。从隐居到去世约四十年的生涯里,龚贤寄情山水,潜心创作。将毕生的抱负与亡国的无奈都倾注于笔墨之中,令世人观赏其此段时期画作时,总能品读出更多的内容。而本作《山居幽赏图》便是成就于此时。

除此之外还值得关注的拍品有,保利春拍中的晚明张瑞图书法巨轴、康干御笔书法和唐上柱国薛崇徽写《大般涅槃经》卷九,匡时春拍中的石渠宝笈著录仇英《蓬莱仙弈图》、黄宾虹题跋的董其昌行书卷等。

曾梵志 (B.1964) 叙述:画家与模特之二 1992 年作 布面油画

田世光 漓江春色 镜心 设色纸本 68cm×44 cm

龚 贤(1618-1689) 山居幽赏图

近现代书画更加细分

在国内拍行部分,近现代书画历来都是最大宗的拍品,其中近代大家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吴昌硕、黄宾虹、李可染的作品都维持高位,并且每季拍卖都会出现精品封面作品。

但今年对于市场的细分,主要集中于挖掘艺术史中的重要流派和作品品类。如中国嘉德春拍中,近现代书画部分更加细分,其中民国京津画坛领军人物的杰作得到关注,此外嘉德香港还推出了齐白石自存写生传稿。

20世纪初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画坛,由于特殊的文化渊源、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等因素,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特色,在全国范围内,也具特殊意义。1950年代以前京津画坛,因率先接触清宫旧藏的先机与兼受海派绘画的影响而独树一帜,而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艺中心随政治中心的北移而转迁北京,京津画坛始获得了特殊的发展机遇,涌现出了一大批领风气之先的叱咤画坛的名手,亦翻开了新中国画发展的崭新一页。不论是从五四时期的对中国画的争论而留传下来的传统正脉,还是20世纪50年代起的改造传统绘画,甚至是80年代所谓的“新文人画”运动等,京津画坛都当仁不让地成为聚焦中心,其影响亦波及全国。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溥儒、启功、于非闇、田世光、潘絜兹等。

而在拍品品种细分中,嘉德香港春拍的一大焦点会落在一系列以无底价方式呈现的齐白石自存草虫写生传稿,得资深藏家襄助,首度公开的齐白石自存草虫写生传稿亦将于春拍亮相,此组写生画稿为齐白石案头自存自珍之物,即为写生之稿,亦可作粉本之用,未经托裱,原汁原味,极为难得一见。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并进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

方力钧 《2010-2011》局部

从2014年开始亚洲现当代艺术出现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其中香港地区对于现当代艺术的挖掘最为深刻,而内地拍行中,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也致力于梳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学术史脉络。

本季的佳士得香港春拍期间将集中呈献一系列中国著名20世纪艺术大家创意独具的精彩作品,包括林风眠、徐悲鸿、关良、罗中立、龎均、陈衍宁、常书鸿及李承仙等名家名作,常玉花卉题材代表作《白瓶花卉》也将亮相。其中林风眠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其作为中国20世纪现代美术教育家以及开创者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他将“中西绘画融合”作为一生追求的理念,从绘画理论到实践,前卫地开辟了中西结合,充满了现代艺术精神和现代美学意识的中国绘画新道路。林风眠尤以擅画女性人物闻名,本次佳士得呈现的《裸女》代表了其绘画技法与艺术造诣的巅峰。画中的人物形象取自西方艺术中类似题材的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的姿势与构图。画中的女性人物放松地将两只手臂交叉在头后,双腿慵懒地伸开,眼神诱惑迷离地凝视着观者。

而常玉的作品在佳士得的拍场中数度取得佳绩,去年佳士得香港秋拍期间,常玉的经典作品《瓶菊》于“先锋荟萃”特拍场甫一亮相便引起轰动,在经过现场藏家和电话藏家的一番激烈竞投后,最终以1.0358亿港元的高价成交。本年度香港春拍期间,佳士得将再度于5月27日的晚间拍卖上,隆重呈献一幅常玉花卉题材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白瓶花卉》。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的先锋,常玉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写意与写实、潮流与经典、个人与时代的汇流之中游走探索,撷取中西精萃,堪称完美典范。在同时期众多杰出巴黎画派艺术家中,他绝对是深具个人风格与理念的一位,被视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东方画家之一。《白瓶花卉》完成于1930年代,可谓常玉同时期花卉题材中尺幅庞大且构图用色极为用心的精品,画中以白、黑、粉红三种色彩组合并在结构空间上展现了艺术家细腻精准的安排巧思。在《白瓶花卉》中,常玉以若隐若现的灰白线条以及白色色块简单勾勒出花瓶形体,且瓶围晕染着各种不论是娇柔妩媚或清新高雅的植物花株之间的留白,加强了花卉绝美挺立于瓶中的风采,也带出前卫大胆的现代印刷版画效果。画面洗鍊简洁,突显花卉主题,流畅易懂。而花瓶背景及大片的乳白,其空灵的韵味更是一般西方绘画所未及之处,这也是常玉的绘画为何能赢得中西方的共同肯定与喜爱之处。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北京保利春拍中集中推出的“后89”中国新艺术家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的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演进中,“后89”作为栗宪庭先生对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具有反叛意识新一代的代称,实质上指向了这群艺术家的某些共同特质及其对于90年代之后中国当代艺术问题趋向的关键性影响。他们生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于70年代历经童年、少年时代,80年代于大学校园中接受古典艺术的训练和陶养,却在90年代对以往所学的艺术范式加以叛离。由于集体主义时代的个体经验,“文革”时期模糊的创伤性记忆,以及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现代艺术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中抛弃了现实主义的“红光亮”视觉模式,缺失了“伤痕美术”中浓重的悲情主义,却以一种极为微观的平民视角透视出“历史”在“个体”身上遗留的痕迹。

在北京匡时拍场中还推出了吴冠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写生风景,吴冠中的风景画,包括油画和水墨画在内,直接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也继承了他的老师林风眠在绘画上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富于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吴冠中指出:“写生只是作画的方式之一,并不决定其作品是创作还是习作的问题。”他自己在写生中摸索出一套结合中西绘画优长的“写生创作法”,即先在风景中自由探看,形成一个印象后,在速写簿上形成简单构图,然后对景写生,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画架位置,变换视点,从而撷取景物片段综合成一幅带有创作色彩的作品。这样既避免了印象派画家式的死抱一角的局限,也避免了传统山水离开实景、陈陈相因的套路化弊病。

明清官窑器仍是主流

瓷器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中的行情一般,但是明清官窑瓷器仍是主流,只不过每年的拍卖都需挖掘生货资源,难度着实不小。

今年北京中汉拍卖,上拍了一件明万历斗彩开光瑞果纹大碗,此件大碗为万历时御窑烧制的斗彩作品,万历一朝多见青花五彩器,斗彩器殊为少见,流传至今者更是寥寥,殊堪宝藏。香港苏富比1989 年5月16日曾经拍出过一只明万历斗彩折枝莲八吉祥纹碗,原系英国铁路基金会藏品。而铁路基金会藏品口径不过16.5cm,而此件拍品的口径达22.8cm,相比之下,此品确实为万历御窑斗彩器中难得一见的精品佳器,殊为名贵。“万历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型及纹饰仍宗奉成化斗彩。”此件拍品亦为成化斗彩之传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曾出土有纹饰与此相同的器物,其口径亦与此物相当,然未见此类成化斗彩器传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斗彩花果盘、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万历斗彩果文钵,纹饰、造型与本拍品相同,另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明万历斗彩八吉祥纹大碗、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亦著录有相同形制、纹饰斗彩八吉祥大碗,均可兹比较。此件大碗外壁以青花斗彩饰四组菱花式开光,内绘折枝瑞果纹,一面开光为大桃,大桃若蟠桃;两面开光为小桃,小桃若蜜桃;另一面开光为荔枝,荔枝以矾红盖住青花绒毛短线,纹饰简约,但清晰地把握住了荔枝的特征。碗心绘折枝石榴纹。桃子、荔枝、石榴,为“三果”纹饰,寓意长寿、大利、多子,大碗施彩绘保存完整,红似火焰,黄若鸡油,绿彩浓郁,青花发紫,惊艳明丽。此件大碗圈足内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规整大气,其旁伴有一个个号签,清晰地记录了器物的传承。

此次东京中央香港春拍呈献《中国重要瓷器及艺术品》专场中亦不乏此类具有藏传佛教特色之器物,如清乾隆粉彩莲台八宝供器一对、清嘉庆白地粉彩缠枝八宝纹贲巴瓶等,不乏代表清宫御窑的精品珍作,当值一观。八宝是藏传佛教主要供器。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法物组成,被藏传佛教视为吉祥之象征。本组供器即为其中之莲花和宝罐。“莲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着;“宝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本品工艺复杂,集镂空、堆贴、彩绘于一身,展示出乾隆朝精湛的制瓷技艺,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为乾隆粉彩器中罕见的艺术精品,且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中国铁路总公司

影像拍卖稳定扩张

小小的一幅照片记录了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国内影响拍卖的先驱当属北京华辰,此次春拍,华辰影像为藏家提供了近350件藏品,其中包括清末蛋白、民国名人、抗战影像、红色经典、当代纪实摄影、名家名作、摄影书等收藏板块以及立体照片、明信片、地图等藏品,其中包括有多件国家博物馆级的影像藏品。

本次春拍中,最为珍贵的是被誉为摄影界的马可·波罗的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镜头下的中国与中国人原版蛋白照片集40张,汤姆逊不仅是历史上来华摄影人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世界摄影史上最著名的摄影家之一。该相册中收录的精制大尺幅蛋白照片,为1868-1869年汤姆逊初来华时在广州、香港两个地区游历时所摄,十分稀少,其中包括有数帧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均未著录的影像,可见此本相册的珍贵。约翰·汤姆逊的作品一直是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影像收藏中的镇馆精品,如此完整且大量影像的出现,在国内尚属首次。第二是晚清中国铁路总公司为庆祝京汉铁路通车而制作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清末京汉铁路修建相册(50张),内收1899年至1905年京汉铁路修建以及建成的重要桥梁、车站、隧道以及修建情景。据陈申等人合著的《中国摄影史》记载: “此影集是当时作为国际交往中的纪念册或礼品册,是目前国内所见到的尺寸最大,分量最重的纪事相册。50张即为全本。”该藏品不仅是研究清末铁路发展的珍贵实物,也是研究影像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国家博物馆级藏品。

1898年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1896年喜敦版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

1896年喜敦版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样币

此次春拍还征集到不少名家名作珍品,如美国驻天津领事清末蛋白相册收录了清末德贞、梁时泰、威廉·桑德斯、沃森少校等多位在中国早期摄影史上非常重要的摄影师的作品;张祖道摄影代表作品集(125张)则收录了著名摄影师张祖道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画家齐白石、北京生活、庙会、建造北京天安门纪念碑、武汉风景、下乡劳动等系列作品等。民国摄影师嘉华露拍摄的民国上海等地风景民俗(86张)则是民国时期外国摄影师在上海等地进行画意摄影创作的代表性藏品。

而今年在笔者看来是影像市场集中发力的一年,7月举槌的西泠春拍也将举办《首届摄影及电影艺术专场》,其中将汇集中外著名人物亲笔签名照;围绕重要历史事件、涉及重要历史人物的老照片;有关杭州及江南题材老照片、老胶片;摄影及电影艺术家上款书画、手稿信札;著名摄影及电影艺术家所用器材、所珍文玩,重要电影所用之道具;摄影及电影艺术珍稀文献、早期期刊、签名海报、早期电影明星签名照等;世界范围内,著名摄影家与电影艺术家之代表作、影响影像历史之重要作品、当代影像艺术。所以影像市场的不断扩张指日可待。

钱币行情看涨

钱币在拍卖市场中是小品类,但却在一级市场中体量巨大,此次春拍中,西泠拍卖和北京诚轩的数枚拍品值得期待。

一枚“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金币”堪称民国币王,将出现在西泠春拍“中国历代钱币”专场,举世罕见,惊艳藏界。此枚金币以黄金胚饼打制,直径2.8厘米,正面有张作霖戎装像,背面见龙凤图案,背部刻有“伍拾圆”及“中华民国十六年”字样。人物塑造传神,立体感强,正面人像右方有三粒币模不规则所形成之“痱子”,可用于判辨真伪。金币表面光亮、反差明显,图案深打,雕工精美,边缘线状纹路清晰,堪称中国近代币的杰作。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金币系1927年天津造币厂试制,目前存世仅有两枚,是中华民国政府当时所发行的硬币中价值最高,也是现今世界上最为罕见的一枚民国时期金币,堪称“民国币王”。此枚金币历经战乱能流传下来实数不易,此前一直由张作霖及张学良家族直系亲属亲自保存。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带到英国,于1940年代末或1950年代初携至美国。从品相上看,堪称完美,被美国PCGS钱币鉴定评级公司评定为金盾64+,为当今存世品相最佳之张作霖50元金币。

而北京诚轩的邮品钱币拍卖也是它的强项品类,2017春拍将为大家呈现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三大样币。近代机制银币因清末各省自主铸币而品种丰富。清晚期浙江、湖南、江南、广东、陕西五省,皆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铸模并提供造币机器,模具完成后于英国制成的少数样币,藏界习称“喜敦厂五大样币”。是次春拍,江南、浙江、陕西三种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样币,惊艳亮相,为近年公开拍卖出现喜敦样币最多的一次。1896年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PCGS SP66),俗称“老江南”,由设置在南京的“江南铸造银币制钱总局”(即南京造币厂)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并试铸,与原模运回南京后量产之流通币最大不同在于,七钱二分为光边,且镜面版底,铸工极尽精美。此枚币面光洁无痕,自然氧化,色彩丰富,美轮美奂。目前PCGS公司评级入盒者仅二枚,此枚SP66为最高分,是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最珍贵的试铸样币之一。1896年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样币(PCGS SP67+),俗称“老江南半圆”,齿边,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试铸,镜面版底,铸工精湛。“老江南半圆”流通币系江南系列银币之名誉品,样币更是稀如星凤。此枚出自2011年1月美国纽约CNG钱币拍卖会,打模深峻,光可鉴人,铸造精美绝伦,保存完美无瑕,堪称19世纪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铸币工艺之典范。孙浩编著《百年银圆》第24页1-4-01号图片原物。1896年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分六厘银币样币(PCGS SP67),齿边,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试铸,镜面版底,铸工精湛。币面呈五彩氧化,银光甚佳,是喜敦版老江南三分六厘样币品相最佳者,位列PCGS公司评级记录第一名。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分六厘银币样币(PCGS SP67+),俗称“浙江楷书”,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雕模试铸,是该厂为中国制作的最后一种龙银,铸工精美绝伦,五彩之光璀璨,目前为PCGS公司评级记录第一名,且仅此一枚。1898年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银币样币(PCGS SP67),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试铸,未发行,镜面版底,铸工精美,属清代龙银最珍罕的品种之一,存世屈指可数,20世纪40年代即是中国泉界最有分量的重器。SP67为目前PCGS公司评级记录第一名。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