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的路径研究*

2017-07-15 08:04陈月红李双荣陈雅萍
海峡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项目组双创选题

陈月红 李双荣 陈雅萍



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的路径研究*

陈月红 李双荣 陈雅萍

阳光学院

当前,为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有力把握众创时代带来的机遇,“双创型”人才培育势在必行。实践表明,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的培育工作的实现路径可以是:紧扣“新”字抓选题,培养“双创”所需的创新素质;紧扣“细”字抓方案,增强“双创”所需的细心品质;紧扣“广”字抓阅读,丰富“双创”所需的知识储备;紧扣“实”字抓调研,弘扬“双创”所需的实干精神;紧扣“精”字抓成果,树立“双创”所需的精品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双创型人才 人才培育 实现路径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以来,全国上下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1],包括阳光学院在内的众多高校也都纷纷响应,开始重视“双创型”人才培育工作,以便为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双创型”人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借助高校现有资源并积极挖掘潜在资源,通过项目带动实现资源整合。“大创”项目作为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科研实践项目,如何将其作为重要阵地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时代课题,本文将结合指导“大创”项目的具体经验来对此进行探讨。

1 相关概念

1.1 “大创”

“大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简称,2011年教育部便已提出要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教高〔2011〕6号文件),2012年更是在教高函〔2012〕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词,并对“十二五”期间批准实施的“大创”项目的数量及经费安排作了规定。由此开始,“大创”项目开始作为常态化的活动予以开展,其宗旨是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经验储备,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进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2]。

1.2 “双创型”人才

“双创”一词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演化而来,泛指创新与创业这两项创建活动[3],“双创型”人才是指具备较好的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双创型”人才培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举措,要求根据创新创业的最新理念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变革[4]。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和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只有积极培育具备相关素质的“双创型”人才,夯实人力资源基础,才能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2 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的路径

结合“大创”项目开展的相关经验,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的培育工作。

2.1 紧扣“新”字抓选题,培养“双创”所需的创新素质

“大创”项目的选题是否新颖,一方面直接影响了立项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研究价值。现以本文所依托的2017年国家级“大创”项目为例进行说明。项目选择“福建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以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为例”为题,便是紧扣国家关于特色小镇培育的时政热点,因而选题较新。要确保选题的新颖性,就需要文献查新、比较和甄选等相关技能。与此相通的是,创新或创业的起点也在于“新”字,只有抓住其他机构或个人尚未触及到的需求盲点或市场痛点,才能因为独特而具有生命力,因而查新能力、比较能力和甄选能力也是“双创型”人才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因此,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需要做到:将“大创”项目组学生作为选题工作的主体,让其通过自身努力甄选出较为新颖的选题;鼓励项目组学生通过组织讨论,借助头脑风暴的力量形成初步选题,然后通过文献查新对选题进行斟酌、修改和完善,进而提交给项目指导老师;项目指导老师对项目组学生提出的选题进行审查,如有觉得选题不妥,向项目组学生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多次的沟通和讨论,完成项目选题的最终确定。

2.2 紧扣“细”字抓方案,增强“双创”所需的细心品质

“大创”项目的研究方案是否可行,这既是影响立项成功的另外一个因素,又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持续稳健地运作下去并顺利结题,因而项目的研究方案需要反复推敲,这就对细心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事实上,本文所依托的国家级“大创”项目,在项目申报阶段也是数易其稿,对项目研究方案反复修改了好几遍才最终定稿的。与此相通的是,任何一项创新创业活动,也都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控,因为细节处理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创业活动的成败,因而“双创型”人才的培育也需要强化对细心品质的培养。

因此,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需要做到:在项目选题确定完成之后,安排项目组学生拟订研究方案的初稿;项目指导老师在审查研究方案初稿之后,通过提出问题,启发项目组学生认识方案中的漏洞,进而思考如何进行完善;项目指导老师虽然需要对项目组学生提出的研究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但不应越俎代庖,而应充分发挥项目组成员集体智慧,并通过有效沟通和反馈,敦促项目组学生不断改进研究方案,以此砥砺其细心品质,包括研究方案的逻辑更加严密以及文字表达更加严谨,杜绝错别字和语病的出现。

2.3 紧扣“广”字抓阅读,丰富“双创”所需的知识储备

“大创”项目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广泛的文献阅读,对于初次参加“大创”项目、知识经验十分欠缺的项目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项目组成员中,大三、大四的学生专业知识相对扎实一些,而大一、大二的则由于专业课学习不够系统,因而专业素养较为薄弱,急需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但无论项目组成员在读哪个年级,毕竟大创项目选题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因而仅仅依靠已学的专业课知识还是不够的,往往还需占有和消化吸收很多的文献资料。以本文所依托的国家级“大创”项目为例,要将一个小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小镇”,终究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与此相通的是,创新创业的过程充满了艰险,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因而“双创型”人才培育同样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

因此,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需要做到:安排项目组学生结合项目选题开展大量的文献阅读,特别是要广泛阅读最新出版的期刊论文,从而把握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要求项目组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献撰写读书笔记,将阅读到的精华内容及时记下,为项目研究灵感的迸发奠定坚实基础;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汇报会,通过相互分享,提升有效知识的利用率,同时通过让学生上台汇报其读书体会,锻炼其演讲演示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

2.4 紧扣“实”字抓调研,弘扬“双创”所需的实干精神

“大创”项目注重创新创造,但这不等于闭门造车,而是要立足实际,在前人研究和他人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析、思考、总结和提升,确保所做的研究接地气、所出的成果能落地,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这就需要通过扎实地开展调研,理清业界的实践现状,广泛地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以本文所依托的国家级“大创”项目为例,要将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典型案例,通过开展调研来获得直观认识与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与此相通的是,创新创业注重社会及市场的需求调研,通过调研明晰现状和明确努力方向,因而“双创型”人才培育同样也离不开扎实的调研工作。

因此,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需要做到:要求项目组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开展调研访谈,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实践素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项目指导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前往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社区、企业、学校等不同单位开展参观调研,为项目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料支撑;对于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流于形式的问题,项目指导老师要提出纠正,并在调研方法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确保调研活动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2.5 紧扣“精”字抓成果,树立“双创”所需的精品意识

不可否认,从“大创”项目申报、立项一直到后续的运作,整个过程都为项目组学生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而项目成果作为项目运作质量的试金石,一定要按照高标准对其严格把关,确保项目在验收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在经历了前期的项目运作之后,项目成果初步呈现,但却是不完善的,需要通过持续努力进行提升,确保其能够成为精品。以本文所依托的国家级“大创”项目为例,项目成果是很难能够在第一稿就达到非常完美的状态,需要反复修改才能不断提升质量。与此相通的是,创新创业的成功与成果或产品的质量也是密切相关,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拿出过硬的成果或产品,才能经受住社会和市场的检验,因而在“双创型”人才培育当中同样需要注重树立学生的精品意识。

因此,依托“大创”项目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需要做到:在项目初步成果出来之后,不能放松对项目组学生的要求,而是应该严格把关;告诫项目组学生不能松懈,而是应当秉承“工匠精神”,继续对项目成果进行细致打磨;项目指导老师需要认真分析项目成果中现存的缺陷和问题,并引导项目组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成果较为完善之后,项目指导老师仍要安排项目组学生进行成果自查、进一步发现问题和改进,最后对项目成果进行终极把关,确保项目成果质量。

3 结束语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的“双创”浪潮,对于破解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和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本文提出的以上几条路径,相信能够有效依托“大创”项目的开展推进“双创型”人才培育,通过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魏蔚.众创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 2017(2):103-104.

[2] 张淑兰, 等.生物类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7):264-266.

[3] 刘洋.打破“双创”行政壁垒须深化审批制度改革[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1):86-88.

[4] 吴则焰,林文雄,曾海滨.地方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1234”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2):32-34.

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13468006),

李双荣。

猜你喜欢
项目组双创选题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