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价

2017-07-19 13:23段云卉宋新田景丰贾凯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5期
关键词:医技年龄组营养状况

段云卉,宋新,田景丰,贾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北京 100020

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价

段云卉,宋新,田景丰,贾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北京 100020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在职医务人员营养健康现状,为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身体素质、提高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16个部门中的343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身高、体重并计算其体质指数(BMI)。结果医务人员营养不良比例营养不良比例总计44.3%(152/343),其中营养不足6.7%(23/343),营养过剩 37.6%(129/343),超重 31.8%(109/343),肥胖 5.8%(20/343)。 医生和医技人员体质指数和营养过剩率均高于护士(P<0.05);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体质指数和营养过剩率均高于初级职称医务人员(P<0.05),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低职称医务人员(P<0.05);中、高年龄组医务人员体质指数和营养过剩率均高于低年龄组医务人员(P<0.05),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年龄组医务人员(P<0.05)。结论医务人员营养健康现状令人担忧,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医务人员;营养状况;体质指数;健康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不均衡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备受关注。医务人员承担着繁重的临床诊疗任务,工作压力大,导致长期生活不规律,身体常处于紧张、焦虑等亚健康状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2]。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医务人员的健康现状,该研究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营养状况调研,为今后提高医务人员的营养健康状况寻求高效可行的防治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北京朝阳医院医疗、医技和护理3个系列中随机抽取16个部门医务人员中发出问卷,共发出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回收率90.3%。该次调查人员中,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7.5±9.1)岁,其中医疗人员118名,医技人员110名,护理人员115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务人员的年龄、职务、职称、身高、体重进行调查,营养状况采用体质指数(BMI)进行评价,BMI<18.5为营养不足,BMI>23.9为营养过剩,其中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3]。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统计采用两样本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务人员体质指数分布状况分析

不同岗位、职称、年龄医务人员体质指数存在差异,医生和医技人员的体质指数高于护士(P<0.05),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体质指数高于初级职称医务人员(P<0.05),中、高年龄组医务人员体质指数高于低年龄组医务人员(P<0.05),见表 1、2、3。

表1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体质指数(±s)

表1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体质指数(±s)

注:*与护士相比,P<0.05。

岗位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s)医生(n=118)技师(n=115)护士(n=110)17.3 18.0 15.2 33.7 32.8 28.6(23.4±3.2)*(23.7±3.0)*21.9±2.5

表2 不同职称医务人员体质指数(±s)

表2 不同职称医务人员体质指数(±s)

注:*与初级职称相比,P<0.05。

职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s)初级(n=125)中级(n=152)高级(n=67)15.2 17.3 18.3 29.4 32.8 33.7 22.0±2.9(23.3±2.7)*(24.2±3.2)*

表3 不同年龄医务人员体质指数(±s)

表3 不同年龄医务人员体质指数(±s)

注:*与<35年龄组相比,P<0.05。

年龄(岁)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s)<35(n=148)35~45(n=113)≥45 (n=82)15.2 18.1 18.3 29.2 33.7 31.3 22.0±2.8 23.8±3.2(23.7±2.6)*

2.2 医务人员整体营养状况分析

营养不良比例(包括不足与过剩)总计44.3%(152/343),其中营养过剩 37.6%(129/343),营养不足 6.7%(23/343)。医生及医技人员营养过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护士(P<0.05),医生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护士(P<0.05);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初级职称医务人员,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P<0.05);中、高年龄组医务人员营养过剩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医务人员,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年龄组职称医务人员(P<0.05)。 见表 4、5、6。

表4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营养状况

表5 不同职称医务人员营养状况

表6 不同年龄医务人员营养状况

3 讨论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职业特殊性,时常出现疲劳感、焦虑感,食欲、睡眠不佳等亚健康状态,某三甲医院健康查体发现医务人员高脂血症、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增高。该研究调查显示医务人员中营养不良比例(包括不足与过剩)总计44.3%,相比于赵敏等[4]调查的22%高一倍,考虑与其调查的年龄范围有关。其中营养不良主要为营养过剩。在营养过剩人员中大部分为医生、医技人员,且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和中、高年龄组医务人员营养过剩明显偏高。

分析影响医务人员营养状况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另外,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久坐少动,易造成营养过剩,而营养过剩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呈正相关[5],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医疗工作者承担着健康教育工作的社会职责,应在医务人员中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心态平和等。

该调查中发现护士群体营养不足发生率明显高于医生和技师,分析原因,医务人员中护士多为女性,与她们平均年龄低、比较追求身材完美有关,同时也应预防由于刻意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不足。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其本身健康理念及行为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及倒班工作制,进餐时间没有保证,不同程度依赖医院职工餐,为了更好地建立医务人员良好生活方式,建议在职工餐饮机构配备营养师,提供多样化、营养均衡的职工餐,促进医务人员膳食的合理搭配从而改善其营养行为。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的营养状况还有待于提高,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6],通过制作营养小册子及健康教育展板、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营养讲座、在院报及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科普文章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营养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医务人员的营养状况必定大为改善。

[1]庞星火,焦淑芳,黄磊,等.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69-272.

[2]杨洁,赵虹,邢华,等.2010年北京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健康查体结果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749-750.

[3]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9):525-540.

[4]赵敏,张晓飞,马慧,等.青年医务人员膳食和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4):87-89.

[5]吴继卫,张明霞.城镇职工体重指数及慢性病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52-654.

[6]戴云云,何国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5):452-454.

R193

A

1672-5654(2017)05(c)-017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5.173

2017-02-25)

段云卉(1982-),女,湖南岳阳人,本科,营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营养。

猜你喜欢
医技年龄组营养状况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汕头市某专科医院青年医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