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2017-07-17 06:16高书国
人民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互学丝路一带

高书国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盛况空前。“一带一路”由中国国家战略上升为全球战略,进入到全面展开的新阶段,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回顾历史,我们仿佛回看到这样的场面:盛唐时期,日本、越南、高丽以及中亚、西亚许多国家遣送成千上万的贵族子弟来唐上学,与中国孩子一起学习。1000多年后的今天,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的基础教育仿佛将要再一次呈现中外教育文化交流的盛景。

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基础扎实和高质量优势。“一带一路”为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开辟的新路径,为中国基础教育开放办学、走出国门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基础教育在“一带一路”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建设进程中,大有可为。

要自觉参与“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大战略。要努力依托“一带一路”沿陆沿海的地缘优势,积极参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人文交流为途径,以民心相通为核心,以文明互鉴为手段,以发展人类文明为目标,让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孩子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奏响人类文明的交响曲。要统筹利用国家、教育系统和民间资源,充分利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优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整体教学方案、配套师资培训一体化援助,为想到中国学习的外国人提供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学习机会。

要努力让学生理解“一带—路”的精神内涵。我们的教师要告诉孩子们: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通过中小学课程、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臝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根植“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臝”的發展理念,为他们参与未来世界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做好心理、文化和知识准备。

要广泛开展“一带一路”主题式学习。教育部提出要逐步将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沿线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要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发展历史以及沿线国家发展史,组织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学的游学活动。青少年时期做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小使者,未来有志于做一个文明交流的大使者,努力做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

要广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教肓交流。推动教育深度合作、互学互鉴,携手促进沿线各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中小学可以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结对活动,相互交流学校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沿线国家教育质量。加强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交流,为“一带一路”奠定更加广泛的民间基础,培养未来人才。加强“一带一路”国家教师交流,推动沿线各国校长交流访问、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研修,推进优质教育模式在沿线各国互学互鉴。

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教肓故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受到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赞扬。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要善于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思想、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

猜你喜欢
互学丝路一带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