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感知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2017-08-20 01:22陆飞
汽车工程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视野座椅汽车

陆飞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

在汽车开发过程中,提升汽车感知质量对车企的生存及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开展汽车感知质量评价来及时地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找出与竞品车的差距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绍了汽车感知质量评价的方法及应用,为后续相关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1 感知质量评价的方法

1.1 评价方式与评分标准

在汽车感知质量评价过程中,汽车评价人员通过观察、耳听、操作及身体接触与感受等办法,用专业的主观评价规范及评分标准,对汽车静态和动态2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设计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汽车感知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采用10分制[1],如表1所示。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需认真熟悉被评价汽车的性能及结构,通过多次反复操作被评价汽车后,按照评分标准对评价内容进行打分。

表1 汽车感知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

1.2 静态评价

静态评价:是指评价人员在汽车静止状态下,对汽车的外观、居住性、乘降性、使用操作性及视野进行评价。

1.2.1 外观

外观是指汽车的整体造型,其主要评价点有:

1)汽车正面。评价汽车外观是否整洁、大方及美观;整体形状、颜色搭配是否协调统一;是否具有高档、豪华感;是否做工优良、品质高;漆面质量是否优秀,非金属件与车身是否存在色差;进气格栅、保险杠、前照灯、翼子板、发动机罩盖、风挡玻璃及雨刮等是否美观;车身外观间隙大小、均匀性及平面度是否协调。

2)汽车侧面。评价汽车整体造型是否流畅;车门、立柱及翼子板等是否协调;门槛的稳定感、匹配及造型如何;是否安装装饰条,装饰条外观效果和品质感如何;车身侧面间隙大小、均匀性及平面度是否协调;汽车的接近角、离去角及通过角是否协调[2];车轮整体的印象是否豪华并具有品质感。

3)汽车后方。评价汽车保险杠整体印象是否美观;汽车保险杠和周围零件的关系是否协调;尾灯是否华丽、美观及协调;雾灯、反光件等是否存在,个数多少;行李箱与后车窗表面是否整洁、协调并具有品质感;装饰物及标识视觉效果是否美观;后车身外观间隙和均匀性如何,平面度是否协调。

1.2.2 居住性

居住性是指评价人员分别坐在驾、乘座椅上所感受到的座椅舒适性,居住空间的开放感、压迫感及宽松感等。其主要评价点有:

1)评价座椅H点高度、座椅靠背角、座椅滑动量、座椅调节高度、坐垫与靠背的大小、坐垫面的倾斜、座椅面料的触感、坐垫弹性和弹跳感、支撑性与包裹性、座椅靠背调节范围、头枕前后位置与高度、头枕大小和硬度及其调节范围是否合适。

2)评价汽车头顶空间、膝盖前后空间、膝盖左右空间、腿部空间、脚部空间及地板平整度是否合适;评价前顶盖横梁前后位置、前顶盖横梁高度及仪表板高度是否对驾乘人员造成开放感或压迫感;评价A柱倾斜和仪表板后端位置是否对驾乘人员造成接近感;评价就座位置、窗台线高度、车门肘靠及中央扶手位置是否宽松。

1.2.3 乘降性

乘降性是指评价人员分别在驾、乘位置进行上下车动作过程中,驾乘人员上下车的通过性和上下车时的危害感。其主要评价点有:

1)评价车顶棚边框高度和A柱倾斜角度对头部通过性的影响;评价B柱位置和座椅靠背形状对躯体及腰部通过性的影响;评价方向盘与座椅之间距离是否合适;评价转向柱形状、仪表板凸出量、座椅滑动量及臀点到前门槛高度差是否对膝盖及大腿部通过性产生影响;评价门槛宽度、前门槛离地高度、前门槛与前地板高度差、车门开启角度及A柱下部(车门铰链)前后位置是否对小腿及脚部通过性产生影响。

2)评价仪表板后端位置、车门边缘尖端及高度是否在乘降时产生危害感。

1.2.4 使用操作性

使用操作性是指评价人员在驾乘位置评价汽车各功能部件的位置、大小及操作力等是否合适。其中评价人员坐在驾驶位置对汽车使用操作性的评价主要有:

1)评价方向盘直径与材质手感、前后位置与高度、左右位置、操作力、调节开关位置及操作空间是否合适;评价方向盘多功能开关是否易识别、多功能开关布置是否合理、喇叭开关位置及按压力度是否合适。

2)评价组合开关形状、大小及位置是否合适;评价组合开关标识视认性;组合开关操作空间是否合适。

3)评价各个踏板的踏板位置、高度、间隔、高度差、行程、轨迹、操作力、顺畅性、阻尼感及防滑处理等是否合适。

4)评价变速杆位置、高度及是否易接近;空挡或在挡时是否影响其它部件操作;形状、大小及操作力与操作行程是否合适;换挡操作时与其它总成是否干涉。

5)评价驻车制动手柄位置、高度、操作空间、形状、大小、粗细、操作力及操作行程是否合适;解锁操作是否夹手;操作时与其它总成是否干涉;电子式驻车制动按钮位置是否容易识别及触及;解除或驻车的操作方向、对手指的反馈、手指操作空间及按钮是否硌手或夹手。

6)评价座椅前后调节轻便性;前后调节拉杆与小腿是否干涉;高低与靠背角度调节操作空间;高低与靠背角度调节的识别性;前后及上下调节的范围是否足够。

7)评价点火开关位置、视认性及操作空间是否合适。

8)评价危急报警开关位置、操作空间、视认性、形状及大小是否合适;颜色是否醒目;紧急操作时是否干涉。

9)评价车窗开关按键布置;手指的操作范围、形状、操作力、适度感及玻璃的升降速度是否合适;玻璃升降是否具备紧急停止性。

10)评价内外后视镜调节力度、手感及位置保持能力是否合适。

11)评价点烟器操作时与周边部件是否干涉;烟灰缸位置、视认性、手到烟灰缸的操作范围及操作力是否合适;使用时是否与其它操作系统干涉。

12)评价化妆镜位置和个数;是否有盖板及照明灯。

13)评价天窗开启关闭操作是否简明易懂;开度控制是否便捷;有无防虫及降低风噪设计;开关过程是否存在摩擦噪声。14)评价钟表是否存在;位置和时间调节是否方便。15)评价其他操作部件的操作性。

1.2.5 视野

视野是指驾乘人员坐在驾驶位置不受遮挡的可视范围,对汽车视野的评价有:

1)评价前方上视野、风挡上边缘高度、遮阳板妨碍性、下视野、仪表罩与方向盘高度、雨刮片位置、前方水平视野、汽车前端确认性、A柱视野盲区、A柱底端死角、车外后视镜大小、内后视镜位置与大小、仪表的视认盲区、雨刷擦拭区域及雨刷刮片的突出感是否合适。

2)评价侧方上视野(A柱倾斜及门框高度)、下视野(腰线高度)及左右侧B柱视野盲区。

3)评价直后方上、下及水平视野;右侧C/D柱视野盲区。

4)评价内外后视镜上下及水平视野;高位制动灯及头枕视野阻碍;外后视镜镜面的曲率、外后视镜位置及视认性是否合适;外后视镜是否有视野盲区。

1.3 动态评价

动态评价是指汽车在规定的环境和驾驶条件下,评价汽车执行驾驶员输入指令的能力。主要包括评价汽车的动力性、响应、操控性、舒适性、制动、振动及噪声。

1.3.1 动力性

动力性是指汽车的加减速能力以及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其主要评价点有:

1)在全油门踏板开度加速及部分踏板开度加速时,评价汽车的迟滞、喘息、喘振、加速性、极限速度、加速踏板线性及车速控制性与排烟;

2)在驾驶汽车减速时,迅速将脚从加速踏板上挪开,评价此时的发动机转速周期性的变化、喘振及纵倾,同时评价汽车在加减速过程中的行驶稳定性。

1.3.2 响应

响应是指汽车在获得驾驶员动作指令之后所作出动作反应的能力以及汽车状态的恢复能力。其主要评价点有:

1)加速响应。在驾驶汽车低速运行时,进行1挡全油门加速,轮胎不应该出现或显著出现打滑现象,汽车的俯仰不能太大,收油门后汽车不能有明显的耸车现象。

2)中心区响应。在特定速度下驾驶汽车保持直线行驶一段距离后,将方向盘从右转至左,再从左转至右,评价方向盘在零位附近的响应是否足够快、有延迟并表现出任何的惯性;同时,在旋转方向盘时不能出现弹性响应或者响应过小;汽车不能发生反向响应(转向盘旋转方向与汽车响应方向相反)。

3)移线响应。在特定速度下进行特定的轨迹行驶,行驶轨迹,如图1所示。评价汽车在进入第2个入口时,方向盘是否只需要进行一次简单的左右旋转便可完成,没有过多的角度需要修正;汽车的指向是否精确;评价汽车的响应是否快速且具有良好衰减;评价汽车在较高车速时是否可以保证足够的稳定性;评价汽车是否易于控制;评价汽车在恢复正常直线行驶后,是否具备良好的恢复能力。

图1 移线响应评价汽车行驶轨迹

1.3.3 操控性

操控性是指驾驶员对汽车的控制是否随心所欲。其主要评价点有:

1)汽车在不同路面上行驶时,汽车保持稳定直线行驶的能力,是否需要过多的修正。

2)在转弯过程中的控制评价,汽车转弯瞬态响应、功率变化及转向力矩反馈是否易于控制;是否对驾驶人员造成恐慌感。

3)汽车在各种车速下蛇形行驶时,评价汽车随动性、转向轻便性及转向的准确性;评价车身侧倾、车身横摆、横摆收敛性及侧滑。

1.3.4 舒适性

舒适性是指驾乘人员的乘车感受。其主要评价点有:1)评价座椅形状和表面材料带来的舒适感。

2)评价汽车在柏油平坦路面、预留接缝水泥路面、石块路面、搓板路面、长波路面及凸起路面上的行驶舒适感。

1.3.5 制动

制动是指汽车的制动效能。其主要评价点有:

1)以轻、中及重制动力操作汽车时,评价制动的信心、踏板力大小及踏板行程;评价ABS起作用的情况下,重制动力制动的信心、汽车稳定性、可操纵性及舒适性。

2)操作手制动时,评价手制动力大小、行程及人体工程学设计是否合理。1.3.6 振动和噪声

振动和噪声是指驾乘人员对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及噪声的感受。其主要评价点有:

1)汽车停放在平整的场地上时,评价汽车起动、停机及怠速状态下的振动和噪声[3]。

2)汽车在起步、加速、匀速行驶及制动过程中,评价方向盘、座椅及地板等产生的振动及在行驶过程中车内外的噪声。

2 感知质量评价应用

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汽车市场,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提升产品质量已是各个车企的重点工作。汽车感知质量评价作为找出自身产品质量问题、对比与竞品车型优劣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开发及产品营销领域。它运用独有的方法围绕新车的各个方面来衡量汽车拥有者对产品质量感受与满意程度,将车主的体验和感知转化为实用的产品及营销分析信息。在汽车开发领域,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采取有效设计的改进措施以提升产品质量;在汽车营销领域,可根据分析竞品车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3 结论

由于主观评价是评价人员在不借助于任何检测仪器的情况下,仅通过个人的听觉、触觉及实际操作来对汽车进行的感官评价。因此,汽车主观评价方法对汽车主观评价的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多年汽车主观评价实践经验,总结了汽车感知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操作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改进,可以提高汽车产品设计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为后续汽车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视野座椅汽车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居· 视野
汽车的“出卖”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视野
3D 打印汽车等
真相
视野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