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

2017-08-08 10:48
北广人物 2017年30期
关键词:练声沈老师装潢

【身边】

■图片故事

当年参加少年广播合唱团

我小学六年级,正值1972年,有幸参加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少年广播合唱团。

有一天,在我上小学的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来了一位四五十岁的叔叔,学校的音乐老师把我们几个年级嗓子好的学生,叫到音乐教室。来的叔叔叫沈克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因为台里要重新组建少年广播合唱团。这次沈老师是到各个小学挑小合唱队员的。沈老师是合唱团的指挥加指导老师。“文革”前沈老师就已经管理指导少年广播合唱团了。

此刻,沈老师坐在钢琴前,同学一个个练声面试。轮到我,一个个音节拔高后,沈老师把我录取并分到最高声部的第一声部。没过多久,新的少年广播合唱团成立了,于是,我们被挑上的团员,每星期天到广播电台一间阶梯式的活动室排练、练声,然后学习儿童歌曲,再去录音棚录音。那个时候收音机里播放的儿童歌曲,都是我们团演唱录制的。我们每练习一支歌,都是由沈老师一点一滴反复排练,真可谓精益求精。因为录音广播是一丝不苟的,有时我们录一支歌,在录音棚要一个半天。

记得当时我们的演唱,都是由国家一流的管弦乐队伴奏,像中央乐团、广播交响乐团,钢琴伴奏也是由一流钢琴家来担当。那时候给我们做指挥的都是大师级的,像李德伦、、袁方等等大师。八十年代少儿广播合唱团改名为银河广播合唱团,不过我已经成年工作上班了。回忆参加少年广播合唱团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我骄傲我曾经为我们国家少年广播事业尽过一份努力,我们嘹亮的歌声曾伴随一代人成长前进。

侯丽云

追忆二十五年来的友情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与多年未见面的二哥和三两好友相约在天桥某连锁酒店。最近这些年,我们虽然都工作生活在北京,因为事业和家庭,很少相聚。

老照片承载记忆,也承载友情,当我看到1992年秋天在北辰集团陶礼苑酒楼施工完成后和二哥(左为作者)的合影老照片时,不由得感叹青春的一去不回。

记得当年,在经济大环境的催化下,我们几个不甘寂寞、雄心勃勃的哥们成立了个装潢公司,当年陶礼苑酒楼的装潢就是我的得意之做。

自打1997年盛夏调入中国农业出版社以来,凭着我的勤奋和认真,在这个平台上一年又一年,辛劳耕耘着每一天。我1988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装潢系,200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30年来,情缘不弃,创作不辍,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村新面貌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获得奖项。人生短暂,风风雨雨。想想自己走过的这三十多年的创作之路,每当看到新鲜出炉的得意之作,我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种成就感和获得感便油然而生。

胡金刚

高刚二哥的军旅生涯

1961年8月,17岁的二哥高刚报名参军。他所在的部队驻地在北京顺义牛栏山,二哥是榴弹炮兵。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二哥高刚已从东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十几年了。

马仲清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全家合影留念

在部队驻地站岗

在训练基地站岗

侦察“敌情”

战友在榴弹炮前合影

猜你喜欢
练声沈老师装潢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计算机美学”在包装装潢构图中的应用探究
Intestinal endometriosis:Diagnostic ambiguiti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浅析成人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方法
浅谈声乐训练中练声的方法及作用
谈声乐教学中“练声”的重要性
“装潢”还是“装璜”
把杯子放下
钢琴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