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与发展全域旅游

2017-07-19 10:39大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
创造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理州全州大理

大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

“转型升级” 与发展全域旅游

大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

大理州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幅提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大,正在成为全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核心,以大景区、大项目、大品牌、大融合、大监管为抓手,充分发挥大理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四位一体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各县市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特点,坚定信心,确保重点,努力把大理州建设成为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的国际观光旅游示范区、滇西旅游集散地和世界闻名的智慧旅游城市,把大理州打造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州。

一、在点线面结合上“转型升级”:建设全域旅游大景区

2016年7月,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召开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州委、州政府主抓全域旅游发展的主体责任,统筹全州各部门、各方面力量,按照全域旅游点线面结合的思路,推进转型升级,建设全域大景区。

“点”上注重继续提升景区,重点打造特色城市、旅游小镇、旅游村寨。大理市获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宾川、剑川、巍山、洱源县列为全省旅游强县创建名录,完成了25个国家A级景区、8个省级旅游小镇、15个旅游村和17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建设工作,共有300多个贫困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数量排在全省前列,先后共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完成了特色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绿化、美化、亮化等项目,带动就业人数达12万人,由点经线及面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线”上注重打造生态景观。建成环洱海景观公路、大丽、上鹤高速,打通连接鸡足山景区的旅游通道,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现每条线都是风景线,沿途可欣赏整个苍洱风光,原始森林、河谷溪流、草坪花卉等景观。

“面”上打造形成大景区。以全州旅游产业布局的“一核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基础,整合各个片区内旅游文化产业资源,策划打造出中部苍洱文创休闲度假旅游聚集区、北部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区、东部佛教深度旅游文化体验区、南部南诏历史文化民俗旅游体验区、西部茶马文化生态旅游体验区五个旅游文化发展主题片区。依托大理旅游集散中心,开通18条景区直通车,建成27个景区直通车服务点,形成“景区互推、游客互送、信息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全州处处是风景,随时随地可旅游”的魅力大理。

二、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上“转型升级”:筑牢全域旅游发展基础

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和要求,一是积极健全完善“1+3+N”的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在云南省首家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基础上,2016年,大理州组建全州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和旅游警察支队,成立“州旅发委旅游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委员会”。2017年,设立大理古城、喜洲、沙溪旅游巡回法庭,并在州工商局成立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科。大力推进剑川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列为全国旅游资源保护建设与开发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县在全国推广。二是制定并全面执行大理州“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旅游市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清单、旅游企业信用公示制度、重大违规旅游企业联合惩戒退出市场机制、旅游市场举报奖励机制”五项保障工作机制,开展全州《旅行社计分标准》《导游人员计分标准》两项标准管理。依托旅游管理体制机制转型升级,切实履行旅游市场的综合监管服务职责,推进全州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三、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转型升级”: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主干线

为进一步推进全州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提高全州旅游综合GDP和旅游财政收入,推进全州全域旅游发展。2017年,组建“大理州旅游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大理州旅游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目前已选定13个旅游项目作为大理州旅游发展基金第一批支持项目。以旅游重大项目作为全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八大主题旅游,即游山玩水观光、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古城古镇探秘、宗教文化朝圣、温泉医疗养生、运动赛事探险、美食娱乐休闲八类旅游产品。苍山大索道和希尔顿高端酒店等重大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漾濞石门关景区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随着一批旅游重大项目的建成,使苍洱片区主要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休闲客栈、温泉疗养、乡村旅游和户外运动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大理州成为了全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四、在“旅游+”模式上“转型升级”:拓展全域旅游发展脉络

按照“全域旅游”提出的融合发展思路,一是推进“旅+网+银”转型升级。推出融e购大理旅游商城等政银合作新兴平台,开展O2O购物体验宣传销售活动,实现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年交易额突破4亿元。二是打造“旅游+民间传统工艺”模式。以鹤庆新华村银器为代表的B2C旅游商品电商平台,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社农户的增收致富,共有加工户5200多户,家庭从业人员72000多人,产品销售收入达200亿元,实现利润近40亿元,荣膺2015年“云南省淘宝村”称号。三是发展“旅游+节庆会展”模式。通过举办少数民族商品交易会、巍山小吃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庆会展活动,引导村民参与销售旅游商品,拓宽村民旅游商品销售渠道,实现脱贫致富。四是创新“旅+农+红”模式。

五、在旅游营销方式上“转型升级”:打造全域旅游知名品牌

与中央电视台、《春城晚报》《生活新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及国内主流媒体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宣传,配合全国各大知名电视台、知名导演拍摄了《天下厨王》《大理三月街》《南诏铁柱》《心花路放》等旅游专题片及电影。借专题片、电影热映之势,集中宣传大理旅游。按照“开通一条航线,做活一片市场”的思路,不断优化现有航线,努力开通新航线。截至目前,大理机场已开通至成都、重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19条省内外航线,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143.11万人次。着力办好“三月街民族节”“巍山小吃节”等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民族特色节庆活动,不断增强大理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大理崇圣寺三塔 杨继培/摄

六、在旅游市场监管上“转型升级”:树立大理全域旅游新形象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大理州明确重点和任务,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坚决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以最坚决的态度,严格落实省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一是州、市(县)两级密切配合,对全州17家旅游购物企业进行定点蹲守,杜绝旅行社、导游指定购物场所安排旅游团队购物活动。组织多部门、多批次市场巡查组对旅游交通沿线、机场、车站、码头、旅游餐饮、住宿及旅游演艺场所实施不间断巡察和暗访。截止5月2日,全州共有162个州、县市部门参与市场整治,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232人次,检查涉旅企业1550家次,发出整改、告知通知书773份,处理问题导游3名,形成旅游市场整治高压态势。二是通过州与县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纳入全州综合考评体系,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建立健全与旅游企业的沟通联络机制,注重在旅游市场整治和洱海保护“七大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帮助旅游企业端正态度,提振信心,鼓励旅游企业积极推进经营转型升级,加快适应旅游市场新变化。旅游市场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旅游传统购物模式终结,灰色利益链条基本斩断。旅游线路产品价格上升,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基本下架。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新闻30分”和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等主流媒体,对大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及旅游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正面报道,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大理州全州大理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