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威尼斯,艺术万岁呼应世界困境

2017-07-03 14:47李姜苒
收藏·拍卖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国馆双年展威尼斯

文/图:李姜苒

聚焦威尼斯,艺术万岁呼应世界困境

文/图:李姜苒

今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现场

每一个奇数年就是一个艺术年,对威尼斯水城而言,今年又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艺术年。超过5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博物馆和画廊从业人员以及无数喜爱艺术的观光客纷纷汇聚于此。皆为了一睹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这个艺术界“奥运会”的风采。今届的策展人与艺术家将如何向诗人诠释“艺术万岁”?

陕西皮影传承人汪天稳与汤南南、邬建安合作制作的皮影作品,故事基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国传说诠释“不熄”的主题

从“全世界的未来”到 “艺术万岁!”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个艺术节,如今已经到了第57届。此届双年展,自5月13日起对公众正式开放,并将延续至11月26日。参加的国家展馆有83个之多,其中28个在贾迪尼绿园城堡,其余的是在阿森纳——一座庞大又古老的造船厂。国家馆的各个主题不同,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传统绘画艺术、行为艺术、大型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甚至歌剧、舞蹈都会参与其中。

上一届,2015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主题是“全世界的未来”。这是一个充满希翼的带着澎湃激情的理想宣言。相比本次的双年展主题“艺术万岁”,似乎有点不够“艺术”。但,这似乎又对上次的主题,有一个传承意味的总结。即艺术即是未来,艺术即是一切。在开幕会上,总策展人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rcel)对此作出了解释,表示灵感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受到“人性”的启发。同时说道:“世界处于权力纷争当中,但是,依然有个体的人性在闪光。” “而今世界充满了纷争和惊吓,艺术承担、见证着我们人性最珍贵一面。”马塞尔如此诠释着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为全球困境提供艺术“补品”

本次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早在开幕的时候就承诺,会对全球局势、环境污染、人口过剩、全球变暖等问题用一种艺术的手段,来对人们传达一种抵抗精神。正如策展人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cel)的说法,“艺术万岁”这一艺术主题,是要在“充满冲突和冲击的世界”中用“艺术”进行激情的抗议,用艺术这个媒介来缓和当前的局势。

本次主题展上,呈现了来自51个国家的120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其中有103位艺术家是首次参展。这当中的中国面孔有耿建翌、关小、郝量、刘建华、刘野与周滔等艺术家。当策展人被问到,为何大部分艺术家都是新面孔的时候,她作出回应:“本次艺术展并非是为了吹捧新星艺术家,我们只是为了重新发现被忽视的伟大艺术。” 同时,也表示本次双年展的挑战,是尽可能地向全球呈现有国际意义的艺术作品。

主题馆分为九个篇章。马塞尔表示,它们像书本一样推演,由不同种族、文化、年龄的艺术家在一起讲述。“艺术家和书本之馆”展示艺术家工作室,如办公室、仓库、合作工坊。在这里,观众可以直接参与成为艺术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甚为有趣, “欢乐和恐惧之馆”中民粹主义、反精英主义、恐怖主义等话题,被以一种或幽默或温暖的方式浮现在一个纷争不断、战事频繁的背景里。艺术成为表达时事局势的“堡垒”,正如策展人所说,“在全球混乱的时代,艺术拥抱生活”。

法国馆现场

当走进主题馆的第一篇章中,可以看到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夫·埃里亚森Olafur Eliasson的作品。“绿灯”安装,难民和观众在车间聚集在一起,组装由艺术家设计的灯和分享故事。随着近几年来,严重的难民危机在欧洲爆发了,这个作品代表了国家之间给予难民逃避冲突和迫害,而隐喻性绿灯则表示放行和通往自由。整个艺术作品其实就是一个“流动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大部分为固定制造艺术品的人,他们有着非一般的明确身份——即“难民”或“移民”。整个艺术制造过程,让一切国际形势,种族主义淡化,一片没有疆域与种族或肤色限制、文化与年龄之分的艺术在此地诞生。其次,观众也可以自如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如果你与参与者对话,便会得到一个直观印象,即这是一个无国界地域,这确实是有一种“艺术万岁”之感。的确,除了艺术能够完美呈现这样一幕,还有什么能做到呢?

其次,“传统之馆”中选用了中国北京艺术家郝量的水墨作品。“酒神之馆”中,有不少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馆内充斥着性感、情欲等元素。不同以往的是,本次作品中女性不再是被观看着,而反之成为了视线的主导。其中,有不少来自中东地区的女性艺术家,比如黎巴嫩艺术家胡格特·卡兰(Huguette Caland)、艾琳·昆兰(Eileen Quinlan)等。

最后“时间与无限之馆”,遍布了一系列神秘莫测的行为表演和装置。值得一提的是,埃迪斯·德科恩特(Edith Dekyndt)的行为艺术作品《一千零一夜》,光线在地面上投出方形影子,艺术家尾随变换的光线移动,将灰尘不停地扫进那片移动的光影中——表演以一个开放式意境的结尾,让观众意犹未尽。

除了当代艺术主题展外,还有85个国家在双年展上举办了自己的国家展团。国家馆展区和以往一样,大部分是在绿园城堡。本次安提瓜和巴布达、基里巴斯、尼日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均是首次参展。

今年国家馆的作品,都围绕难民问题、种族冲突、环境问题等时事进行了探讨。欧洲国家芬兰、罗马尼亚、德国、法国的作品,都值得一看。澳大利亚馆,今年便充分利用了去年Denton Corker Marshall为澳大利亚馆建立的黑匣子展馆。这一个空间,将女性艺术家翠西·莫法特(Tracey Moffatt)的影像作品呈现得相当唯美。其次,加拿大馆的艺术家杰弗里·法默(Geoffrey Farmer)则为了展示其作品,将加拿大的展馆拆除了一半,翻新成一个“面目全非”的建筑。展馆内,一抹抹喷泉被杂乱无章的木条,覆盖隔断或完全被水浸泡,将作品的象征意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隔壁的法国馆是一个具有古典、巴洛克风格,电子和民俗乐器的录音室,展会期间将一直举办来自不同国家的100多名专业音乐家的作品,游客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坐下来在馆内放松身心。德国馆这次展出的作品,则是行为艺术表演“浮士德”。舞者们在硕大的用玻璃和钢铁搭建起来的舞台下表演,吸引了众多参展者的关注。其中最大的难度是:整个表演的时长长达5小时。

当代与传承,中国馆传达中国精神

从第5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开始,中国国家馆已经参与7届。今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是邱志杰,同时他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本次,他为中国馆确定的主题是“不息”,这似乎和双年展主题“艺术万岁”有点意境上的相似,都有长存之意。

从主题的字面意思上来看,本届主题较之以往的确是最为具有“中国精神”的意境。“中国人是不相信‘不朽的’,只相信‘不息的’。太行山是不朽的,但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不息的,不朽的太行山碰到不息的愚公就废掉了。”邱志杰对这次主题作出解释。

此次,邱志杰为中国馆选择参与国家馆的艺术家分别是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前两位是当代艺术家,后两位则是分别专门从事皮影和苏绣的大师。其中1969年出生的汤南南之前并无名气,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1980年出生的邬建安,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

本次当代艺术+非遗传承,是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表演,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馆最大的看点。策展人邱志杰巧妙地将传统陕北唱腔和精雕细琢的皮影再现融合,借以自动机械皮影机,实时录像和动画,构成了一个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表演。

展馆中,苏绣大师姚惠芬再现南宋画家李嵩的《骷髅幻戏图》,9幅作品采用不同针法,展现苏绣技法的流变。邬建安与汪天稳合作,以南宋画家马远《水图》和山海意象为原型,展开新的创作。在“山·海”与“古·今”两个概念中进行流变,借以“阴·阳”转换结构来展开叙事,“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形成了“山”与“海”,图形似威尼斯的古地图,又如一个“阴·阳”太极图。此外,展馆还设置有文献区,用以展示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四位参展艺术家各自的师承,进一步诠释“不息”的意象和气场。正如策展人邱志杰表示,“比个体更强大的能量是生生不息”。

尽管,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艺术万岁!”听起来过于天真,但毫无疑问,整个展览依然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艺术盛宴。当代艺术无法脱离时事政治,毋庸置疑有时候也是政治媒介的某种出口。

正如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特(Paolo Baratta)说:“我们认为双年展是一个研究的场所。无论其主题是什么,双年展必须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促进艺术家之间、艺术家和公众的邂逅和交流。” 的确如此,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之下,人们总是希望,艺术作品或多或少会对形势作出反映。我们很难去否定,“艺术万岁!”这一主题是否有点过于单一。但,无论如何,它已经明确表示了,艺术高于一切,艺术超越国界与政治,并且激情地陈述了威尼斯双年展对艺术本身的礼赞。

(编辑/雷焕昂)

澳大利亚馆现场

罗马尼亚馆现场

猜你喜欢
中国馆双年展威尼斯
寻常威尼斯(节选)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2020亚洲物流双年展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现场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EP雅莹成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