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之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的困境分析

2017-07-14 10:46谢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困惑

谢青

【摘要】出于主客观的局限,农村小学之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中存在诸多困境。笔者以余姚市湖北小学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为例,通过观察、问卷调查与文献分析等教育研究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初步探究了农村小学之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的内外困境,并由此引发思考,从而促进潜质生良性转化。

【关键词】农村小學 语文写话 潜质生转化 困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63-01

潜质生是指智力正常,甚至个别还智力超常,与同龄人、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学业处于暂时落后的状态的学生,亟待教师加以呵护并转化。而第一学段的写话能力是今后习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识字写字与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主客观的局限性,农村小学之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中存在着诸多困境,以下是笔者以余姚市湖北小学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为例而引发思考:

一、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的内在困境

(一)缺乏主动写话的意识,对写话缺乏自觉性和自信心

鉴于笔者对余姚市湖北小学第一学段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于“是否会主动写话?”这个问题,只有7%的小学生提到“自己会主动写”,而更多的则是“教师要求才写”。对于“是否会依照内心书写?”,接近28%的学生选择了他者。以此可见,语文写话潜质生在写话愿望和对写话本质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困惑。

(二)缺乏良好写话的能力,对写话缺乏自“制”力和想象力

1.读题解题能力低下,让写话内容“无中生有”

在问卷调查中,近13%的学生没看清“二选一”的要求,对两题都作了答。此外,在选择第二小题的学生中,有约32%的学生没有如题要求写一种动物/植物,而是写了两三种甚至多种,让审题成为了难关。

2.阅读和语言的储备量少,让写话面临“无米之炊”

调查中显示,对于“平常如何获取语文知识?”,有接近70%的学生选择了“从老师和同学处获知”。此外,对于“说出你最爱看的三本课外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写的三本书为同一类型,同时更有接近30%的学生写的都是幼儿书籍等对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收益甚微的书。以此可见,不少语文潜质生的阅读意识薄弱,阅读量较少,阅读面较窄,阅读品位也需要引领和提升。

3.观察和想象力低下,让写话沦为“无源之水”

在调查问卷中,对于“是否能在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并把它写进写话里?”的问题,有大约18%的学生选择了“不能,生活太无聊”这个选项,这些无疑得论为语文写话潜质生。即使在“观猴图”这看图写话中,不少写话潜质生思维较为单一,想象力低下,语言和思维缺乏童趣。由此可见,大部分语文潜质生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缺乏思考意识,想象力较为匮乏。

4.语文基础和语用能力较差,让写话变得“无能为力”

在调查中,对于“你觉得自在写话中主要遇到过哪些问题?”中,约7%的学生选择了“看不懂写话要求”,约16%的学生选择了“会说,但是很多字不会写”,剩余学生选的是“不知道写什么”。 同时,在写话实践中,语文写话潜质生情况堪忧,标点使用错误率高,错字连篇,表达不畅。由此可见,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极易让写话不通畅。

二、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的外在困境

(一)学校和教师指导有限,让写话常常“无法无天”

调查中显示,对于“老师讲评完你的写话作业后,你觉得自己可不可以写得更好?”,这题明显是对教师讲评写话的考查,由于语文写话潜质生把握信息能力低下,加之个别教师讲评不够到位,使得有约19%的潜质生选择了“没什么用,我还是写得很差”,更有约3%的学生选择“老师很少讲评写话”,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并分析我们农村小学的写话教学,让其更系统、更规范。

(二)家庭指导和练笔氛围不达,让写话沦为无“家”之宝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平时的写话作业,父母会悉心指导或者帮你检查吗?”这题中,接近32%的学生选择了“不会,爸爸妈妈说不会改”,而也有近9%的学生选择了“不会,爸爸妈妈没有空或不想改”。这说明农村小学的不少家长自身语文素质并不高,对于孩子的写话指导爱莫能助。当然,也存在个别家长对孩子的写话不够重视的现象,这都是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中存在的瓶颈。

研究表明,家长的写话素质决定了家庭写话指导的质量。生活是写话的外延,家庭若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的氛围,加强家庭指导,让家庭指导和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开辟出一个大语文写话环境,该会让语文写话潜质生转化更顺当一些吧!

参考文献:

[1]张敏.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小学语文学习现状比较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2011,(3).

[2]施建立. 发挥语文课程的潜质生转化功能[J].新课程,2014,(2).

猜你喜欢
困惑
三级跳远的三次教学与感悟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