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港深莞惠世界级都市圈的新引擎

2017-08-23 16:58汪海
开放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摘要] 为克服深圳空间狭小困境,可在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西部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建设深莞惠都市圈。深圳是世界级高科技制造业中心,依托深莞惠都市圈加强粤港澳合作,能建设像旧金山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为平台推动深港合作发展,可打造像纽约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深莞惠都市圈与香港深化合作,可共建像东京大湾区那样的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关键词] 深莞惠国家级新区 粤港澳大湾区 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7)04-0046-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都市带建设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战略研究”( 13BJL097 ) 。

[作者简介] 汪海(1955 —),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

一、深圳走出空间狭小困境

亟需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和产业大规模集聚,深圳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面积仅1997平方公里,是我国内地空间最狭小的大都市,人口和经济密度远超其他副省级以上城市。深圳市“十三五”规划2020年人口将增长到1480万,人口密度将超过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大都市香港。

(一)空间狭小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最突出矛盾

深圳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由于空间狭小,土地供应少。2016年我国城镇房地产供地10.75万公顷,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供地1.36平方米。按此计算深圳房地产供地应超过1500万平方米,但实际供地仅2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地只有21万平方米,总量不及许多小城市,与巨大市场需求相比是杯水车薪,极易引发房地产市场价格暴涨,增加城市营商成本。空间狭小还制约深圳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科学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缺少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最薄弱“短板”。要补齐“短板”,也需扩大城市发展空间。

(二)突破空间狭小困境需构建深莞惠大都市圈

深圳与东莞、惠州山水相连,共建大都市圈有深厚基础。东莞土地面积大于深圳,惠州更是深圳的6倍,人口和经济密度远低于深圳。深圳要突破空间狭小困境,必须构建深莞惠大都市圈。2009年深莞惠3市召开联席会议,揭开一体化合作新篇章,以后又加入汕尾、河源2市,成立了深莞惠经济圈(3+2)合作机制。深莞惠经济圈建立以来取得很多成就,但仍不能适应建设同城化大都市圈的高水平要求。深莞惠经济圈属于松散型合作机制,在现有行政分割体制下,由城市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划协议,往往因缺少协调和監督机制的保障而流于形式。深莞惠合作重要项目如连通三地城轨建设、边界地区开发等,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需在更高层面进行强有力推动和协调。

(三)构建深莞惠大都市圈需先行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家批准设立承担重大改革开放和发展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自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以来,我国已设立了多个国家级新区。这些新区多处在大城市郊区,是我国为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推进城市郊区化构建大都市圈,对城市和区域经济进行空间重构和功能再造而实施的战略举措。国家级新区在区域以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深圳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中心,为更好地在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中担当重任,需打破行政壁垒建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深入推进一体化合作,进而构建同城化的深莞惠都市圈。深莞惠新区空间范围可划为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西部交界地区,包括深圳市宝安、龙岗、龙华、坪山4区和光明、大鹏2新区,东莞市虎门、厚街、长安、沙田、大岭山、松山湖、塘厦、樟木头、清溪、黄江、凤岗11镇,惠州市惠阳区和大亚湾开发区,土地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除去难以开发的山地,有利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区约2000平方公里,与天津滨海新区相近。

二、以深莞惠国家级新区为基础,

构建同城化的深莞惠大都市圈

(一)建设深莞惠国家级新区的基本思路

深莞惠新区发展目标应是成为世界级高科技研发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新区建设思路是:

——推进区域一体化整合和经济空间重构。深莞惠新区可分为西部、中部、东部3大板块。西部地处珠江口东岸,包括深圳市宝安区和光明新区,东莞市虎门、厚街、长安、沙田、大岭山、松山湖6镇,是经济最发达区域。中部有深圳市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东莞市塘厦、樟木头、清溪、黄江、凤岗5镇,惠州市惠阳区,土地面积最大。东部为深圳市大鹏新区,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海洋开发空间广阔。可据不同区情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整合。

——交通路网跨界对接和基础设施跨界共建。打通因行政分割造成的边界“断头路”,对接深莞惠3市轨道交通网规划,共同规划建设机场、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

——新区西部打造珠江口东岸高科技创新走廊。珠江口东岸有深圳高新区、深圳大学城、松山湖科技园、东莞高新区等,是创新资源最密集地带。需统一规划打造珠江口东岸高科技创新走廊,推动新区建设世界级高科技研发中心。

——新区中部构建深莞惠跨境高科技产业带。新区中部是深莞惠边界犬牙交错、行政分割最严重区域,跨境合作潜力也最大。目前已在3市交界处打造“坪新清”产业合作区,但仍有很大拓展空间。在“坪新清”地区南部正建设龙岗国际大学城,已引进多所国际知名高校,规划面积却仅3平方公里。而相邻的东莞市凤岗镇有80多平方公里,可与龙岗共建“龙凤国际科教城”,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在“坪新清”地区东部,深圳“东进战略”桥头堡坪山区与惠州市惠阳区紧密相连。随着区域合作深化,新区中部将连为一体,成为又一高科技产业带。

——新区东部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带。东部大鹏湾已建成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大亚湾也已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可依托海港发展航运物流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海洋科技基地和滨海生态旅游胜地,打造大鹏半岛深港旅游合作区和稔平半岛国际度假区。

(二)以深莞惠国家级新区为基础,构建同城化深莞惠都市圈

深莞惠同城化首先要构建发达的通勤铁路网,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具体构想,一是整合地铁、通勤铁路、城际铁路等城市交通网,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深圳罗湖、福田、前海和东莞、惠州五大“中央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像北京建设铁路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那样,以通勤铁路干线贯通罗湖、福田、前海三大“中央车站”及铁路盐田站;三是像东京建设都市圈交通主轴——铁路环线那样,对平南铁路、平盐铁路和广深铁路深圳段进行通勤化改造,形成连通罗湖、福田、前海、深圳西站、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盐田站及各商业中心的城市中心区通勤铁路环线;四是借鉴东京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建设经营通勤铁路经验,把城市中心区通勤铁路环线上主要车站向民营铁路开放接轨,引进民资建设深莞惠“中央车站”交叉辐射都市圈各地的通勤铁路,让民资开发商不仅从事通勤铁路经营,还开发铁路沿线房地产、购物餐饮、旅游观光等产业,既为铁路增加客流,又利用铁路客流培育消费市场,沿铁路形成大规模中低价位住宅区和生活服务商圈。五是借鉴荷兰建设以城市“中央车站”为枢纽、以连通各城市通勤铁路环线为主轴的兰斯塔德环形多中心大都市圈经验,加快深莞、莞惠、深惠环形城际铁路建设,并对广深、厦深、京九铁路深莞惠段及惠大铁路进行通勤铁路环线化改造,利用同方向高铁、城铁建成后这些铁路的富余运力,在城市通勤高峰期开行通勤列车,形成都市圈城际铁路和通勤铁路环线,进而构建以深莞惠“中央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城际铁路和通勤铁路环线为主轴,相互联系快捷方便的多中心环形大都市圈。

未来的深莞惠大都市圈,可以城际铁路、通勤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轴形成“三横三纵”六大产业和城市带,并以“三横三纵”产业城市带的交汇节点为核心形成九大城市中心区,进而构成“田”字形的多中心、多环线都市圈空间结构。其中3条横向产业城市带由南到北分别是:(1)深圳中心城横向产业城市带,从深圳湾到大鹏湾,有前海、福田—罗湖和盐田三大城市中心区,是都市圈核心区;(2)深莞惠新区横向产业城市带,即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东部交界地带,以深圳宝安区和东莞虎门中心镇,深圳龙岗区和东莞塘厦中心镇,深圳坪山区和惠州惠阳区为三大城市中心区;(3)沿东江横向产业城市带,以东江莞惠段沿江平原为主打造沿江产业城市带,其西部现有东莞城市中心区,东部有惠州城市中心区,还可以莞惠交界处的东莞常平中心镇和惠州仲恺高新区的西区为核心,建设沿江中部跨境城市中心区——莞惠新城。3条纵向产业城市带自西向东分别是:(1)珠江口东岸纵向产业城市带,从深圳湾的前海城市中心区沿珠江口东岸向北,经宝安—虎门城市中心区到东莞城市中心区;(2)广深铁路沿线纵向产业城市带,从深圳福田—罗湖城市中心区沿广深铁路向北,经龙岗—塘厦城市中心区到莞惠新城中心区;(3)沿淡水河纵向产业城市带,从大鹏湾的盐田城市中心区向北,经坪山—惠阳城市中心区,再沿淡水河到惠州城市中心区。“三横三纵”产业城市带上的九大城市中心区各有特色、分工互补,通过城际铁路、通勤铁路等组成多条横向、纵向和环形综合交通走廊,可在1小时内实现快捷互通,构成“田”字形的深莞惠多中心都市圈。在深莞惠都市圈“田”字形空间结构内部核心区,有羊台山、梧桐山、大岭山、银瓶嘴山和松山湖、深圳水库等青山绿水,构成生态良好的都市圈“绿心”。由“绿心”向外,有众多河流连通都市圈外围深圳湾、大鹏湾、珠江口等宽广水域。沿江河建设绿化带,成为都市圈“绿心”辐射外围“蓝色水域”的开放型“绿楔”,有利于都市圈内外水体交换、大气对流,为都市圈提供优良发展环境。

深莞惠都市圈面积158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500万,人口密度只有1500多人/平方公里,仅为深圳市1/4,东莞、惠州房价更不及深圳1/4和1/5。构建深莞惠都市圈,深圳可走出空间狭小困境开辟发展新天地。都市圈形成基于轨道交通的多中心结构,比依赖汽车交通的单中心城市能以低成本、低價位成倍增加城市中心区商务用房、城市郊区居住用房供给,有力遏制房价、地价不合理上涨,降低营商成本,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人才投资创业。构建深莞惠同城化都市圈,外来人口可在深圳就业,而在房价和户籍门槛较低的东莞、惠州购房入户,制约深圳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瓶颈,即阻碍人才集聚的房价、户口“高门槛”难题都可迎刃而解。深圳大量人口、产业向东莞、惠州转移,东莞、惠州也可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外迁到汕尾、河源,实现深莞惠经济圈(3+2)共同发展。

(三)依托深莞惠都市圈,粤港澳合作共建世界级高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深莞惠都市圈,不仅要推进经济空间重构,还要实行城市功能再造,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力,打造世界级高科技创新中心。

深莞惠都市圈有两大创新资源集聚带。一是纵向的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这一地带高新区、高技术企业林立,其北端与广州交界处,又有广州开发区、大学城和高新区,南端经深圳湾大桥可直通香港,是珠三角最重要的创新发展带。另一创新资源集聚带是横向沿深莞惠交界地带的科技创新走廊,有松山湖科技园、龙岗国际大学城、大亚湾开发区,还有华为、比亚迪等高科技企业和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新校区。在深中通道、中山—虎门—龙岗城际铁路等建成后,这一走廊可连通广州南沙新区及珠江口西岸,成为珠三角又一创新资源集聚带。上述两大创新走廊呈“十”字形交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部位,即宝安—虎门地区。该区紧邻深圳国际机场和虎门大桥,有多条高铁、城铁、高速公路通达珠三角各地,陆空水交通便利。尤其是羊台山风景区到大岭山森林公园之间,河谷平原纵横交错,众多水库点缀其中,是风景优美的“湖畔绿谷”,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与美国旧金山大湾区顶部的硅谷极其相似。我国北京、上海已确定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粤港澳合作有条件共建华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可对地处珠三角核心部位的宝安—虎门地区进行高水平规划开发,调整优化产业和空间结构,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珠三角“硅谷”核心区。进而与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火炬高新区、珠海高新区及港澳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创新带和像旧金山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强力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

三、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平台,

构建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

深港合作重点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以自贸区为平台实施特殊开放政策,可以促进深港合作发展,进而构建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

(一)推进内地与香港跨境合作重点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

前海蛇口自贸区紧邻香港,对外开放首先要对接香港自由港,构建完善的自贸区体制机制也需对接香港自由港,推进深港经济合作更应对港高度开放。而前海蛇口自贸区尽管距深港间的深圳湾口岸仅1公里多,却没有对港放开“一线”,香港人员、货物还要通过多重关卡才能进出自贸区。如果自贸区本身与香港交流都不便利,又怎能推进内地与香港投资贸易便利化?现代服务业对营商环境有很高要求,香港作为“金融自由港”,更要求资金自由流动、外汇自由兑换、企业自由经营。前海蛇口自贸区只有营造类似香港中环CBD的发展环境,香港以金融业为主的高端服务业才能大规模北进。

(二)前海蛇口自贸区打造“金融自由港”,构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第二中环”

前海蛇口自贸区打造“金融自由港”、构建 “第二中环”的具体构想,一是空间扩大,把自贸区蛇口园区向东西两侧扩展,即扩大到南山半岛南部的东滨路以南地区,西侧与前海园区连成一片,东侧和深圳湾口岸区连为一体,整个自贸区可扩大到近50平方公里。其中围网部分包括东滨路以南的前海园区南部和蛇口园区全部,以深圳湾口岸区为划分自贸区与香港之间的海关监管“一线”,以东滨路为划分自贸区与内地之间的海关监管“二线”。二是功能提升,利用前海和南山半岛三面环水、并有深圳湾大桥直通香港的有利条件,对香港“放开一线”,对内地“管好二线”。在自贸区内实施類似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对香港人员、货物等实行开放,即香港人员、货物可凭有效居民身份证件和货物申报单免除海关检查自由进入自贸区,并可在自贸区内自由经营,但出区进入内地仍需进行关检。内地人员也可凭有效居民身份证件进出自贸区,内地商品、货物等进区视为出口,自贸区商品、货物等到内地视为进口。以深圳湾口岸区为“人员自由港”,即香港居民可通过深圳湾口岸自由进出自贸区。以蛇口等港区为“商品自由港”,境外商品可自由进出。在蛇口自贸区建设物流会展园区、科技创新区和国际购物区等。在前海园区南部打造自贸区的核心区“金融自由港”,园区逐步实现境外资金自由进出,货币自由兑换,企业自由经营,既可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人民币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又可创造与香港中环相似的营商环境,吸引香港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吸引国际银行、跨国公司总部集聚,让香港金融中心与深圳金融中心互补发展,让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与深圳高科技产业、珠三角制造业在自贸区实现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为珠三角的港资制造业服务,为内地经济发展服务。香港能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关键是实行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政策。前海蛇口自贸区三面环水、空间有限,有利强化监管;自贸区紧邻香港,又能高度开放实施类似香港的自由港政策,让深圳成为“内地香港”。进而促成港深经济合作,共建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港深国际大都会和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

(三)以前海湾区“第二中环”为平台,构建 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

以国家级新区前海湾区“第二中环”为平台,未来可建成像东京大湾区那样的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港深莞惠大都市圈土地面积169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200万,已占粤港澳大湾区近1/2。目前人口密度1900人/平方公里,仅为香港、深圳的1/4和1/3,港深两大都市可开辟宽广发展空间。未来港深莞惠都市圈如达到东京都市圈2700人/平方公里密度,人口总量可接近5000万,超过现居世界首位的东京大都市圈,多中心绿心都市圈空间结构还优于后者。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能大规模集聚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成为核心都市圈强力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亚洲东南部的核心部位,现有人口6672万,GDP 1.36万亿美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深化,未来综合实力将超过东京、纽约大湾区,占据“亚洲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其中港深国际大都会可成为联系70多个英语国家、50多个亚太国家的国际交流枢纽,澳门—珠海国际大都会可成为联系近10个葡语国家和80多个拉丁语系国家的国际交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辐射全球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

[参考文献]

[1] 乔思伟.2016年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发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2-13.

[2] 中国指数研究院. 2016年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EB/OL]. http://land. fang.com/report/11041.html

[3] 冯焱东.房地产调控节奏该变了[N].经济观察报,2016-4-10.

[4] 深圳2015年房价涨幅领跑全球[EB/OL].http://www.cankaoxiaoxi.com/ finance/ 20160326/1110637.shtml.

[5] 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汪海.都市圈通勤铁路建设: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强大引擎[J].中国软科学,2015 (12):75-87.

[7] 刘媚等.深莞惠联席会议轮流坐庄缺协调[N].南方都市报,2013-3-14.

[8] 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 周诩民等.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功能及技术特征[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8):1-5.

[10] 鲁永辰.市郊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J].铁道勘察,2014(6):77-80.

[11]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平成22年国势调查[EB/OL] http:// www.stat.go.jp/data /kokusei/2010/pdf/waga2.pdf.

[12] 吴松营.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3] 汪海.深圳前海向自贸区转型建议[J].开放导报,2013,(6):56-60.

[14] 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建构港深都会[J].开放导报,2007,(5):70-76.

[15] 汪海.澳门和珠海共建国际商贸服务平台构想[J].开放导报,2010,(4):41-46.

Abstract:Located at the front edge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Shenzhe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K-Macao Bay Area. Considering the narrow and small space of Shenzhen, we can build Shenzhen-Dongguan-Huizhou National New Area in the north of Shenzhen, the south of Dongguan and the west of Huizhou and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Dongguan-Huizhou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of urban integration. Furthermore, we can co-build HK-Shenzhen-Dongguan-Huizhou World-class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further cooperation between Shenzhen-Dongguan -Huizhou Metropolitan Area and Hong Kong, so as to vigorously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HK-Macao Bay Area, and tremendously promote Chinese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Shenzhen-Dongguan-Huizhou National New Area; Guangdong-HK-Macao Bay Area; HK-Shenzhen-Dongguan-Huizhou World-class Metropolitan Area

(收稿日期:2017-04-28 責任编辑:廖令鹏)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
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
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
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设想走向实践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