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教学改善大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

2017-07-07 14:22王雨张曙林吴宾吕东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处方实验组体质

王雨 张曙林 吴宾 吕东亮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2)

运动处方教学改善大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

王雨 张曙林 吴宾 吕东亮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天津 300382)

该文运用实验法对运动处方教学在改善大学生体质的效果方面做出论证。结果表明,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相比,运动处方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体质状况。高校体育教育应当重视运动处方的作用,积极在工作中推行、应用运动处方教学。

运动处方教学 大学生 体质

运动处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为改进、增强、完善身体某部分或整体的功能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的一系列练习方法。运用运动处方进行体育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也与学校的培养目的相吻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普通高校中应用运动处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实例还并不多见,相关研究也相对匮乏。因此,探寻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体质的改善效果,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与应用,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该文运用实验法对运动处方教学在改善大学生体质的效果方面做了论证,以期为普通高校应用运动处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表2 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质状况对比(男)[(s),n=60]

表2 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质状况对比(男)[(s),n=60]

实验指标 A组 B组 t值 P值肺活量指数(mL/kg) 62.85±4.75 63.35±5.79 -0.52 0.61>0.05立定跳远成(cm) 230.75±17.85 231.68±17.77 -0.29 0.78>0.05台阶测试指数(50 s/t) 54.40±7.46 53.17±7.71 0.89 0.38>0.05握力指数(100 kg1/kg2) 67.12±9.02 65.98±9.22 0.68 0.50>0.05 1 000 m成绩(s) 252.75±27.07 250.97±24.77 0.38 0.71>0.05身高体重指(kg/m2) 24.01±4.84 24.39±4.43 -0.45 0.65>0.05

表3 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女)[(s),n=30]

表3 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女)[(s),n=30]

实验指标 A组 B组 t值 P值肺活量指数(mL/kg) 45.20±7.23 44.33±6.87 0.48 0.64>0.05立定跳远成绩(cm) 164.10±13.13 161.53±11.61 0.80 0.43>0.05台阶测试指数(50 s/t) 48.60±7.22 49.83±6.07 -0.72 0.48>0.05 800 m成绩(s) 254.80±22.43 249.60±20.53 0.94 0.35>0.05坐位体前驱指数(cm) 9.44±2.05 10.36±2.73 -1.48 0.15>0.05身高体重指数(kg/m2) 21.12±2.98 20.38±1.90 1.15 0.25>0.05

表4 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质状况对比(男)[(s),n=60]

表4 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质状况对比(男)[(s),n=60]

实验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肺活量指数(mL/kg) 67.80±6.59 64.68±5.69 -2.77 0.006<0.01立定跳远成绩(cm) 243.30±22.84 233.05±16.01 -2.85 0.005<0.01台阶测试指数(50 s/t) 57.45±8.47 54.03±7.28 -2.37 0.019<0.05握力指数(100kg1/kg2) 68.93±9.07 67.43±8.01 -0.96 0.339>0.05 1 000 m成绩(s) 240.47±20.85 249.67±25.78 2.15 0.034<0.05身高体重指数(kg/m2) 24.42±4.28 24.37±4.11 -0.08 0.934>0.05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该研究从天津工业大学2015级本科体育教学班中随机抽取4个男生班与2个女生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每班30人,共计180人。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指标

依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该研究主要选取了几项内容作为测量大学生体质的指标,如表1所示。

1.2.2 实验工具(1)运动处方教学。

运动处方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是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和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授课方式。

在该实验中,运动处方教学主要是与普通高校的体育选项课相结合进行的,分为如下几个环节:第一,了解学生情况。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先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测试,并按照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的体质状况应基本相似。第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所掌握的学生体质状况条件,按照学校的整体教学大纲为各个小组确定通过教学应能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三,设计运动处方。教师为各个小组的学生设计适合其体质条件并能完成教学目标的运动处方,处方应包括练习内容、练习方法、练习强度和练习频率等要素。第四,实施运动处方。教师按照各个小组的运动处方分别进行教学,并监督学生完成处方所设计的任务。第五,反馈调节。教学进行到中期时,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对运动处方进行及时适当的调节,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展。第六,教学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所在组别教学目标的情况对其进行考核。

(2)SPSS统计软件。

该研究主要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所得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实验分组

将实验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各由2个男生班和1个女生班共90人组成,并对两组学生按照实验指标进行体质测试,将各项测试结果输入SPSS统计软件运行“独立样本t检验”命令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由实验对象分成的A、B两组学生在各项实验指标上的均值差异统计概率均小于0.05,表示两组学生在各项实验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推出两组学生的体质状况基本相似。因此,该研究将A组作为实验组,B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

1.2.4 实验过程

该实验假设运动处方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实验中对实验组的学生运用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组的学生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两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课的主要运动项目均为篮球,场地、器材等条件保持一致,练习频率均以自然体育课为单元,每周1次,每次90 min。整个实验过程持续时间共计16周。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第2次指标测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实验后两组间的差异性和实验前后组内的差异性,得出实验结论,验证实验假设。

2 结果与分析

16周的实验过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再次按照实验指标进行体质测试,为了比较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将所测得的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运行“独立样本t检验”命令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5 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女)[(s),n=30]

实验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肺活量指数(mL/kg) 50.70±6.73 45.67±5.28 3.22 0.002<0.01立定跳远成绩(cm) 170.10±10.67 163.70±12.38 2.15 0.036<0.05台阶测试指数(50 s/t) 55.40±6.87 51.80±5.89 2.18 0.033<0.05 800 m成绩(s) 235.57±16.59 247.03±19.66 -2.44 0.018<0.05坐位体前驱指数(cm) 11.49±2.72 11.16±2.58 0.48 0.631>0.05身高体重指数(kg/m2) 21.92±3.32 21.89±3.33 0.04 0.972>0.05

2.1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体质状况均有所改善

分别将表2与表4中实验前后两组男生各项指标的均值、表3与表5中实验前后两组女生各项指标的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除“身高体重指数”这项指标上没有明显变化以外,“肺活量指数”“立定跳远成绩”“台阶测试指数”“握力指数(台阶测试指数)”“1 000 m(800 m)成绩”这五项指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后两组学生的体质状况均有所改善。这既是16周体育教学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证明了运动处方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在改善学生体质状况方面有着共同的功效。

2.2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质在多项指标上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如表4所示,实验后实验组男生在“肺活量指数”“立定跳远成绩”“台阶测试指数”“1 000 m成绩”这四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临界值0.05,尤其是“肺活量指数”和“立定跳远成绩”这两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值小于临界值0.01。同样,如表5所示,实验后实验组女生在“肺活量指数”“立定跳远成绩”“台阶测试指数”“800 m成绩”这四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了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临界值0.05。尤其在“肺活量指数”这项指标上与对照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值小于临界值0.01。

这样的统计结果表示,虽然实验后两组学生的体质状况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学生的体质在多项指标上相比对照组而言,都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反映人体呼吸功能的“肺活量指数”这个指标上,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尤为显著,实验组学生的体质状况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这说明,运动处方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更能有效地改善学生体质。

2.3 实验组学生的体质在少数指标上差异不大

如表4与表5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生在“握力指数”“身高体重指数”,女生在“坐位体前驱指数”“身高体重指数”这两项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临界值0.05,这说明了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相比,运动处方教学在发展学生肌肉的相对力量与关节肌肉的柔韧性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应该也与上述两项体质指标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有明显改善有一定的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实验条件与过程的控制下,实验组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从实验前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到实验后的多数指标上均高出对照组,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实验前后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这种变化是实验工具“运动处方教学”产生的效果,在16周的时间内,运动处方教学改变了实验组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使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实验证明,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运动处方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当重视运动处方的作用,鼓励体育教师强化对运动处方的学习与研究,积极在工作中推行、应用运动处方教学,针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其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更优地实现高等体育教育的价值。

[1]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黄玉山,邓树勋,郭红.大学生健身处方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36-40.

[3]张琴,梁健,金花.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及其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28-129.

[4]周晓明.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健康第一”[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23-124.

[5]杨建平.运动处方教学内容方法的研究[A].上海体育学院论文集[C].2005.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s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in In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Wang Yu Zhang Shulin Wu Bin Lv Donglia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2, China)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in exercise prescription can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and applicaties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more actively.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G80-32

A

2095-2813(2017)06(b)-008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81

猜你喜欢
处方实验组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间处方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