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思想在宜春传播的原因

2017-07-17 01:36周莞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宜春佛学佛教

周莞

宜春地处赣西正中,作为赣西主要大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秀美的风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历史上的宜春是各类王室、乡绅、文人、宗教人士、隐者云集之地,他们在此处或传播道行,或修养身心,或结庐苦修,留下了许多与宜春历史相关的著述和遗存。纵观这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佛教的传播对宜春的影响最为深刻。

自盛唐到明清时期,宜春一直以佛教宗派主庭闻名,数百尊佛寺的主庭都处于宜春五百里崇山峻岭中,黄庭坚曾在诗中写道:“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速羊肠,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西东古道场。”可以想象,宜春当年钟鸣鼎盛之况,众多佛教学派云集于此。佛学思想在宜春的兴起,与当地优越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一、宜春的自然环境

影响自然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但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是年降雨量和气候的温差变化。宜春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全年整体气候湿润、不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气候因素影响,宜春植被生长状态良好,近千种中药材与珍贵树种皆扎根于此,为怀海方丈开创以农禅一体思想为主要依托的《百丈清规》给予了很大的助力。

《百丈清规》又称《天下清规》,是名僧怀海禅师在百丈寺担任住持时所设立的,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海外,现代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源于此。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便与儒学中的“自利利他”“五戒”思想相互辉映,产生共鸣。

根据上述思想,怀海方丈为了摆脱佛教发源地印度僧侣只能依靠布施的寄生生活,提倡僧人自力更生,免去其他繁文缛节,去除不必要的部门,只设法堂,尊长者、有大道大能者为师,共同学习禅法。坐禅时,尊者与僧人一同坐禅,不分尊卑,一律平等,并设立“普请法”。不分等级、一同生活、一同劳作是“普请法”的主要思想。因此,很多处于宜春深山中的寺庙,大多都包含僧田、茶园、花圃等,既有生产性,又兼具观赏性。

在赣西仰山中,当年怀海禅师及其弟子开垦的梯田已经成为中国最早记载于文字上的梯田。在自然环境的支持下,宜春的佛学不仅形成了禅农一体的生产方式,还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佛教特色的植物配置方式。虽然很多古寺已被翻新,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百丈寺等古刹中遗存下来的千百年古松、古柏和古樟树看出,当年古寺森森、花木茂盛的盛况。宜春自然条件的优渥,为植物的生长与留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在宜春所有的自然因素中,除了气候对佛教扎根影响较大之外,宜春当地优越的水文和航道也为佛教在宜春的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宜春依山傍水,北、西、南三面环山,当地主要河流为袁河。袁河发于罗霄山脉中,横穿宜春至樟树一带的河谷平原,从多个城市中蜿蜒而过,沟通了赣湘两地的水道交通。翻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袁河的主要流经范围是古代袁州(现宜春的袁州区),其特点是分支支流众多,风景秀美非凡,北宋李虚已曾作诗赞宜春水:“宜川三月水东流,秀出江南二十州”。

由于宜春山水秀丽,环境清幽,符合“百花落尽春无尽,山自高来水自深”这种悠然自在的禅宗思想,而俗语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所以宜春广受历代高僧喜爱,双林寺、宝峰寺等众多古寺庙都坐落于宜春,宜春也因此成为佛学传播之地。时至今日,宜春更是有“一花开五叶,三叶在宜春”的说法。每年佛教盛会时,世界佛教高僧都会趕往宜春,进行祭祖活动。

二、宜春的思想环境

禅宗自东晋传人赣地,已有上千年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佛教的传播以燎原之势深入赣地人民的生活中,原因是自汉代传人中国的佛教思想与当时魏晋名仕中颇为流行的隐逸思想相符,所以宜春受佛教思想尤胜其他。

众多魏晋名士选择在宜春的众山之中隐居,行走在宜春的崇山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诗词与摩崖石刻留存于世,为世人所赞叹。如柳公权所提“天下清规”四字、赵孟頫所作“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禅寺碑”均为难得的遗留,现在更是成为书法爱好者视为珍品的钻研对象。除此之外,宜春还有很多诗词佳句遗留,无不说明了文人密切往来于崇山中的寺庙,更加说明了文人思想令宜春众寺庙闻名于世,从而加速了佛教思想在宜春的传播。

佛教思想在宜春的传播,不仅在文人阶层中大放异彩,在普通民众中也大受欢迎。宜春古时为楚地,在战国时期,楚国以尚巫闻名,大多数老百姓认为,一切的山川土地皆有鬼神保佑,对于受巫神影响较为深刻的楚人遗民来说,佛教思想有了完整的神明文化、因果关系和更具象的信仰,充实了宜春乡民古老残缺的巫祝文化,从而深得宜春百姓阶层的喜爱与崇尚。

盛唐时期,佛教传播更盛,此时出现了很多以传播思想为重任的云游僧人。有两位比较出名的高僧为佛教思想在宜春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分别是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运。两位高僧为布道传播佛学思想,常常穿梭于赣湘两地,而宜春自古便处于赣湘交界处,有着赣湘古道之称,是两位高僧往来的必经之地。由于盛唐时期佛教为国教,统治者对佛学思想的推崇、众多文人大豪对佛教思想的极力传播,以及开明的社会风气,使得湘赣沿线的居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佛教,宜春才得以形成五百里禅宗祖庭盛况。

佛学思想在宜春传播之广泛,是别处所不能及的。总而言之,佛教在宜春的传播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助力,也正是因为宜春当地各个阶层都对佛教思想推崇备至,才使得宜春的佛教思想在全世界的佛教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宜春佛学佛教
四月轻语
佛教艺术
宜春吟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