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整治:为旅游生态“复绿”

2017-07-19 10:39易水
创造 2017年6期
关键词:云南旅游乱象购物

易水

铁腕整治:为旅游生态“复绿”

易水

“旅游让生活更幸福”,这是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旅游,是对生活的另一种向往,追求自由,增长见识,丰富经历。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舒心的体验和优质的服务基础之上。

彩云之南,天蓝山青,水碧花妍,有着诗意般的纯净美好,是许多人心之所往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4.31亿人次,同比增长31.0%;旅游总收入4726.25亿元,同比增长44.1%,人均消费1096.1元/人次。

然而,漂亮的数字背后,云南旅游也遭遇成长的烦恼:因为一些旅游恶性事件,云南旅游业近年来饱受诟病。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云南旅游投诉率已连续三年居全国榜首。

层出不穷的旅游乱象,切割了消费者对云南旅游的信任,损伤了老百姓对云南旅游的社会认同。云南旅游市场要涅槃重生,必须放大招、出重拳。

针对旅游乱象,云南刮骨疗毒,公布了“史上最严治理措施”,力图从根本上为云南旅游生态“复绿”,让好口碑配得上“高颜值”。

旅游市场:禁令之下渐归理性

今年3月,在出席全国两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表示,云南将出台史上最严的治理措施,一手重拳整治旅游乱象,一手大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力争用一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云南旅游乱象。

3月27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4月15日,这一云南旅游“史上最严”整治措施正式实施,22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措施,围绕着打击旅游购物及低价团展开,力度和覆盖面均超以往。

“重典”之下,全省旅游市场整治工作以雷霆之势迅速展开。

6月22日,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通报了整治以来的涉旅案件276起,行政处罚罚款206.02万元,10大涉旅典型案件公之于众。省旅发委主任余繁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市场的事还是要靠市场主体来办”,希望通过整治,让旅游价格回归理性。

云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副总队长张玉明在介绍云南旅游警察队伍组建情况时表示,目前全省旅游警察队伍中有近200名旅游警察和560名辅警,在昆明、大理、丽江和西双版纳等旅游资源富集的州市县开展旅游市场的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与此同时,旅游市场在“史上最严”措施中“应声而动”。据有关媒体报道,对旅行社、购物店、导游等市场主体划定“红线”后,“云南游”团费上涨、团队游客数量下滑、从业者流失等“阵痛”日渐凸显,以云南最具代表性的玉龙雪山、石林等景区为例,整治措施正式施行后,游客数量下降了30%~40%。一些旅游购物店的感受更加深切,往日旅游大巴穿梭往来的昆明佳盟花卉市场、昆明泰丽宫翡翠博览中心等地,如今或门可罗雀,或关门歇业。

“阵痛”一度引发了外界对于云南整治旅游业的质疑与争论。有的从业者认为,云南通过多年努力才跻身全国旅游热门省份的行列,整治会导致团费大幅提高,再难吸引游客,最终丧失旅游市场。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导致旅行社、酒店、购物等旅游相关行业全部崩盘。

事实上,现实未必如此悲观,市场健康向好的一面也在逐步显现:“不合理低价游”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游客的旅游体验则得到明显改善。

从整治措施施行后的两个小长假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尽管有多项指标下降,但“五一”期间全省接待游客64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51%,其中过夜游客同比增长33.87%;而去哪儿网《端午小长假报告》也显示,云南今年最火热,昆明超过去年排名第三位的成都成为继京沪之外最受欢迎的城市,前往云南省内香格里拉的游客相比去年增加了12.58%……这些现象,一方面足以证明云南旅游市场的实力、潜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与此次云南旅游强力整治后,全程无购物的舒心、出钱买服务的轻松、清清爽爽的市场环境重构不无关系。

而且,相关部门的最新监测显示,整治以来的两个月,前期确实出现了游客人数下降的情况,不过近期来滇旅游的情况已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那么,对整顿之后的云南旅游市场,旅游者的体验和评价又如何呢?“亮剑”之后,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旅游价格回归理性,从云南省整顿不合理低价游以来,特别是4月15日发起市场整顿,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以来,市场上很多购物团的价格平均上涨1000-2000元,明显低于成本价的产品看不到了。

旅游者是否满意,看用户点评大数据最有说服力。根据5月中旬我国最大的在线旅行社携程旅游发布的《云南游“史上最严”整治满月报告》,旅游者对云南游的平均点评达到4.8分(满分5分),相比一季度4.74提升了0.06分,客户对云南的评分创历史新高。有意思的是,旅游者对云南导游的点评分最高,达到4.82分,超过住宿餐食、交通线路。这说明“游购分离”让导游专注于提供服务,使得游客提升了对导游的认可。

旅游企业:品质升级迎接挑战

“重典”之下,市场“阵痛”影响巨大,旧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不少旅游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云南旅游在重拳整治下,阵痛是必然的,但也是暂时的。”针对部分景点因为旅游整治人气降低的问题,余繁表示,随着云南转型升级等政策的出台和旅游企业主动作为、迎接挑战、转型升级,云南整体旅游人气和吸引力必将越来越好。

“阵痛不可避免,但只有过了冬天才会迎来春天。”业内人士也指出,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虽然短期内会造成旅游线路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消费者的出游意愿,但从长期来说,有助于市场回归理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这对各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携程旅游发布的《云南游“史上最严”整治满月报告》证实了以上说法:云南游的价格恢复理性,旅游者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愿意支出相应的费用获得更好的服务。随着低价购物团被清理,整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者也越来越抵制强制购物、不合理价格,这就为云南游产品提供了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游客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自由行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主力,这从侧面表明游客更加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提醒旅游企业改变传统的盈利思路势在必然。

旅游行业的传统模式就是,我招揽了游客,我赚钱了就赢了。但是在品质旅游时代,这种思维不改变,就会在这一波洗牌中出局。

“面对消费需求的转变以及行业对于品牌的呼唤,积极开拓市场,提升服务品质,已成为云南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云南新云美国际旅行社创始人徐甘霖认为。

事实上,一些旅游企业已在谋划转型升级。某互联网旅游平台就表示,将积极打造“新云南之旅”,包括力推云南纯玩团、私家小团、定制团等,提高消费者赴云南旅游的幸福感。

在对西双版纳旅游龙头企业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勐景来等景区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旅游市场整治一个多月来,这家龙头企业的旅游团队接待量同比下降了40%,景区入园人数同比下降了52.11%。 “尽管损失很大,但我们认为整治非常必要,旅游市场秩序需要回归理性,才有利于西双版纳旅游业健康发展。”该集团营销中心负责人说,目前他们已开始主动走出去宣传营销,通过转型升级寻找出路。

虽然已经感受到整治的市场寒意,但饱经市场乱象之苦的云南旅游界人士普遍表示乐观: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云南旅游可望脱胎换骨,再塑“金身”。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更大的期许是:云南的旅游市场整治将为全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示范。“旅游购物”、“低价团”等沉疴并非云南旅游的“个性”,而是中国旅游行业粗放式发展的通病。从此角度而言,云南出台“史上最严”的旅游市场整治措施,不仅仅是为了重塑“七彩云南”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在为中国旅游业实现华丽转身趟路。

革故鼎新,不破不立。经历市场洗礼的云南旅游市场,假以时日,定会闯关夺隘迎来新天地,走向更灿烂的辉煌。

品质旅游将独当一面

猜你喜欢
云南旅游乱象购物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光伏招投标乱象,谁之殇?
圣诞购物季
云南旅游手机报正式开通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云南旅游乱象,政府早该亮剑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