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蜀锦以画入匹方法在面料设计中的探索

2017-08-16 08:02林莎莎胡光俊
丝绸 2017年8期
关键词:蜀锦山石百合

林莎莎,乔 洪,胡光俊

(四川师范大学a.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b.蜀锦蜀绣实验室,成都 610100)

设计与产品

传统蜀锦以画入匹方法在面料设计中的探索

林莎莎a,乔 洪a,胡光俊b

(四川师范大学a.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b.蜀锦蜀绣实验室,成都 610100)

在新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下,蜀锦产品的类型需求日趋多样化。文章以宽幅的二方连续蜀锦面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蜀锦织画技艺融入蜀锦织匹方式的可行性。通过分析两大传统蜀锦品类的技术背景,构思以题材和布局为切入点的设计路线,采用实践验证的研究方式探索设色技巧,组织设计与质感的关系,实现了蜀锦面料《山石百合》的工艺探索。最后从织物应用角度提出针对产品消费需求进行织物设计定位,利用材质组合体现质感优势,根据纸样排版检验布局合理性等观点,为蜀锦面料品种设计做出进一步尝试。

蜀锦;以画入匹;宽幅二方连续;面料设计;设色技巧;《山石百合》

蜀锦织品按设计、用途不同,分为匹料和块料[1],匹料是具有一定匹长的实用品种,块料是属于工艺美术品种的织画。织匹技艺经过三千多年发展,对小尺寸纹样单位的重复织造经验已积累深厚;织画技艺则是将传统小花楼木织机改造成天杆传动的铁木织机,扩大了经向花纹范围并解决了自由非对称图形织造问题后逐渐成熟起来。把蜀锦织画技艺融入织匹技艺的方法,即是以画入匹。其布局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将素材微缩成小尺幅单位纹样,进行四方连续纹样织造;第二种,将素材绘制成任意尺寸,进行宽幅的二方连续纹样织造,由于历史原因,这种布局止步于蜀锦单色被面的生产。如何重新将蜀锦织画体裁灵活、尺幅自由、色彩多变、织纹清晰、触感丰富等特点,通过宽幅的二方连续纹样布局,带入匹料生产工艺中,继而形成可用于服装高级定制的面料,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 传统蜀锦品种的技术背景

1.1 蜀锦织匹技艺

在织匹技艺的两个重要阶段中,织机形制与织物布局互为影响,形成了古蜀锦的四方连续布局传统。第一个阶段,是经锦织造技艺时期。汉武帝正式开通西北丝绸之路,以打开国际贸易市场为契机,促进了丝绸技艺和织机的改革,从而使丝绸艺术登上新的高峰[2]。由于此时综蹑织机的综、蹑数量有限,所以织纹纵向尺寸较小,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的汉代如意纹锦为例(图1):其图案宽度可达整个织物的门幅,但其纵向长度却只有几厘米。第二个阶段,是纬锦织造技艺时期。隋唐时期织锦受萨珊王朝影响,联珠团窠纹的流行促进了小花楼提花织机的改良[3],蜀锦从几厘米纵向纹样单位的经锦织造,转变成可突破10 cm纵向纹样单位的纬锦织造(图2,日本京都法隆寺藏)。拽花匠只需要通过拽拉花本上的一纬耳子线来控制脚子线的提升,从而同时控制织面上多根经线的开口,即可织出多个相同图形。纬锦织造便于换色,纹样对称性好,织物题材、花型和色彩极大丰富。但是小花楼织机规模有限,并且以线制花本形式储存和释放提花信息的容量有限,所以纬锦也基本保留了小尺寸纹样单位的重复织造传统。织匹技艺经历了唐代鼎盛时期后,于明末遇乱而毁,清初由江浙人再来恢复,此时蜀锦已与汉唐蜀锦有很大区别[4]。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织物组织的丰富上,从纹样布局上看,小花楼织机织造的蜀锦并没有像大花楼织机织造的云锦那样形成不对称大尺幅图形,而是延续了小而精、细而美的对称织物特点;直到1940年末,木制提花龙头代替了花耙与拉花工作,纹板代替了拉花线,其后将人物、风景、故事等微缩成小尺寸单位纹样,以单一纹针的多把吊装造方式进行四方连续织造的现代匹料,仍然保存着古蜀锦传统(图3,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藏)。

蜀锦匹料经清代发展,织纹更加清晰,质感更加丰富:织物大多以经线做地,纬线显花,属于特结型重组织(即两组经线与多组纬线交织,纬线显花,一组地经与地纬交织成地组织,另一组经丝为特结经,专门用作花纬的接结丝)。除了平纹与斜纹作地,缎组织早在明清时期已广泛运用。又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起花工艺和地纹组织更加多变:纬线起花、经线起花、正反组织显花、晕裥工艺等,使得蜀锦的设计方法显得丰富灵活[5]。

图1 汉代如意纹锦(局部)Fig.1 Ruyi brocade in the Han dynasty (part)

图2 隋代联珠纹锦(局部)Fig.2 Bead repetition brocade in the Sui dynasty (part)

图3 20世纪80年代风景纹锦(局部)Fig.3 Scenery brocade in the 1980s (part)

1.2 蜀锦织画技艺

蜀锦织画技艺是1956年成都蜀锦厂成立,于1959—1961年间,将传统小花楼木织机改造成天杆传动的铁木织机,扩大了经向花纹范围并解决了自由非对称图形织造问题后,为满足出口贸易需求,将名家工笔画作为花稿,借鉴稀少的古代织画存本,集结蜀锦精良技艺开拓的独特品种。锦画织纹清晰,画面具有浮雕感,从不同视角欣赏画面,可折射出不同光线的色彩。一般情况下,采用特结型重组织进行自由图文的全景织造。特殊情况下则采用更为复杂多变的特结型重组织:一个梭口可织七种不同颜色的纬丝,实现通纬织造(指各纬丝直接通过经丝开口,经工艺设计需要控制该颜色的出现或隐去)。1964年采用国产K251全自动铁织机和TK212提花机代替铁木织机以后,通过灵活的共口并丝组织设计、自由间丝点设计、提花装造工艺创新,采用多梭箱装置,可以呈现多至几十种颜色的画面效果。这种织造技艺,不受限于画稿的复杂和灵动程度,反而花样越丰富色彩越多时画面还原度越高,相对于印染的成像优势愈明显。蜀锦织画《百骏图》《都江堰放水图》、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等尺幅巨大,工艺套叠复杂,画面立体光亮,是这一品种的技艺代表。图4为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藏的蜀锦织造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4 蜀锦织造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Fig.4 Sichuan brocade of “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part)

2 蜀锦宽幅二方连续纹样的面料设计路线

宽幅二方连续纹样的面料品种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具备生产条件,但直到90年代末期仍未进行深化,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高级定制服装产业尚未兴起,既有品种处于出口热销阶段;另一方面则是受到现代科技冲击,来不及在原有生产设备基础上进行面料研发。以下通过《山石百合》面料的设计路线分析,梳理蜀锦面料题材甄选、布局技巧、尺寸确定等重要方面。

2.1 善用蜀地风物增加纹样叙事性

由于织画技艺促进了蜀锦题材的开放,所以甄选与蜀地风俗、人文、景观相适应的题材,利于蜀锦纹样的故事性表达。例如:可选择直接性题材,通过纹样的提炼、打破、重构获得适用于匹布生产的设计方案,包括反映地域景观、民俗、物产、人文故事等;也可选择间接性题材,以实践作品《山石百合》为例,它的立意来自苏辙对百合花的崇高描述,“山丹得春雨,艳色照庭除。未品何曾数,群芳自不如”[6]。在川西山区中,人们视之为连枝共冢的爱情象征,加之药用价值较高,部分地区仍保持着采挖野生百合并移植的习俗。由于以画入匹品种指向面料的开发,题材的叙事性一方面与蜀地风物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则需要适应现代人文需求。百合是东西方公认的吉祥之花,将它定位于吉庆场合的高级礼服或高级成衣纹样要素,符合现代审美,又与龙凤传统纹样一样,有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寓意传统。

2.2 元素提炼适应宽幅二方连续布局

传统蜀锦匹料的纹样布局紧凑均匀、执章有序。按照纹样元素的排列方式,主要归纳为:几何纹样、连续纹样、团窠纹样、散点纹样等。在传统匹料中,蜀江锦院藏的月华锦(图5)、雨丝锦(图6)出现过宽幅二方连续纹样。这种锦经线显彩,花部为纬二重组织的特殊类型,中心一般采用单色。它们的特点是,画面中心呈对角或斜线平行关系,纹样定位的头尾以成簇的花朵、云纹作为过渡。《山石百合》尝试中心画面呈对角关系并避免构图过于紧凑,利用线条张力进行虚实衔接。根据清《桑蚕萃编》卷十提出挑花通画理法:“花之类目不一,有木本,有草本。挑花者忌直贵曲,如梅、桂为木本,梅干曲则以桩头为主,花枝为配。桂干直,则单用花,不用干。芍药牡丹菊花为草本,皆出叶上,取其正反相生,向背有情,见花不见枝干为妙。”[7]

《山石百合》纹饰设计,取百合偃仰向背姿态,安置于风化山石之中,其线条体现风骨与婀娜之姿并存的美意同时,对于衔接宽幅二方连续定位的上下边界,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水纹与石纹交错相生,解决了虚实转化;百合和铜钱纹蹉跌更替,强调了中心布局;泥点和树叶的零星散落,调整了全景构图的聚散关系。在中心虚线处,是两个定位的上下边界衔接的实际效果(图7):取虚线左右各至定位的1/2处,画面仍然完整。当边界衔接完好时,衣片取料后剩下的布匹仍然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花型,不需要断截使用,以此减少衣片错花排版。

图5 月华锦Fig.5 Brocade of “YUEHUA”

图6 雨丝锦Fig.6 Brocade of “YUSI”

图7 蜀锦《山石百合》线描定位图稿Fig.7 Line drawing of Sichuan brocade “Lily on the Rocks”

2.3 从服饰类型出发确定花回单位

古代织锦纹样布局和尺寸都有严格的程式,但自开发织画产品以后,织品的直长和横宽就变得灵活了,因此上机单位也变灵活。蜀锦面料花纹单位与衍生产品类型密切相关,例如:以画入匹的高级蜀锦面料,应根据成衣、礼服的用途进行幅宽和定位长度的调整。一般用于成衣制作的锦料幅宽适宜在90~120 cm,定位取略大于衣长即可。用于礼服制作的锦料幅宽可设计140 cm以上,便于鱼尾裙型裁片的排版,定位则适合较小的尺寸,防止错花难度增加。

《山石百合》的上机单位,中心花纹横宽100 cm×120根表经与10根纹经之和,总数为13 000根经丝;中心花纹直长141 cm×130根纬丝,总数为18 330根纬丝(表1)。相对于传统匹料,它尺幅大,经纬密集,运算数据复杂(表2)。

表1 蜀锦《山石百合》织物规格参数Tab.1 Fabric specification parameters of Sichuan brocade “Lily on the Rocks”

表2 蜀锦《山石百合》经纬规格参数Tab.2 Specification of warps and wefts of Sichuan brocade “Lily on the Rocks”

3 蜀锦面料《山石百合》的工艺实践

3.1 从随类敷色走向应用生动

蜀锦织画层次丰富,宾主分明,色调优美。配色少则两色,多则二十色。黄能馥[8]在《复原三星堆青铜立人龙纹礼衣的研发报告》中指出,古蜀人擅长用矿物红色染料进行面料染色,说明古蜀先民对红色的崇拜和喜爱有较长的历史。蜀锦中的红色也常被称为蜀红色。

在山石百合中,甲纬取蜀红色丝,实验了两套色彩方案:第一套方案遵循随类敷色,将百合花设计成泥金与淡黄交织,蜀红色作地,体现淡黄萱草色,带露立风斜的意境(表3);第二套方案进行了反色尝试,故百合呈现蜀红色(表4)。第一套配色方案倾向于婚嫁产品,应用范围相对狭窄,而第二套配色方案色彩古朴华丽,适用于高级时装、高级成衣等。经过试织最终选取第二套配色方案进行成品织造。

蜀锦的共口并丝工艺丰富了蜀锦色彩,使得画面的色彩总数,大于经纬线色彩数量总和。例如,《山石百合》第二套色彩方案中花心阴影的部分,由蜀红色与墨黑两种纬线交错在组织里,呈现枣红色。由于丝线的光泽折射,通常肉眼看到二色叠加和相机拍摄的二色叠加,产生的色感是不一样的:《山石百合》第一套色彩方案中花心阴影的部分,由金黄和墨黑两种纬线交错在组织里,肉眼观察呈现绿色,相机拍摄则呈现土黄色。

3.2 组织设计优化面料质感

明清以后,在三大名锦中,宋锦以斜纹结构为主,一般以经3枚斜纹组织作地,纬3枚斜纹起花;云锦以缎纹组织为主,不同类别的云锦品种有不同的组织[9]。宋锦是双经多重纬以斜纹变化组织为基调的工艺代表;云锦则是双经多重纬以缎纹变化组织为基调的工艺代表。蜀锦织画技艺发展以来,保持了双经多重纬织造工艺特色,它的重纬组织分解后呈现多样性,包涵基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等许多类型。从工艺难度上讲,这种双经重纬组织在织画组织设计中,属于难度中等的类型,它适用于生产实用品中的高档产品,满足高级面料的成本控制。在《山石百合》的组织设计策略中,增加了组织的多样性,表现织纹的多样和触感的生动,深化了蜀锦织画技艺在实用品领域的工艺特色,但没有增加生产成本。

表3 蜀锦《山石百合》第一套色彩方案Tab.3 First color scheme of Sichuan brocade “Lily on the Rocks”

表4 蜀锦《山石百合》第二套色彩方案Tab.4 Second color scheme of Sichuan brocade “Lily on the Rocks”

在《山石百合》第二套方案中,由于面料上的花纹和地纹同等重要,所以甲经和乙经都采用浅黄色织成细腻紧实的经面缎纹做地。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采用了蜀红色做甲纬,故导致甲纬色感溢出经面缎本色,呈现香槟色。这使得地色的纯度受到了影响,因此甲纬应调整为与经线相近的颜色。为了避免在后期裁制熨烫过程中,织物经过高温粘合衬布后损失表面光泽,设计上增加了面料厚度,提高了织物细密程度。因此,工艺规格也从三重纬调整到五重纬。通过观察《山石百合》重纬组织的成品质感(图8),可知:4枚破斜纹组织使百合花光亮饱满,32枚基原组织使线条紧实光滑,平纹与斜纹联合组织使泥点精细灵动,8枚缎纹组织使地纹细腻柔和。

图8 蜀锦《山石百合》重纬组织Fig.8 Double weft weave of Sichuan brocade “Lily on the Rocks”

4 蜀锦面料的应用思考

随着21世纪中国品牌在法国高级时装工会陆续得到认证,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践行传统工艺走向世界的破冰之路。由于服装设计中的高级定制发展是以面料的选择与复合应用为基础,宽幅二方连续面料品种无疑会在源头上给予设计师有力支撑。蜀锦织物设计是蜀锦织造技艺的核心环节,它的产品类型、设计方法、工艺改良总是伴随时代发展。

4.1 从产品渠道思考面料设计定位

由于蜀锦新品织造工程繁复,一旦产品定位出现偏差常导致研发终止。当所选择题材不是目标客户敏感的,或实际织造成本高于市场预期,以画入匹设计思路的应用与推广便会折损。20世纪90年代“时装织锦”昙花一现。其原因之一是没有围绕当代锦的风格定位,过分强调纹样的现代化和抽象性;二是传统面料质地搭配现代时尚纹样不和谐,面料质地需要改进[10]。《山石百合》的市场定位是用于供应高级定制终端的小批量多批次需求。它的二次开发价格策略,以低频次高价格的重要场合服装需求为导向。因此,面料最终适宜开发成新娘礼服裙,还是长辈的高级套装,需要与各地区的消费习惯、渠道的消化能力匹配。图9为蜀锦《山石百合》着装概念图,希望能给予蜀锦面料设计师和研究者更多思考。

4.2 通过材质组合体现蜀锦的质感优势

蜀锦自古享有寸锦寸金的美誉,在二次开发中,以《山石百合》面料用于中年女性近似廓形的裙装系列为例,进行不同材质的组合应用,达到物尽其用的设计原则,体现蜀锦的质感优势(图10)。

图9 蜀锦《山石百合》着装概念图Fig.9 Conceptual graph of dressing of Sichuan brocade “Lily on the Rocks”

图10 《山石百合》面料与不同材质的组合Fig.10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with Sichuan brocade of “Lily on the Rocks”

蜀锦面料的挺阔度与舒适度匹配,通过与真丝绒、水溶蕾丝、欧根纱、皮草的组合应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能增加设计层次。值得注意的是,配料与主料相辅相成:利用真丝绒的弹性在肩部形成贴服身体的褶皱,柔化蜀锦面料挺括的外观;通过水溶蕾丝的分割布局实现上半身透气的功能需求;欧根纱外罩能减缓面料摩擦起毛以保持光泽;皮草增强保暖,协助改善蜀锦面料接触皮肤时的冰冷触感。

4.3 根据纸样排版检验定位纹样布局合理性

以画入匹的设计方案是否能增加单幅定位织画利用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初步验证:选择160/84A标准体胸围放松量6 cm的合体装纸样、胸围放松量16 cm宽松装纸样分别在布料上的排列,观察这样的曲线布局,是否利于裁片省道避让主要花朵的同时,实现裁片排版的优化;同时也可观察款式设计是否简洁大方,利于纹样的完整体现(图11)。

5 结 论

以画入匹的蜀锦面料品种,在20世纪后半叶已具备生产基础,由于当时市场需求不明显,这个品种未得到深化,它是小花楼织机时代的遗憾,也是数码提花机时代已经逾越但还需要回顾的断点。宽幅二方连续纹样面料的设计探索,适应当下高级时装品牌诉求中国原生丝织技艺的趋势。通过使用20世纪60年代成都蜀锦厂遗留设备,完成了《山石百合》面料的试织,梳理了以题材甄选和尺幅布局为出发点的技术路线,实践了设色技巧和利用组织设计丰富质感的关键环节。这说明以画入匹的技术路线符合传统蜀锦织造工艺程序,且具备生产可行性。又通过蜀锦面料的应用思考,总结了织物设计应从产品需求定位;从材料组合中考虑功能互补体现蜀锦面料质感优势;从纸样排版上检验织物纹样布局等观点。通过实践发现,有效的蜀锦织物品种深化,应建立在技术路线合理、工艺设计可行、应用针对性强的基础上。设计师和研究者,亦可站在现代织造设备嫁接传统织造技艺的角度,为蜀锦面料设计提供更前沿的观点和实例,从而丰富蜀锦在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产品类型。

图11 蜀锦山石百合定位织物在合体裙纸样和宽松裙纸样中的应用Fig.11 Application of Sichuan brocade of “Lily on the Rocks” pattern in form-fitting skirt pattern and loose skirt pattern

[1]范小敏,张洪曲,梁学芳,等.蜀锦四川地方标准[S].成都: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4. FAN Xiaomin,ZHANG Hongqu,LIANG Xuefang,et al. Shu Brocade Local Standards[S]. Chengdu:Chengdu Bureau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2009:4.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历代织绣珍品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8-47. HUANG Nengfu,CHEN Juanjuan . 7000 Years of Chinese Silk Science,Technology and Art[M]. Beijing: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2:28-47.

[3]李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纺织技术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158-160. LI Qiang. Study on Textile Technology from Fine Art in Ancient China[D]. 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2011:158-160.

[4]赵丰.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73. ZHAO Feng. A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Art[M]. Beijing:Cultural Relics Press,2005:1-217.

[5]乔熠,乔洪.蜀锦传统技艺风格特征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15(3):86-88. QIAO Yi,QIAO Hong. Study on the features of Shu Brocade traditional artistry style[J]. Progress in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2015(3):86-88.

[6]苏辙.苏辙集(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73. SU Zhe. Su Zhe Set IV [M]. Beijing:China Publishing House Press,1990:73.

[7]卫杰.蚕桑萃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98-465. WEI Jie. Silkworm and Mulberry[M]. Beijing:Beijing Publishing Press,2000:198-465.

[8]黄能馥. 复原三星堆青铜立人龙纹礼衣的研发报告[J]. 装饰,2008(S1):46-49. HUANG Nengfu. Report on restoring the robe with dragon pattern of Sanxingdui standing bronze figure[J]. ZHUANGSHI,2008(S1):46-49.

[9]钱小平.蜀锦、宋锦和云锦的特点剖析[J].丝绸,2011,48(5):1-6. QIAN Xiaoping.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hu brocade,Song brocade and Yun brocade[J]. Journal of Silk,2011,48(5):1-6.

[10]王露芳,俞晓群.锦的演变及其传承与创新设计[J].丝绸,2016,53(8):53-54. WANG Lufang,YU Xiaoqun. Brocade evolution,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16,53(8):53-54.

ExplorationofthemethodofapplyingpaintingintofabricoftraditionalSichuanbrocadeinfabricdesign

LIN Shashaa,QIAO Honga,HU Guangjunb

(a. Art and Clothing Design Institute; b. The Sichuan Brocade and Embroidery Laboratory,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ilk Roads,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types of Sichuan brocade products become in demand.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patterning skills of Sichuan brocade into Sichuan brocade weaving based on study of a wide two-dimension series Sichuan brocade fabric. The technology of “Lily on the Rocks” (Sichuan brocade) was explor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chnic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major traditional Sichuan brocade categories,conceiving a design idea focusing on theme and layout,studying the coloring skills by means of practical verification,and organizing the correlation of design and texture. Lastly,a series of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including positioning fabric design specific to consumer dem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 of fabric,reflecting the texture superiority via texture composition,and checking the layout rationality according to pattern layout,which is a further try of design to increase Sichuan brocade category.

Sichuan brocade; applying painting into fabric; wide two-dimension series; fabric design; coloring skills; “Lily on the Rocks”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8.011

TS941.2;J523.1

:B

:1001-7003(2017)08-0062-08 < class="emphasis_bold">引用页码

页码:081203

猜你喜欢
蜀锦山石百合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木芙蓉
风吹百合香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清心消暑话百合
全山石
百合依依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