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产生的效应

2017-07-14 11:25常晓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明用语写作能力

常晓莉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还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同时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着重从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所产生的效应谈谈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兴趣和情感 自信心和自尊心 文明用语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75-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平时和同龄人之间的交际又很少,孤独感伴随他们左右,通过口语交际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产生了很大的效应,具体表现如下:

一、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以发展学生听说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的语文课堂上,许多学生的嘴却是“紧闭”的。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认真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一般来说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是很有吸引力的。除此以外,还可以多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语才能的领袖、将军、文学家等。这些能言会道的例子既充分说明着怎样口语交际,更能有效地借助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生发对口语交际的情感。

二、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要在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中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由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都能顺利地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口语交流。

2.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个个急于表达自己观点。当教师让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便会长叹一声,或悄悄地与其他同学窃窃私语,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学生不多。因此,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教会学生先做一名“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知识,如“听什么”、“为什么听”,更为重要的是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三、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提升学生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能力。

例如學校开晨会,强调了卫生的重要性。回到教室后,我就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强调环境卫生这一点,引导他们说说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接着再让他们针对一些不好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一些改变不好现象的相关措施。在班会课上让学生讲历史小故事,其中“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故事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要向古人学习。甚至在交通、防火、防电、防盗等安全教育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断规范学生在和别人交往交谈中的言行,提升学生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能力。

四、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词汇量都是很有限的,我们在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围绕主题,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有效地锻炼自己对思路的整理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文字的组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是现代人进行交际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它不是简单地进行交际,而是要更好地与人沟通,在小学阶段培养口语交际就是训练学生的说话兴趣,以及说话的胆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猜你喜欢
文明用语写作能力
文明用语 从我做起
文明用语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