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痛苦的泥沼,与“内在小孩”对话

2017-08-22 13:30叶华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童年心理辅导

叶华文

〔摘要〕“当一个孩子的发展受阻,情绪,特别是愤怒或受伤等情绪被压抑时,他心里就会装着一个易怒且受伤的孩子。当他长大后,这个孩子可能随时会跳出来,影响他成年后的行为。”[1]本案例的主人公榕榕是一名深受童年创伤事件影响的高三女生,在辅导中,心理教师运用与内在的小孩对话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内在小孩;创伤事件;童年;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3-0045-004

一、案例背景

高三班主任李老师给心理教师打电话,说他们班榕榕最近可能学习压力大,但具体情况又不愿和班主任讲,表示她和班主任太熟了,想找心理教师聊聊。榕榕来到心理室,心理教师一眼看上去,榕榕长相在女生里属于普通那类,但体格看上去挺健壮,在心理室她讲述了自己的烦恼。

榕:老师,我进入高三后情绪一直低落,考得好也不会开心,没有学习动力,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觉得同学不喜欢自己。

在后续咨询中发现榕榕个性爽朗,聊到开心的事情时会笑起来。后来了解到她是学校女子篮球队队员,她坦言打篮球让自己感到愉悦,虽然漏掉了一些课程,但学习成绩整体上还是在进步的,但她觉得自己总也高兴不起来,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以前很在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但现在已学会自动过滤掉负面评价。到了高三,榕榕的一个闺蜜与她渐行渐远,她猛然发觉所谓的闺蜜其实与自己并不是一种类型的人,由此心理触动很大,并感到失落。高三后感到学习压力大,最近情绪一直不好。在自述中榕榕突然变得情绪低沉,慢慢低下头。

榕:有时当我心情不好时,我不知道怎样做,于是我就暴饮暴食,让嘴里塞满食物。打篮球时我经常打到全身疲惫,腿脚酸痛,这样我就可以倒头便睡,忘记一切不快。以前我初中时,有时和妈妈闹情绪,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手臂上划下一些痕迹,那也让我有快感……

我不禁感到一丝震惊,这个看似活泼开朗的女孩竟也有自伤的经历。在后续的咨询中了解到榕榕在小学五年级时被班里的一名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辱骂,榕榕说那名老师特别不喜欢自己,到了厌恶的程度。有一次,那名老师向榕榕的爸爸告状,一向最疼爱自己的爸爸完全相信了那名老师的话,回家严肃批评榕榕,榕榕反驳了一句,没想到却遭到爸爸的一顿打骂。那次被爸爸打后,榕榕一个人躲在房间悄悄地哭,并在手上划下伤痕。榕榕自述爸爸有时无意中会提到小学那件事,自己对那段经历特别排斥,提起就会感觉心里很不舒服。自从小学那件事以后,只要是学习或人际上有压力或情绪不好时就经常暴饮暴食,初中是偷偷在手臂上划痕,没有被人发现过,到了高中不会自伤但经常会在崩溃时偷偷大哭。榕榕自述自己在同学面前是阳光的篮球少女,而内心却是异常脆弱的小绵羊。

二、案例分析

榕榕的主要问题是情绪问题,而情绪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童年创伤事件的负面影响。小学老师对榕榕的漠视和当众羞辱给榕榕造成了情感侵犯,也侵害了榕榕的自我价值感。“幼儿及童年期的孩子天生具有乐观和信任,当孩子完全信任照顾者时,照顾者的微小伤害也会让他很受伤。如果受到莫名的伤害和羞辱,孩子的乐观和信任会被扼杀。”[2]在榕榕最需要理解和支持的时候,最值得她信任的爸爸卻选择了相信老师,破例动手打了榕榕,由此榕榕失去了对爸爸的信任感。作为一名小学生,榕榕没有辩解的权力,只能选择忍受和压抑自己痛苦的情绪体验。这种负面情绪一直没有得到排解和释放,在成长过程中一旦遇到学习压力和人际不畅时则通过暴饮暴食、过量运动、自伤等行为向内实现,而不会通过积极的方式去调节情绪。从心理发展理论来看,个人的过去及童年经验,会对现在的自己有很大的影响。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或所期望的需求不能满足,孩子就会经验到痛苦与伤害,而导致对自己的看法扭曲,对他人的不易信任,以及对事情的麻痹反应。

三、辅导过程

阶段一:体验痛苦,释放情绪——感受内在小孩

受伤的内在小孩充满了童年创伤所致的伤痛及其积蓄未发的能量。如果不能表达出悲伤之情,这份能量就会冻结。[3]小学时那个被忽视、被伤害的榕榕,正是她痛苦的根源。在心理辅导初期,心理教师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帮助榕榕清理童年的创伤,释放情感,把受伤的榕榕找回来并守护她。

师:请慢慢地闭上眼睛,让自己的姿势尽量舒适,放松身体,放松肌肉,深呼吸,在这里,无论你表达什么样的感受想法,不会有人来嘲笑你或伤害你,这里是安全的。现在我们让时光机回溯到小学五年级……那一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小榕榕变得害怕、孤单、失望?

榕:(突然崩溃,流泪)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我,用很恶毒的字眼。我知道她看不起我,不喜欢我……(停顿)明明是别的同学玩游戏,违纪,她却偏说是我造成的,说是我干扰他人。她还在教师办公室当众骂我。还对我爸爸讲了很多关于我的坏话,其实很多都是假的。可爸爸相信了她,回家骂我,我反驳了一句,没想到却遭到爸爸的打骂。我记忆中爸爸最疼我,那是爸爸第一次打我,我伤心欲绝……(一直流泪)

在寻找内在小孩的过程中,榕榕有许多痛苦的感受再次浮现。

师:请感受小榕榕的内心……那时的她是什么样的感受?

榕:(流泪)那时的她很害怕,很无助,只能一个人躲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哭,每天上学都忐忑不安,她好想摆脱恶魔的影子,却怎么也摆脱不了。

师:你可以为她做点什么让她感觉会好些?

榕:我真该给她一个拥抱,去照顾她,去安抚她。

让榕榕感受内在小孩的受创伤的经验感觉,再次体验当时的情绪,并感到内在小孩有机会被现在的自己所保护并关爱。

师:想对那时的小榕榕说些什么?请给她写封信。

榕榕的信:对不起,小榕榕,在你崩溃时,我没能给你拥抱。当你眼睛哭肿时,抱歉,我不在你身边,不能给你纸巾擦眼泪。当初如此怕黑的你,却喜欢躲在黑暗里。如此喜欢哭泣的你,竟会有哭不出来的时候。每天过着上学像上坟的日子,遭受着曾经朋友的孤立,忍受着来自别人的诟骂,甚至一向疼爱你的爸爸也下重手打伤你……好想好想找人说话的你,却发现所有的话语都变成谣言和背叛。你想寻找被爱的感觉,于是开始了所谓的初恋——单相思。可当他们欺负你,把你的东西丢来丢去时,我很抱歉,我不能拥抱你,不能告诉你——我爱你。

阶段二:宽恕,对自己负责——善待内在小孩

我们的成年小孩是关于我们过去的遭遇痛苦,而不是关于我们现在真实的本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4]内在小孩期待我们的照顾和保护,寻回受伤的内在小孩为我们找到一个更积极的与他人相处的平台。

师:那时的小榕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榕:从那时起,她开始暴饮暴食,不开心时躲在房间里划破自己的手臂,她喜欢过量运动,运动到骨头酸痛为止,她觉得吃撑到想吐时才会让自己麻木,只有累到无力时才会安然入睡。

师:如果小榕榕以后遇到问题向你寻求帮助,你会对她说什么?请写一封信给小榕榕。

榕榕的信:亲爱的小榕榕,我很抱歉我没有出现,没有告诉你不要这样子。没有必要因为别人虐待自己,没有必要因为别人而哭到天昏地暗,没有必要因为别人哭着睡觉哭着醒来。更没有必要因为别人而自伤。不管发生什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身体是自己的,你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我愿意聆听并了解你的需要,愿意学习照顾你,因为你值得我为你努力,善待你,疼惜你。

阶段三:爱与信任——希望的回归

当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保护,感到安全时,好奇心和任性就会再次出现,并灿烂地绽放。[5]走出创伤事件不可少的疗愈力量就是爱和信任。榕榕在自述中提到了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几个重要他人,一个是初中的语文老师,一个是初中的物理老师,这两个老师在与她谈心中给了榕榕抚慰和信心,另外一个就是现在高三的数学老师给了她追寻目标的动力,也是她的榜样。但这个学期数学老师突发重疾住院几个月,榕榕突然觉得自己没有了值得信赖的人。

师:让我们回溯一下,在你的生命中有一些让你感觉被爱滋养的人。他或她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他或她为你的需要或情绪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

榕榕陷入沉默回想中。

师:现在请你学习那些让你感觉到被爱滋养的人,对小榕榕也这么做。请给小榕榕写一封信。

榕榕的信:小榕榕,你肯定很想念一年前的蓝天,还有纯洁的白云。你也一定很想念所有曾经对你好的人,不然你也不会在黑暗中经常念叨着那几个名字。你好感激他们啊,因为他们,你没有放弃自己。因为他们,你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热爱生活。小榕榕,你习惯了鞭策自己,不習惯安慰自己,现在我要好好照顾你了。

师:在目前的生活中,小榕榕希望你为现在的她做什么?请给现在的榕榕写一封信。

榕榕的信:好烦啊,好多知识点都没有过关,现在是过基础的阶段,那么多的知识点,不把他们全部复习好,你以后哪来的资本上好大学啊。别急别急,你会做好的。所以呢,要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调整自己的情绪,你一定可以的。你的成绩肯定能上升。我反而害怕你成绩上升后又骄傲呢。现在呢,跟着我来,把情绪整理好,时间上交给我。我给你的任务要做到。你要能做到一半以上呢,那就是特别特别棒的。你要全部做完,那就是全级第二的水平啦!所以呢,慢慢来,跟着我,我带你飞。

接下来的辅导中我与榕榕一起讨论现在有哪些可做的事情是能够让自己高兴并充满动力的,并把这些事情排进榕榕未来的行事计划。同时布置了作业:找到你的自我价值及优势。

阶段四:创造力再现——谢谢你,内在小孩

一旦寻回受伤的内在小孩,并给予他呵护,神奇的自然小孩就会产生创造性的能量。只要对这些能量予以适当的整合,内在小孩就会成为新活力的源泉。[1]在本阶段辅导中,我首先与榕榕讨论了作业,榕榕在作业中写到自己的价值有40条,心理层面的价值优势达到35条,例如善沟通、创新大胆、稳重、善于自省、有责任心、有毅力、专注等等。心理教师与之一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榕榕的面部逐渐舒展,露出自信的笑容。在安全舒适的氛围里,心理教师与榕榕一起畅想未来的美好。

师:现在请让时光机穿越到十年后,那时的榕榕坐在窗明几净的大楼里,十年后的榕榕想对现在的榕榕说什么呢?

榕:小榕榕,好好加油!这可是你人生的转折点。一个离自己梦想更近的转折点。我多么希望你好好努力,让我在日后每每想起时都会感动,都会敬佩现在的你,让我每每回想起都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充满动力。也许你现在并不觉得当下有多么美好,但你知道吗?好多时候我都想回到过去,回到那种单纯美好的日子。回到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日子。也许世界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好,梦想的道路更是崎岖不平。但这不是你现在要去面临的问题。现在你要面对的是高考的几张考卷,意味着结束过去无忧无虑的生活,踏入社会。总而言之,好好地努力学习吧,为了更好地实现梦想。

四、咨询后记及感悟

最后一次,榕榕来到心理室做了一个沙盘。她首先摆放的是一片树林,有许多小动物和昆虫栖息在树林里,象征着榕榕梦想成为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的理想。鸟笼里的鸟象征着现在的自己,鸟笼旁边的沙漏象征着高三复习过程的紧迫感。在鸟笼和树林的左边有一个蓝色的湖,湖里有各种鱼类贝壳,湖边有几个大小不一的石头。榕榕自述自己不开心时,最喜欢去湖边走走,蓝色的湖和树林都让自己感到平静。沙盘整体色彩明快和谐,树林和昆虫生机勃勃,湖边的石头给人以力量感。虽然高三的压力仍在,榕榕却能积极应对。在一次英语口语考试的备考前,心理教师在课室走廊看到榕榕与同学微笑着说话,相信她已经渐渐走出痛苦的泥沼。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心理伤疤,成长不只带来喜悦,也带来痛苦。当痛苦来临时,请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请正视它,学习如何与它相处。寻回内在小孩,是心灵回归之旅的第一段路程[1]。找到内在小孩后,请以成熟的成人自我去抚慰受伤的内在小孩,帮助其渐渐长大。把内在小孩带入到我们生命中善待他(她),呵护他(她),用爱滋养他(她),由此让他(她)统合为一个完整且适应良好的成人。

参考文献

[1]约翰·布雷萧.别永远伤在童年[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吴洪健,张群智. 拥抱内在小孩——隐喻绘本故事《小小孩》解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17):56.

[3]魏源.回归内在疗法原理及其应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版),2006,27(7):43-44.

[4]徐华燕.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J].当代教育家. 2016(4):72-73.

[5]韦志中,余晓洁,周治琼.石头的故事:拥抱内在小孩——运用文化心理意义重构和矫正技术找回真实的自我[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3):42-42.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童年心理辅导
连环杀手爱德华·盖恩犯罪动机的成因探析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幼儿园户外联合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