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展评

2017-08-03 19:08金雪岑
数码摄影 2017年7期
关键词:浮士德霍夫双年展

金雪岑

艺术家安妮·伊姆霍夫(Anne Imhof)在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的展览《浮士德》获金狮奖最佳国家馆奖项。委员会称“这件充满力量又令人不安的装置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让观众直面焦虑。伊姆霍夫的作品既是对国家馆建筑本身富有原创性的回应,在物品、图像、身体和声音的处理上也非常精准。”

安妮·伊姆霍夫用一种强硬的现实主义去回应时间的残酷。她用行为艺术表演来质疑身体的连接性和生存能力,用自己的身体公然反抗物化(身体商品化),尽管身体自身不可避免的沉沦迎合。伊姆霍夫试图揭示身体与现实之间的空间,同时也是个性与存在体之间的空间。当代背景下带有生物政治性的身体再也不是一维的表面体而成为一个复杂的混合机制。这个混合机制有着由力量、法律、惩罚交织而成的坚硬内核,这个内核由交流和互换的机制支配。在安妮·伊姆霍夫的作品中,这样的陈述太显而易见了。在她对身体的运用中,也在她对科技的使用中,和她强调演出者个体性的思考中。

安妮·伊姆霍夫自我认同首先并且优先是一位画家。她的图像创作包括绘画、装置、雕塑、声音和行为表演。在这么多媒介的创作中,她精心的融入虚拟电影语言。在数字编辑的可能性越来越多、流通中视觉材料数量也越来越庞大的当下,图像的意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图像总是由许多其他图像组成,它不再是单个图案或单一图像的物质载体。如今,相机本身就是被描绘的现实的一部分。这些不同层次的图像贯穿于伊姆霍夫的工作。鉴于生物政治学在当下的重要性,身体重新介入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我们进入现实的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干预。

伊姆霍夫的表演可以说是“对当代权力结构的沉思”。我们需要通过新的身体观念来挑战已有的控制机制,从而制定一个充分的语言和行动计划。在她的表演作品中,伊姆霍夫创建了一种脚本,以细节展示手势和动作顺序。让人感觉,权力结构在后台潜伏着但观众看不见。表演者有意识地打破剧本的局限,进行即兴表演。整个局势深深地笼罩着紧张的氛围。每个表演者的个体性都非常突出。个体性是伊姆霍夫工作的关键。它揭示了社会工作中的权力结构和编码,以及通过科技和药物手段来塑造身体的方式。尽管如此,你会感觉到阻力大大小小的存在。看伊姆霍夫的表演者,你会意识到他们也想成为图像。他们不断尽力想将自己转变为可被消费的图像。媒体也似乎永远处于准备成为消费图像的转变之中,但它们的主体却在同自己的商品化和客观化进行无休止的战争。雌雄同体特质在伊姆霍夫的作品中,尤其是在表演者身上经常被强调,体现了一种“无性别的情色”。今天,性行为可以说是自我参照的东西,属于自己,而不是与另一个人发生关系。伊姆霍夫就带有这种显而易见的后性别主义的敏感气质。

在作品“Faust”中,透明玻璃地板下的他们,男性表演者把膝盖从女孩的背上拿了下来,同时也释放了她的右臂。当他把手从脸的一边移开时,脸颊从玻璃地板上出来。她的身体解开,向前滑到膝盖上。在这间用来安置伊姆霍夫的舞蹈演员、模特儿和朋友们的展厅里,每个人都身着黑色的休闲运动服。有的人站立着,有的身体一动不动盯着不安的观众。

在展厅左侧,一位年轻人蹲在一个玻璃平台上,性别模糊,等待着爆发;右侧,瘦削的长头发女孩儿赤裸上身,仿佛有黑暗的东西在扭曲在蔓延。音箱播放着舞蹈音乐,人声合唱和沙沙作响的汽车声仿佛精神错乱一般交织在一起。所有人齐整如军队一般用慢动作搏斗,胡乱拥抱前进。脸上坚定的面无表情让人觉得组合里每一个人都有着惊人的团结。在这场《浮士德》行为中,观众的参与是以一种紧绷的,警惕的,有意识的作为侵入者身份去体验的。因为只有身体联合起来,只有将空间占据,抵抗才真正发生。

艺术家用这场集体激进主义的表演,质问人们有没有可能终有一天摆脱这种强制的、商品化的资本主义形式。当下的这种资本主义形式正是以看不见的货币进行交易来定义的,正好回归了浮士德的本义。这里每个人都面临着紧张的局面:你要么身处其中,要么出局。你可以是解决方法的一部分,或者成为问题的一部分。全凭自己决定,但不要忘记:浮士德在德语中意为拳头。

也许,从这个资本主义中心接近崩盘的临界点可以迸发出力量?歌德透过浮士德说:“知识追求到后来,竟然只剩下零碎。” 浮士德透过自然,让自己安详而渐渐淡忘,走出痛苦的过去之后,他开始另一个追求,那就是永恒的美--艺术。作品还是思想史经典里浮士德,处理了爱情、处理了对理想的追求、处理了最接近永恒之感的艺术之美、也处理了对社会、国家的期待,同浮士德一样看重生命历程远胜过“思想”、“主义”。

当代艺术中关于当代性的问题尤其是当代性的组成是非常残酷的。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更迭。人类也有越来越多的感知行为发生在虚拟空间里。这种类机械运动的力量和控制深深植根于当代人身體之中。我们的身体也在给资本进程让步,同时也被这样该死的资本进程遏制。这样彻底的转变需要艺术家给出回应和对策。

当本届双年展策展人Christine Marcel(克里斯汀·马塞尔)公布双年展主题为“Viva Arte Viva(艺术万岁)”,这场探讨艺术作为艺术的价值的展览,就饱受质疑。为什么在这种不稳定和不平等的时期艺术家要被放在问题的中心呢?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艺术世界在巨大压力下的持续焦虑。艺术如何在非艺术的大环境下证明自己?威尼斯双年展又将何去何从?

猜你喜欢
浮士德霍夫双年展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冰山与气候变化
世界之巅的花园——库肯霍夫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基于霍夫变换的铭牌OCR图像旋转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