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探讨

2017-07-14 15:07唐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教育创新课堂互动

唐华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因互联网技术融合而产生的全新发展渠道和发展轨迹,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本文中,笔者将以“互联网+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探讨”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在充分认知互联网+教育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对其展开论述,望能为当前从事此方面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互联网+教育 教育创新 审美多元化 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10-02

作为一种技术,互联网本身具有多元化、便利性、非局限性和立体形象性的特点,将其与教育事业相融合,构建全新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思路和教育渠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将会呈现出较传统课堂而言更为多元、更为全面以及更加具有互动属性的课堂形式,对于丰富教学内涵、提高课堂容量,其作用不言而喻。

一、课堂外延,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习惯框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当中,致使他们的所见、所感都必然呈现出一定的固化性特征。尤其是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外在环境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本身美术基础薄弱的现状,更造成了美术课堂对其缺乏吸引力的“无奈”现状。

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打破教室以及课堂的载体局限性,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让美术课堂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样化的网络资源将音频影像、音乐、舞蹈以及历史等学科知识呈现在美术课堂中,使其保持一种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和紧致性。同时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五官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亦容易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微课发力,优化教学结构。

互联网+教育突破了初中美术教学的固定教学模式,即“教师+课本+黑板”的模式,对于重塑学生的认知习惯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新课标要求下,美术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网络资源并与美术课堂紧密结合,丰富美术教学的课堂内容,在此背景下,微课应运而生,走进课堂,并逐步得到重视。

(一)课前预习。新旧知识密切相连,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微课的使用,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更具目的性,即在预习中关注新知识的分布情况,并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加以巩固。

(二)导入授课内容。如何把授课内容导入课堂?在微课出现之前,最主要的方式是展示画面和讲解文字。相比而言,微课则更直观,可以给学生更鲜明的体会,也更易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一些绘画的传统技法可以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也接收容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对教师和学生均是重大挑战。借助微课的作用,教师可以设立教学情境,将美术课的绘画重难点及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别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梳理绘画技巧。

(四)知识小结。利用微课来进行课堂知识小结,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因长时间的绘画带来的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三、双向互动,增强教学活力。

(一)在教学中引入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直观地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利用互联网技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更具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在互联网这一资源宝库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优秀作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寻找资料,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涵,让学生能够真正去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绘画技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课外实用性。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外有了更多沟通和互动的机会,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情谊。如教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遇到问题能及时向教师请教、与同学一起讨论,利于快速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绘画创作的信心。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美术教学也进入了全新的教学次元。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時间与空间的限制,更有利于与教师展开互动讨论,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的单一性教学模式,进而将二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教育创新课堂互动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培养欣赏评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