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令弟子知:口德亦无价

2017-07-07 15:20赵琳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剧言语文明

○赵琳

切令弟子知:口德亦无价

○赵琳

孜孜你好,你所反映的问题的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口无遮拦是处世大忌,甚至心直口快也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性格。说出口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或飞出去的刀,它是会煞风景甚至伤人的。莫说中小学生,便是很多成人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脑子里少了一根“口德亦是德”的“弦”。

小陶和小刻说话不得体,导致的后果是“班内其他学生断不了因他俩说话难听而与之产生矛盾”。人际关系会带来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改变。良好的人际交往,才会让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也就是开个玩笑,谁知道他们会当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两位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说话得体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说话是否得体,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无论关系亲疏,相处中说话不得体,都会产生矛盾,只不过有的矛盾当场引发冲突,有的暂时潜伏下来而已。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这里的言有所规,指的就是言语要得体,有分寸。

欲让小淘、小刻这类学生醒悟、改正,首先要剖析其“嘴欠”的根源。两位学生的言语及辩解,反映出其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他们没有认识到:话说的得体与否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因而,要让他们彻底醒悟并切实转变,就必须让他们认识到口德亦是德。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开展言语得体认知教育。

开展以说话得体语言文明为主题的班队会、讲座等,让学生了解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关于语言文明的相关规定,强化其文明用语意识。

2.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我们知道,即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得体的重要性,但要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个长期矫正、养成的过程。班主任可以对学生成长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文明之星的评比,对言行文明的同学通过教室宣传栏、周末总结会等及时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通过日志留言等途径及时提醒。要注意开展小组之间的评比,利用集体荣誉感促生责任感,从而起到鼓励和督促作用。

3.编演校园心理剧。

心理剧是一种可以使人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学生受到强烈触动,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这是非常可能的。学生结合学习生活中言语不得体导致的事件,自编、自导、自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角色内心的感受,本身就会对表演者起到教育作用。而同时,基于现实情境的表演,也会让观看的学生有所思悟。由于学生展示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剖示的是自身或身边的问题,这样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枯燥的说教。实践证明,这种自我教育方式有助于正能量传递,促进了健康氛围的形成。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比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活动中与受助对象接触、交流,他们会真切感受到一句真诚的暖人心的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而不同的人对自己所说的不同的话会引起自己的何种反应,他们也必有体悟。活动后,辅之以日志、反思,认识更有升华。

5.加强家校沟通。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常暴粗口,孩子必受其害。老师要借助学校力量,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教育,在家庭内言语文明方面给予有效指导,让家长朋友们成为“会说话”的人,并且引导家长和孩子互相监督,共同练习说话的艺术。

猜你喜欢
心理剧言语文明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概念与特征辨析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