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导向”切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2017-08-16 21:40许传智
中国扶贫 2017年16期
关键词:王岐山问题导向执纪

许传智

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2017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出席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时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关键在落实。当前,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如何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致力于推动党在基层执政使命的落实?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纪检监察的制度优势,协同扶贫工作者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如何完善在农村工作中的监督体系特别是问责机制,打好组合拳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表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需要以“问题导向”因势施策、应势履职、顺势创新,以铁一般的信仰和信念推动解决扶贫工作中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奋斗目标

我国的扶贫工作不仅熔铸了当前发展的时代精神,也使全面小康社会成为当下中国牢不可破的目标共识,扶贫工作也表征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总书记谆谆的记挂也向监督执纪工作提出了要求,对扶贫领域的监督问责,就是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带着对发展目标的责任、带着对践行职务的担当,坚决把监督执纪工作在农村扶贫领域落实下来,扎下根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王岐山同志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贫困问题不仅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大重任,而且事关党和国家向人民和世界作出的承诺的兑现,人民美好生活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在扶贫领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正尊重、理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党委和纪委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关键力量

当前,基层扶贫领域在日常履职上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政策落实上出现侵害群众利益的种种现象:雁过拔毛、优亲厚友、强占掠夺,都是违纪甚至触犯法律的典型问题。可以说基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的艰巨程度、敏感程度将更加复杂,部门藩篱的障碍、社会关系的繁杂、形式主义的惯性,都是问责领域的重点和难题。但基层党委和纪委要充分理解,在中国完成贫困治理,历史将这一世界罕见的难题和光荣任务摆放在我们共产党人的面前,就需要我们阻止个别人触动“奶酪”的勇毅决心,党委和纪委要克服扶贫监督执纪工作中种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杜绝悲观迷惘的忧惧,让扶贫工作队伍和人民都深刻意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王岐山同志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检查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时指出:“落实中央纪委扶贫会议工作要求,市县党委纪委是关键。基层党委纪委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承担着重要的监督责任。”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不仅考验着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也考验着党委和纪委在操作机制中的一般要求与权责配置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如何聚焦中心任务,就需要强化“问题导向”,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落到日常工作的实处,将批评教育,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作为基层监督执纪的常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引导干部明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的特殊严肃性,从而将基层扶贫监督执纪作为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特殊场域。

三、农村、基层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重要战场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在基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一定要落在实地。王岐山同志指出,要坚决防止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而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县乡检查抽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何在农村、在基层以制度作为“看得见的手”,根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顽瘴痼疾,绕不开全面从严治党。所谓“钉子精神”,就是强调基层党委,明确监督主体地位,“拉长耳朵,瞪大眼睛”,盯紧施策的关键环节,对利益冲突领域做出全方位调整,勒住个别贪腐分子的非法“侵占冲动”,执行党纪党规,要下到田间地头、走到灶前炕上,了解问题、核查问题、洞悉情况、掌握线索,在深水中切实剥除暗礁,传导压力,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瑕疵问题、失范问题,甚至违法问题,认真梳理,列出清单,最终依法依纪解决。同时,执纪监察工作者将农村和基层当作重要战场,不仅要“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还要引导群众,团结干部,共同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要明确在基层维系群众冷暖、团结协同力量,正是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转变的关键。因此,通过在农村和基层监督执纪鍛造一批干部,也正是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奠定着持续的人才基础。

“善战者,求之于势”,扶贫工作是对当下中国发展笔力千钧的书写,基层执纪何以保有攻坚克难的信心、不畏艰险的勇气?就是要以“问题导向”落实监督执纪工作。王岐山同志在检查扶贫工作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到基层去、落实在行动上,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王岐山同志的讲话,指明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关键方法,也是从更高高度解释了扶贫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惟其如此,扶贫工作才能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把脱贫攻坚精神真正转化成改造贫困现状的强大力量,从而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向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王岐山问题导向执纪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王岐山达沃斯演讲备受瞩目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简历
王岐山来到云南代表团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万荣县:“三措并举”强化执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