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情商与对教师的情感关注

2017-07-17 06:16何学港
人民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罚情商情绪

何学港

所有教师都知道,体罚学生是师德的“高压线”,绝不能触碰,但现实中还是会有一些体罚学生的教师。很多人都觉得这些人是教师中的“渣子”,但其实也不尽然,我了解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他们的师德水平并不是很低,有些甚至还是学校的优秀教师,究其原因,更多的是教师的一时心情所致。一些教师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偏偏遇到了学生“不讲理”,这时,情绪上来就难免会产生过激行为,伤害了学生。就我所知,犯错的教师事后往往后悔不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时太义愤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体罚行为与其情绪控制力密切相关。

教师也是普通人,面临诸如柴米油盐、家庭纠纷、家人生病等情况,这自不必说,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必须有这样的职業能力:在工作的一刻迅速排除家庭烦恼。但教师行业也有其特殊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位教师要长期背负着对数十甚至上百名儿童的生活和成长责任。做过父母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面对自己孩子的一些屡教不改的坏习惯或一些太过冒险的淘气举动,很多家长都会失去耐心甚至情绪失控,更何况是教师,每天需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顽皮的孩子,需要长时间地保持近距离接触,神经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多时候,一位单枪匹马的班主任能管好一班孩子不出事已经很艰难了,但这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不管一个孩子的初始水平如何,我们都有义务让所有的孩子都基本实现诸多学业和品格方面的目标,而今天的家长普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期许,这份压力有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教师身上。

压力还来自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今天的教育正处在备受社会各方关注的时期(这意味着我们哪一句话说得不好就有可能被孩子传给家长并放到朋友圈中备受谴责);今天的教育还处在师生关系快速转型的时期(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能做师道尊严时代搞“一言堂”的教师了);今天的教育还处在课堂改革普遍开展的时期(这意味着作为一名还有点上进心的教师,如果长时间不让自己的教学面貌有些变化,自己都说不过去)……周围的所有人和事物都在给我们压力,家长、领导、孩子、社会、同行、业务……学过一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当压力超过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时,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应激情绪反应,比如,紧张、焦虑,喘不上气,而其他可能的反应还有烦躁、好激动、好发脾气等,这里就有前文所述的那些教师的心理,我们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只是我们的应激反应方式不同罢了。

做教师做到今天,我逐渐意识到一名教师的情商,也就是情绪管理能力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不足还可以做个普通教师,情商不足真的很难再做这一行了。

不过,从我和周围教师的经历来看,情商是可以训练的。情绪是外界刺激带给我们的一种反应,虽然有时强烈,但都会有一定的时限,就像我们被细菌感染后会发烧一样,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既然它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种可观察分析的现象,我们就可以找到方法去认识它,找到它的规律,逐渐发现各类事件与自己情绪的关系,最终我们慢慢就会对一些事件产生“免疫”或逐渐“脱敏”。成为高情商的教师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有丰富的经历,二是要善于认识和总结。人生经历过的情绪事件类型越多,总结得越充分越细致,我们就越能摆脱情绪的控制,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因此,每一次情绪向我们袭来的时刻也是认识它的良好时机,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被它完全控制,不要失去认识它的客观角度,我们要像认识发烧一样,找到引起我们发烧的原因。

教师的自我调节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一种心情舒畅的外部环境也十分重要。目前,一些学校领导还没有这个认识,他们更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会不惜财力、时间给教师做教学指导,会对业务提升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心情好坏则处于麻木状态,如明明教师的情绪都挂在了脸上,领导还是无动于衷地给教师指派工作,再如在师生矛盾中不明就里地指责教师。而好的管理者,如一些智慧的高情商校长,不管是通过理性的分析,还是通过直觉的观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情绪变化,同时,他们也有自己成熟的手段进行相关的干预工作,比如与教师谈心或者只是随意地“闲聊”,在不经意间就能了解教师的心理波动,并能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在这方面,现代情感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各种管理活动的中心,而人是有感情的,人的行为往往更易受感情的支配,因此管理者必须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对员工情感的辨别及引导上。情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很充分,只是一些学校管理者还未意识到它的重要,更没将它借鉴到学校管理上。

猜你喜欢
体罚情商情绪
画与话
情商到底是什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二则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情商”的表象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