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驱动下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17-07-07 14:22张瑞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山东省俱乐部教练

张瑞云

(山东体育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 济南 250102)

市场驱动下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张瑞云

(山东体育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 济南 250102)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健身教练市场需求和健身教练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市场需求对健身教练职业做出规划,努力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健身指导人才。

市场驱动 健身教练 职业发展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山东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了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满足山东全省人民体育健身需求,助力健康山东建设,2016年11月21日,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560号)的规定,山东省人们政府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计划特别强调,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健身指导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20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将占总人口比重达2.3‰。健身教练是我国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种,是我国室内健身产业的主力军。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我国室内健身产业迅速发展,健身教练市场需求巨大。虽然目前全国范围内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健身教练数量已达到34560名,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与此同时,健身教练这个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些无序和混乱现象。因此,研究并探索健身教练职业发展中遇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促进我国健身教练职业化进程更加健康、规范、有序和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身教练职业发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查阅关于健身教练的文献资料、硕博论文、书籍及研究报告,了解健身教练研究现状及动态,并进行整理与归纳,以获取研究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1.2.2 访谈法

走访济南、青岛、潍坊、东营等城市部分大型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教练主管、私教会员以及培训认证机构的培训老师,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健身教练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应的解决办法。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专人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的方式,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2.4 质性研究法

为了避免单纯的量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该研究采取了量的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量的研究得出目前我国健身教练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对山东省健身教练进行非正式的访谈,获取健身教练职业发展需求的更深层次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和促进我国健身教练职业化进程更加健康、规范、有序和快速发展。

1.2.5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进行统计。

表1 山东省健身教练性别与年龄结构(n=30)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身教练市场需求分析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投身到运动健身的行列,走进健身俱乐部追寻更高效的“私人服务”已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健身服务的一种选择,由此,我国健身教练的职业也就应运而生。目前,健身教练已风靡全国,成为大众健身中最受喜爱的职业之一。

表2 山东省健身教练学历与持证情况(n=30)

表3 山东省健身教练入职时间(n=30)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健身俱乐部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张,健身教练需求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健身市场竞争激烈,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专业素质较高的健身教练稀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健身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专家预估数据,全国范围内约有100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而健身教练数量则远达不到市场需求,这种情况成为目前健身俱乐部市场人才最大的缺口。

另外,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他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单纯的减肥而参加健身已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他们更加注重健身的效果,运动健身既要保持身体健康又要塑造完美的身型。他们也比以前更能接受健身教练这种模式,对健身教练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他们而言,可以在提供不同健身内容及方法的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下进行健身活动,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更高需求,促使着健身教练队伍必须日趋壮大。

图1 健身教练职业必备素质

2.2 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2.2.1 健身教练现状分析

(1)性别与年龄结构分析。通过对济南、青岛、潍坊、东营等城市的健身教练进行调查,得出(如表1)目前山东省健身教练男性居多,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山东省健身教练的主要来源是长期从事健美运动的爱好者和高校体育相关专业毕业的青年学生,这表明了山东省健身教练队伍尚处在教练职业生涯发展的初级阶段。

(2)学历与持证情况分析。调查还显示(如表2),山东省健身教练都持有相关资格的教练证书,学历以本科居多,只有少数健身教练获得大专学历和研究生学历。健身教练受教育程度较先前虽有所提高,但还是跟不上现代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节奏,健身教练队伍学历层次整体不高。

(3)入职时间。另外调查还显示(如表3),山东省健身教练教龄普遍不长,执业经验不足,且服务观念意识有待加强。因此,找准山东省健身教练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2.2.2 健身教练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健全。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健身教练专业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健身市场发展需求的不断扩大,健身教练职业发展前景可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教练行业,健身教练数量迅速增长。但是,当前我国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认证市场混乱,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还存在很多社会性组织开展教练培训、认证工作,而且当前我国对教练职业证书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也没有任何部门就教练认证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市场上出现健身教练证书种类繁多的现象。

(2)健身教练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不完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禀赋和后天习得文化的内化而成的素养。职业素质是任何一个职业者做好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健身教练工作的实质是要根据不同健身者不同的身体素质、体型、个性特点、健身的目标和要求等,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并使健身者达到健身、健美、健心、健智的目的。健身教练是健身方面的专业化人才,是集健身知识、技能、健身服务于一身的传递者。目前,我国对健身教练这一行业还缺乏有力的监管,对健身教练职业素质、职业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造成目前我国健身市场健身教练行业鱼目混珠,水平参差不齐,市场乱象频出。因此,无法使健身教练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健身教练职业发展收到损害。

(3)健身教练执业不规范。健身教练是俱乐部的重要岗位之一。随着我国健身产业的快速发展,健身教练由于其职业回报丰厚,社会认可度较高,就业容量较大而受到择业者的青睐。作为一个新生职业,我国健身教练职业目前的发展环境还不理想,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健身教练执业不规范、专业性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健身教练职业的发展,其中有些问题属于系统内部的体制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是可以解决的;而有些问题则属于系统外部的操作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则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

2.3 市场驱动下健身教练职业生涯设计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健身人口不断增多,“花钱买健康”成为一种时尚被人们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健身俱乐部以其场地不受自然天气影响、器械设备齐全、锻炼环境好等优势受到健身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健身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单纯的减肥而参加健身已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他们更加注重健身的效果,他们也比以前更能接受健身教练这种模式,对健身教练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促使健身教练职业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职业之一。

健身教练职业生涯是其生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健身教练这个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健身教练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在运动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市场对健身教练有极大的需求,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健身教练的必备素质是做好健身教练职业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健身教练必须掌握必要的人文社科、运动人体科学等基础理论和指导大众健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用较系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健身消费者做高质量的健身指导;健身教练还必须具有扎实的操课教学能力、器械健身的指导能力、急救能力等,以适应健身俱乐部相关岗位工作需要;健身教练更需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必须具备运动营养搭配、锻炼效果评价、运动处方的制定以及项目规划与推广等能力,以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健身教练职业做出规划,努力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健身指导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如图1)。

3 结语

我国健身产业的迅速发展,人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现有的健身教练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健身教练行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健身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健身服务。选择了健身教练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鉴于目前健身教练市场需求大,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研究并探索健身教练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备素质,能够进一步拓展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规范健身教练市场。

[1]徐俊.北京市部分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发展的现状与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30-32.

[2]李鑫.北京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6:33-34.

[3]谭金飞.樊颖.朱爱军.郭伟.健身俱乐部人才需求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5):46-47.

[4]薛继忠.兰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教练员职业技能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19-30.

[5]张宇.施亦男.商业健身场所私人教练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J].经营与管理,2013(3):130-131.

[6]焦现伟.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24-68.

[7]吴义兰.针对器械类健身教练人才需求对我院开设相关课程的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3:1-22.

[8]宋翠翠.关于体育院校设置“私人教练”课程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16-40.

[9]王正霞.社会需求导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26):108-109.

[10]李艳杰.张洋.预测未来辽宁健身市场人才需求构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改革和研究[J].运动,2011(22):66-67.

[11]王正霞.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市场需求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43):184-185.

G812

A

2095-2813(2017)06(b)-021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217

张瑞云(1982,1—),男,汉,新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山东省俱乐部教练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再见,雪姑娘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睡着了
加油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