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财险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2017-07-05 13:16尹荣梁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保险 2017年6期
关键词:财险盈利外资

尹荣梁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外资财险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尹荣梁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盈利能力是衡量经营者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突破口。本文基于20家在华外资财产保险公司(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财产保险公司、外商独资财产保险公司、外国财产保险公司分公司)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首次采用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和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盈利能力的内外部特征因素。研究发现,纯依赖投资盈利的经营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盈利能力,公司盈利能力与产品多元化、公司规模、保费增速、分保比率有显著正影响,与赔付率、费用率、资产负债率等有显著负影响。

▶表1 2010—2015年外资财险公司盈亏状况表

一、引言

自1980年东京海上日动率先获准在北京开设代表处,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外资财险公司22家,占财险公司总数的30%,较入世前增加了10家;11年间保费增长了近13倍,年均增速达26%,高于同期中资财险20%的增幅。同时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相对占据市场绝对优势的中资财险公司,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在1%~2%间徘徊,在市场上几乎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外资财险公司盈利状况普遍不佳,虽然近年来亏损面在逐年下降,至2015年末,仍有一半的公司出现亏损;个体业绩分化较大,实现承保盈利的公司极少且占比在逐渐下降(详见表1),连续5年实现承保盈利的只有东京海上一家公司;在承保亏损的情况下,外资财险公司只能依赖投资收益实现最终经营成果的盈利。作为中国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高外资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保证其健康稳定运营,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二、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盈利是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长久追求的目标,盈利的实现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这些因素中,不仅包括宏观经济环境(Browneetal.,2001)、行业竞争程度(Choi&Weiss,2005;姬便便等,2014)等外部环境因素,还包括诸如保险公司的规模(Cummins&Nini,2002)、产品及销售渠道结构(Liebenberg&Sommer,2008;Elangoetal.,2008)、核保核赔(Kaya,2015)、杠杆率(Adams&Buckle,2003;Malik,2011;Sambasivam&Ayele,2013)、投资能力(许莉等,2010;Lee,2014)等内部因素。

总体上看,国外相关研究分别从内外部因素分析了对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由于样本对象和考察年份存在较大差距,得出的结论也莫衷一是。国内对保险公司盈利能力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保险业务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尤其对外资财险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希望从实证角度分析各个因素对外资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其盈利能力的建设性意见。

三、数据来源与计量经济模型

(一)计量经济模型设定

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加之财险公司由于其负债经营和竞争模式的特殊性(江生忠、邵全权,2005),故用总资产收益率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Liebenberg&Sommer,2008;Malik,2011;Lee,2014),并设为解释变量,用可能影响盈利能力的公司自身特征因素和市场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本文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面板数据方法的原理设计出下列模型:

ROAit=αi+β1GWit+β2PFLit+β3FYLit+β4SIZEit+β5DEPTit+β6HHIit+β7LEVit+β8REit+ β9ROIit+β10AGEit+β11MSit+uit

上式中,α为截距;βk(k=1,…,11)为模型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变量,服从独立同分布,代表模型之外的影响ROA的其他变量;i代表第i家外资财险公司,其中i=1,2,…,20;t表示时间,且t=2010,…,2015,代表第t个时间序列的值。

▶表2 特征变量定义及说明

(二)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考虑到外资财险公司的经营周期比较短(大部分成立于2007—2009年),故选取2010—2015年的数据评估其盈利状况。剔除劳合社(因主要从事非寿险再保险业务)、安盛天平(2014年2月由安盛保险入股天平汽车保险而成),实际分析时所使用的样本为20家,构成了短面板平衡数据,可以解决遗漏变量的影响,提供更多个体动态行为的信息,从而使估计更准确。本文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保险年鉴》中各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业务情况统计等。对相关变量的具体说明如表2所示。

四、实证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到,外资财险公司平均ROA为-0.04%,尚未进入盈利期;综合成本率(赔付率+费用率)持续高于100%,整体处于承保亏损;得益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强劲增长,外资财险公司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十二五”期间保费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但各公司成长性表现差异很大;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平均为6.5年),仍处于探索融入和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阶段,以适应深度变革中的中国财产保险行业;与中资财险公司动辄十几亿元的注册资本相比,外资财险公司资本金规模明显偏小(2015年平均注册资本为6.88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6%,肯尼系数为1.11,均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单家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很小,均值仅为0.1%。

▶表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图1 外资财险公司主要险种结构比例变化图

作为财险业第一大险种,近年来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始终占据着国内70%以上的财险市场份额。承保车险是财险公司积聚规模效应的最快途径。自2012年5月我国交强险市场正式向外资开放后,外资财险公司车险业务比例由2012年的17%迅速提高到52%,与此同时,前五大业务保费收入占比由83%上升到88%(见图1),产品多元化程度指数(HHI)由0.16上升到0.31,业务趋于集中。结果的有效性,在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前,首先需要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选取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Levin-Lin-Chu)及不同根单位根检验IPS(Im-Pesaran-Shin),如果在两种检验中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则此序列是平稳的,反之则不平稳。ROA、DEPT、HHI、LEV和MS通过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其余变量在原值序列通过单位根检验;除PFL、SIZE、DEPT三个变量IPS检验在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变量均在1%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综合看来,各个变量均为1阶单整,直接全取差分进行回归分析。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虚假回归或伪回归,确保估计

(三)估算方法及回归结果

1.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1)检验个体效应。用F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原假设:使用OLS混合模型。计算显示F统计量伴随概率为0.000,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OLS模型。

(2)检验时间效应。用BP-LM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原假设:使用OLS混合模型。BP-LM检验得到的P值为0.000,表明随机效应非常显著。说明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OLS模型。

(3)用Hausman检验判断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无关)。计算显示Hausman检验的P值为0.000,拒绝了原假设,认为随机效应模型的基本假设得不到满足。因此,需要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4)异方差检验。用修正的Wald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组间异方差,原假设:同方差。Wald检验P值为0.000,显然,原假设被拒绝。此时,需要进一步以获得参数的GLS估计量。

(5)序列相关检验。用Wooldridge检验判断固定效应模型的序列相关,原假设:序列不存在相关性。结果显示:F(1,19)= 6.564,Prob>F=0.019,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序列相关的原假设。

2.回归结果

为了处理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增强面板数据回归估计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并检验模型结果对计量方法的敏感性,本文运用线性最优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即偏差校正LSDV法)和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PCSEs)两种方法进行稳健估计。

从表4的回归结果来看,除RE显著性不同外,LSDV和PCSE的估计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模型结果对计量方法并不敏感,具有较好的稳健性;调整后的R2都比较高,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联合检验得到的F统计量和Wald统计量对应的P值均为0.000,说明参数整体上相当显著。除LEV、ROI、AGE、MS等4个解释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即肯尼系数、投资收益、成立时间与市场份额对ROA影响不显著),外资财险自身经营特征的其余6个变量系数的Z值均较为显著,表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影响。

▶表4 以ROA为解释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

从影响程度来分析,综合赔付率对ROA的影响最大,且为负,意味着赔付率增加10个百分点,ROA将降低近1.6个百分点,表明外资财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好承保风险。其次为产品多元化,结果发现存在着多元化溢价现象,即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收益超过多元化经营的成本,结果与Kocovicetal.(2014)的发现一致,表明产品多元化经营及各险种业务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此外,费用率、资产负债率与ROA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这和Pervan&Pavi(2010)、Lee(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即资产负债率、费用率越高,公司盈利能力越差,表明财险公司应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好负债率,稳健经营。公司规模大小、保费增速对公司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中国的保险业存在规模经济,保险机构的利润效率随着规模的增加而上升(黄薇,2006),同时消费者在选择保险公司时,比较青睐规模较大的公司,意味着更快的保费增速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Cummins&Nini,2002;许莉等,2010)。分保比率与ROA存有正向影响,这和Kocovic etal.(2014)、Lee(2014)的结论相反。一般而言,分保比率对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是不固定的。本文发现再保险是缓解保险公司业务扩张与资本金短缺之间矛盾、扩大承保能力的重要方式,出于稳健经营和专业服务动机(赵桂芹、吴洪,2010),通过有选择性地分保,可以降低直保业务的承保风险,进而提高盈利能力。但分保也有成本,同时还损失了部分投资资产。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杜邦分析体系,运用LSDV和PCSE估计方法,通过对2010—2015年在华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数据的分析,分别从企业内外部特征测量了影响外资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在保险业普遍重视保险投资收益的大环境下,部分保险公司过度重视投资收益,忽视了承保利润对于保险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也从侧面(综合成本率对ROA有近22%的负向影响,而承保利润率=1-综合成本率,并且投资收益率对ROA影响不显著)佐证了外资财险公司更应回归保险本质,发挥自身在风险管理和保险专业方面的优势,严控综合成本率,在责任分担中追求利润。

第二,立足差异化定位,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经营管理难度大的健康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新险种等业务,通过有限多元化经营策略,适度增加高附加值保险业务品种,创造发展新市场。

第三,坚持以稳健和效益为先的原则,适度追求规模扩展,分享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

猜你喜欢
财险盈利外资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银保监通报:平安人寿投诉4072件增长28%,居寿险公司首位!
人保财险:助力“平安河南”建设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