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彩超检查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大的临床价值

2017-07-17 00:45李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诊断价值

李丽萍

【摘要】 目的 观察彩超检查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大的临床价值。方法 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在1个月内检查过血清甲状旁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甲状旁腺超声检查, 统计患者甲状旁腺增生检出率, 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声像图特点以及血流供应情况, 分析彩超检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大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56例为甲状旁腺增生患者, 检出率为86.2%;病灶平均直径为(0.72±0.31)cm, 根据声像图特点显示, 甲状旁腺多呈极低回声改变, 边界比较清晰, 形态多样。不同直径大小间甲状旁腺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检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彩超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甲状旁腺增生;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23

由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所导致的尿毒症患者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主力,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极易出现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其中甲状旁腺增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常见并发症[1, 2]。彩色超声检查对甲状旁腺的定位更准确、更便捷, 本院为了观察彩超检查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大的情况, 选取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在1个月内检查过血清甲状旁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 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在1个月内检查过血清甲状旁腺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例, 女30例, 年龄29~74岁, 平均年龄(54.2±6.6)岁;血液透析时间1~12年, 平均透析时间(4.5±2.5)年, 透析次数2~3次/周, 患者所患基础疾病:多囊肾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5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肾病12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甲状旁腺值, 甲状旁腺值>300 ng/L定义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 2 方法 采用GE-E8(GE Voluson E8)型彩超进行诊断, 探头频率设置为7~11 MHz, 所有患者均将硬枕放置于肩下, 并且取仰卧位, 将头部向后仰, 将颈部的甲状腺区充分暴露, 采用横、纵切两种方式对颈部探查, 一旦发现病灶后, 记录病灶的, 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血流状况, 从而分析彩超检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大的诊断价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5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56例为甲状旁腺增生患者, 检出率为86.2%;56例患者中单侧甲状旁腺增生14例

(25.0%);双侧甲状旁腺增生42例(75.0%);检测到1枚甲状旁腺增生16例(28.6%), 检测到2枚甲状旁腺增生10例(17.9%), 检测出3枚甲状腺增生30例(53.57%);病灶平均直径为(0.72±0.31)cm, 根据声像图特点显示, 甲状旁腺多呈极低回声改变, 边界比较清晰, 形态多样。32枚(17.6%)内部回声均匀, 132枚(72.5%)内部回声不均匀, 18枚(9.9%)呈假瘤样改变, 病灶周边可见环绕或穿入性血流信号, 内部血流信号丰富。10例增生病灶直接<0.5 cm的甲状旁腺激素值为(407.32±62.09)ng/L, 30例增生病灶直径在0.5~1.0 cm

的甲状旁腺激素值为(654.08±62.09)ng/L, 10例增生病灶直径在1.0~1.5 cm的甲状旁腺激素值为(684.43±71.25)ng/L, 6例增生病灶直径>1.5 cm的甲状旁腺值为(1102.45±218.43)ng/L, 不同直径大小之间的甲状旁腺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病灶直径越大, 甲状旁腺激素值越高。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中对于尿毒症患者最常使用的维持患者生命方式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3]。近些年来,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同时伴随发生的还有显著提高的各种疾病的发生率, 需要常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高, 进行血液透析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6]。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出现各种并发症, 最长见的为慢性低钙血症, 患者体内一旦缺钙, 甲状旁腺主细胞会进行代偿性的增生增大, 从而使得患者换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而血清钙和甲状旁腺可辅助诊断该种疾病[7-9]。在影像学上, 彩超能够明确诊断甲状旁腺增生, 能够客观反映其在形态学上的改变, 能够准确的显示病变的形态结构以及病灶的直径大小[10]。在超声声像图中, 正常的甲状旁腺腺体以偏强的回声为主, 极少部分也表现出较低的回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5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 56例为甲状旁腺增生患者, 检出率为86.2%;56例患者中单侧甲状旁腺增生14例

(25.0%);双侧甲状旁腺增生42例(75.0%);检测到1枚甲状旁腺增生16例(28.6%), 检测到≥2枚甲状旁腺增生10例(17.9%), 检测出3枚甲状腺增生30例(53.57%);病灶平均直径为(0.72±0.31)cm, 根据声像图特点显示, 甲状旁腺多呈极低回声改变, 边界比较清晰, 形态多样。病灶周边可见环绕或穿入性血流信号, 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以上声像图特点均可作为判断甲状旁腺增生的依据。根据相关文献报道, 甲状旁腺增大的血流信号一般比较丰富, 也是评价甲状旁腺增生的重要指标。本次研究中仍然有9例患者没有检查明显增生的甲状旁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患者的甲状旁腺的体积低于临床所用彩超的检测极限, 也可能是部分甲状旁腺位置较常人异常, 其位置分布在纵膈上处、胸骨上窝或后方, 或颈部侧方, 这是超声检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甲状旁腺增生诊断中的局限, 可采取核素扫描辅助检查确定异位甲状旁腺增生。

综上所述, 彩超检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赫, 姜玉新, 张缙熙. 超声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8):581-584.

[2] 章建全, 仇明. 正常人甲状旁腺超声影像特征的筛查及验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4(4):349-356.

[3] 阮春蕓. 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异危险因素分析. 重庆医学, 2014(16):1997-1999.

[4] 赵海丹, 高冬梅, 李明旭. 血液透析时血压变异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21):3524-3526.

[5] 张淼, 郭瑞军, 梁晓宁, 等. 超声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7, 23(1):22-24.

[6] 柴佩. 彩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的价值. 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24):3718-3720.

[7] 梁丽华, 陈民香, 周春柳. 探讨彩超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大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2):33-34.

[8] 孙春桂, 姚志勇, 张天艳. 超声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7):87-88.

[9] 吴晓明, 郑坤, 凌莉, 等. 甲状旁腺超声筛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2):107-110.

[10] 陈孜瑾, 蒋钻红, 汪知玉, 等. 超声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价值和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血液净化, 2017, 16(2):108-112.

[收稿日期:2017-02-27]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全程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伸到居家护理的应用研究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