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方法探究

2017-07-14 10:08黎亮亮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注意力兴趣高效课堂

黎亮亮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加之他们天性好玩、好动,将心思用在课堂上的时间很少。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表现,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

【关键词】兴趣 注意力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50-01

“注意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每个孩子都渴望走向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到达成功的终点。成功的关键就是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造成小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小学生注意力水平的高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创设更多的条件、运用更好的方法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一、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人人只要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的学习必须是教师在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动态的前提下,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兴趣盎然,生机勃勃;如果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学生就视课堂为负担,产生恐惧、厌烦心理。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备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备课,是上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备教法。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不能像以往教师一样选择讲授法进行教学,处处以教师为本,填鸭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第二,要备教材。如果教师不备教材,在教学中分不清重难点,拿不准目标,弄半天都进入不了主题,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为,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只能注意25分钟左右。第三,在备课时,我们除了备教法、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看用什么方法才能适应自己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得到思想的陶冶。如果学生学习知识基础好,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读中悟,从学中悟,从做中悟,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于不讲。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就要设想自己讲得颇多一些,而且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投入。

三、联系实际,重参与。

“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于丹讲《论语》就是在讲解中联系了生活中的小故事,才使那么多的听众追随其后。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到,摸得到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语文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深深感到语文来自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恰如其分地穿插好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对低年级学生更有效。因为设计好的游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它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还能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合作能力,缓解孩子的思想压力,使他们在心情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课堂上恰到好处地穿插游戏活动,就能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一堂课上到十五六分钟时,发现有部分学生心不在焉,教师可结合本课知识分组进行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等,给表现欲强的学生佩戴红花或赠送小礼品,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五、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在课堂中,要求学生看着说话的老师,并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巧妙利用学生倾听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讲课思维上,并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这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之中,并且需要不断完善培养提高注意力的课堂体系,才能不断延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注意力兴趣高效课堂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