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尔文献展见闻

2017-08-03 17:40
数码摄影 2017年7期
关键词:卡塞尔双年展展区

在德国中部的黑森州,一座名为卡塞尔的小城因艺术而闻名于世。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斯卡,它与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文: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 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而因其每5年举办一届,更是吸引了全球的文艺人士前来观摩。《数码摄影》杂志作为国内专业影像艺术媒体之一也积极的奔赴现场,为读者带来第一手的报道。作为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卡塞尔文献展已不仅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是西方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代社会的时代镜像,这同样是我们这本杂志的追求——剖析本土影像,放眼世界文化,呈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像艺术特点。

201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第14届,此次展览首次设立雅典分展区,并将主题命名为“以雅典为鉴”,雅典展区的展览在2017年4月开幕,而卡塞尔主展区的展览于6月开幕。步入卡塞尔展区,在其最为主要的展馆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Museum Fridericianum)门前,一座宏伟的帕特农神庙屹立在眼前,当然,这不是真正的帕特农神庙,而是由艺术家通过在全球各地征集来的禁书与钢架搭建而成,在展后,这些书籍将由观众免费索取。这组巨型装置仿佛向所有到来的观众喊出一个口号:“卡塞尔始终是以社会议题作为主题而策划的。”相比较同期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卡塞尔文献展多了几分“主义”,少了几分“艺术”。

在卡塞尔文献展的20余个展区中,寻找摄影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摄影主要是被作为文献资料而存在,让人印象比较深的是荷兰Hans Eijkelboom花费20年做的街头摄影日记,他以类型学的方式来记录拥有共同着装方式的人们。中国唯一参展的人员为纪录片导演王兵,曾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的他在摄影及纪录片领域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卡塞尔Kino Gloria展厅中循环播放着他于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作品。

卡塞尔主要的展览都围绕在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的周边,基本步行均可到达。漫步在城市中,你或许会发现艺术大师博伊斯当年种下的《7000棵橡树》或是现代版的《埃及方尖碑》,当你走入展厅,展览所呈现出的历史使命感更是讓人震撼。正如展览名称所呈现的那样,文献展主要以文献的方式呈现当代社会的变革、问题、历史及人类共同所处的境遇。这些看似宏大的命题被艺术家逐一剖析,以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照片、绘画、录像等方式呈现。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阅读是有条件的,你需要对每件作品背后所阐述的问题有一定了解,这也区别了它和其他的大型艺术展。卡塞尔文献展在当下更像是一场拒绝当代艺术狂欢式的严肃讨论,它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猜你喜欢
卡塞尔双年展展区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InnoTrans室外展区
萨姆·卡塞尔 灵魂毒药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一个亲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