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建设平安刚察
——对话青海省刚察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坎本才让

2017-08-12 05:41张敏娇周振东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8期
关键词:双语民警群众

文/本刊记者 张敏娇 图/周振东

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建设平安刚察
——对话青海省刚察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坎本才让

文/本刊记者 张敏娇 图/周振东

局长简介

坎本才让,藏族,1992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刚察县政府办公室法制局长,刚察县泉吉乡党委书记、乡长;曾被青海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刚察县优秀科级干部”“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海北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海北州‘三基’建设先进个人”。

2016年,刚察县公安局荣立全省集体二等功;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全省优胜基层所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达标单位”“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

记者:据我所知,刚察县有众多少数民族居住,其中藏族人口最多。您能否谈谈服务辖区少数民族群众时面临的问题?刚察县公安局针对这些问题又有哪些举措?

坎本才让:刚察县有人口4.6万人,有12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此,其中藏族人口占63.8%。我局在工作中发现,全县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群众因汉语懂得少,导致学法知法守法观念淡薄,因语言沟通难导致道理讲不通,矛盾纠纷难化解的情况比较突出。针对这个情况,我局推行了“汉语+藏语”的“双语”服务,组织有藏语基础的藏族民警对全局民警进行藏语授课,让民警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动用藏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流,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双语”使用能力。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各服务窗口保证一到两名精通藏语的民警或辅警人员作为窗口“双语”服务员,为各族群众提供及时、便捷、易懂的民族语言服务。在执法过程中,民警用民族语言化解社会矛盾,将“双语”服务贯穿于获取信息线索以及对在押人员、嫌疑人进行谈心教育、讯问等各项执法活动中,利用藏汉双语进行告知或翻译。

为了预防可防性案件,我们专门编印了藏汉双语、图文并茂的法制宣传册,在“法制宣传日”、村民大会、学校家长会等时机和场合,设立法制宣传点,开展双语法制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记者:刚察县居民居住分散,有些居民住所偏远,在这种情况下,刚察县公安机关是如何做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的?

坎本才让:刚察县属于牧区,在一些地区每户人家大都会隔着两三公里的路程。刚察县公安局现有民警99名,每名民警的管辖范围在97平方公里左右。在偏远牧区,前一天晚上9点接到的报案,第一时间出警,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才能赶到事发地点取笔录。

针对农牧区群众居住分散,治安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技防设施建设难度大的问题,刚察县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会同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村“两委”,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在少数民族村里招募有一定文化素养、热衷于公安事业的年轻人,发挥村警环境熟、情况明、群众信赖的优势,让我们在村里有了“眼睛”和“耳朵”。村里的老弱去不了派出所,村警可以代办户籍,上门收集资料,并送到派出所,办好了再给村民送上门。邻里纠纷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不解决就会发生打架斗殴。村警在村里参与矛盾化解,可有效地使可防性案件减少。有一次,一个年少的犯罪嫌疑人用刀伤了同村村民,事后跑到山里躲了起来。我们的警察上门后,村民很抵触,认为是来抓他家孩子的,什么也不说。村警去做通了那家人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带着嫌疑人去自首。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刚察县公安局还以“划片、定格、联户”模式打造农牧区特色网格化社会管理格局,将全县划分为22个片区、109个网格、127个网点,构筑可靠的农牧区治安防控屏障,并有效发动和整合各级党政基层组织、民兵、治安积极分子、治安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组成巡防队伍31支,深入农牧区开展巡逻守护、治安隐患排查等防范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在牧区,有些犯罪分子打着收牛的幌子来踩点,其真实目的是偷牛。有了群防群治,村民看到嫌疑人会相互告知,并向村警汇报情况,村警会联系派出所第一时间来盘查。

除此之外,我们还努力做好精准扶贫,争取资金,帮扶困难群众。除了物质上的帮扶,还有思想上扶贫,牧区很多困难群众没有脱贫致富的技能和理念,民警通过给他们找工作、教技能等方法,排除等、靠、要老想法,让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惠民政策。

记者:刚察县公安局提出 “以小促大”推动警务工作,您能否讲讲具体是从哪些小事推动了警务工作,群众的反馈如何?

坎本才让: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近年来,刚察县公安局将警务工作从细微之处抓起,不断改善和更新工作方法,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全力推动警务工作提档升级。一是调解“小纠纷”,解决“大问题”。我局一直将调解群众纠纷作为维护辖区稳定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发现早、处理小”的原则,由派出所牵头,联合乡政府、司法所和各村治保会,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成立联调小组,按照各自具体分工,有针对性地对群众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处,将各类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化于无形,尽力将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夯实“小防控”,构建“大网络”。我局积极构建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乡镇有联防、室内有技防”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组织民警深入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广泛联合群众力量,充分整合辖区治保力量、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全面开展社会防控工作。每逢重要节点,抽调民警开展设卡盘查工作,对过往车辆、人员和物品进行盘查检查,实施有效“震慑”和“过滤”,大大地挤压了违法犯罪的空间。三是做好“小服务”,赢得“大满意”。户籍室是公安机关最靠前的“窗口”,更是人民群众需要公安机关办“小事情”最多的地方。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完善“窗口”单位硬件设施,推出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办证送证上门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四是查清“小案件”,获取“大战果”。坚持“大案不放过,小案也要破”的原则,抓大不放小,以小案带大案,重点攻坚,实现大小联破、攻防互动。尤其是盗窃牲畜及针对居民楼、商店、手机店等重点场所发生的盗窃案件,根据发案区域特点、实时警情的变化开展弹性工作制和深度分析研判,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形成严打震慑效应。

通过各项工作和小事,让民众更了解公安工作,关注和支持公安工作,进一步营造了“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浓厚氛围,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创造了连续五年发案数稳中有降、破案数连年递增、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的不俗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现在,智能手机在牧区普及率也很高,为此我们建立了微信群、刚察公安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用藏汉双语发布公安局的业务范围、户政收费标准、近期警情提醒以及日常防范等内容。现在游客去刚察县旅游的很多,一些村民就把自家的空房做成家庭旅馆,但是这些家庭旅馆没有按照规定注册登记,游客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很难保证,也无法防范网上在逃人员入住,当地的正规宾馆对此很有意见。我们就在微信上发了藏汉双语通告,并在刚察县电视台同步滚动播出一周。同时,民警去家庭旅馆当面告知,要求其一周内必须做到规范化经营,否则就要关闭,以此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记者:您说过刚察县是牧区,生活条件艰苦,那您为什么选择留在这儿?

坎本才让:我毕业于青海省司法警官学校第一届少数民族法律双语班,毕业时才19岁。那时候很向往草原,想去远一些的地方工作。但是家里提过反对意见,认为走太远了顾不了家,最终还是选择了刚察县。对于家人,我确实遗憾。我在刑警队的时候,父亲脑溢血、中风,那天我刚好在办案。刚察县离我的老家有300多公里,那时候条件很艰苦,路途远,当天我没能赶回去。后来也没有好好照顾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从我年少时就接纳了我,培养我成长和进步,我和当地群众都有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在哪儿工作都是干,尽管有很多同龄人选择了离开,但我就想扎根在此,干到退休。

记者:此次培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对今后的工作是否有所启发?

坎本才让: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发达地区在公安工作上的快速发展,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强警对打击、防范犯罪的作用。培训中,突发性事件预防、大型活动的风险评估等课程都很实用,理念很新,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听了专家和老师的课,我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都有了提升。我准备把这些知识和理念都带回去,给我们的民警也讲讲课。

猜你喜欢
双语民警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