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样子

2017-08-26 23:04邝金山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样子魅力理念

邝金山

记得刚工作那阵子,学校一位年长教师对我语重心长般叮嘱:“你任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太调皮了,你要有教师的样子,一定要凶一点。”于是,我“全身武装”走进课堂,带着一双“火眼金睛”,学生中一有“风吹草动”,我就严加呵斥,把自己认为的“异动”扼杀于萌芽状态。这些做法也确实有了效果,课堂上安静了,往日的“捣蛋鬼”不敢轻举妄动,其他的学生也对我避之莫及。

不知不觉中,我有了“教师的样子”,庄重严谨、循规蹈矩,时刻告诫自己,在学生面前,你是教师,你得有教师的样子。

但是,那个时候,自己总觉得课堂比较沉闷,学生极少回应老师的提问,更不喜欢讨论、提问题。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余,都不愿与老师交流。是农村的孩子胆子小,不愿表达?如是这样,但为何课余时间里却有一阵接一阵的欢声笑语?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样子?“过去的大师”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傅国涌老师在《人生最美是相遇》的报告中谈起了这样的一件事:当时重庆南开中学有一位叫谢邦敏的同学高中毕业时,物理科交了白卷,同时附上自己填的一首词:“……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理组人。”卷子交上去后,他的老师魏荣爵也在卷上写了一首诗:“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于是,谢邦敏同学物理不用补考,考入了西南联大法学院。四年后,他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年轻的老师。交了白卷却得了60分,魏荣爵老师这做法确实“不像教师”,但正是这不像教师的行为,成全了谢邦敏的一生,也有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相遇。

没有“教师样子”的大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范,影响着他的学生,为后人树下了良好榜样,值得我们深思。

我尝试改变自己,不再以“老师”自居,不刻意考虑什么师道尊严,不再带着火眼金睛,对学生不再是挑剔的眼光。我面前的孩子,也不是“学生”,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充满个性特征的发展中的人。

那天,看到很多学生冷得缩着身子,也有点疲累,而外面阳光正明媚。我轻轻说:大家一定是想到操场走走了,是吗?那我们等会就去吧。孩子欢欣雀跃,我们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跑向了操场;圣诞节那天,我在学生的要求下戴上了红帽子,同时我也收到了孩子送的糖果……学生的话语多起来了,课堂主动学习的劲头增强了。渐渐地,我摒弃了刻板的“教师”的样子,同时找到了让学生和自己都满意的课堂。

不像“教师”,是教师教学理念改变的体现。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敏感而脆弱,更需要呵护和尊重。高高在上的指责呵斥,只能造成学生更大的逆反。正如泰戈尔所说的:“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践行尊重、平等、民主的理念,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人生伙伴。这样的教育,没有说教、训斥,只有熏陶、影响和对人的成全。

不像“教师”,才能解放学生,放飞心灵。教师面前的学生,不是抽象中的“学生”,而是真实具体的一个人,成长中的人。师生关系不是典型的“警察与小偷”式的关系,师生之间,不能只有冷冰冰的“知识传输”而再无“交集”。教师惟有躬下身子,放下架子,走下“讲坛”,走向学生,才能聆听学生真实的声音,才会让好的教育真正发生。

不像“教师”,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不是教师预设的一清二楚的教学几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某一模式,好的课堂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是注重生成的、关注每个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不像“教师”,才能充分彰显教师的个人魅力,促进自身的成长。走出“教师”的条条框框,才能体现教师个人的魅力,显现教师的真性情,富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才有可能产生。如果大家都是“八股文”式的课堂,学生能不厌烦吗?教育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没有个人特色的教师就不是出色的教师,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教育是没有深度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伙伴,才会发现学生的长处,教师也才能有做个终身的学习者的姿态,做到教学相长,使教育成为一种对学生、对教师的成全。

没有“教师样子”的教师,是平易和蔼、亦师亦友、鲜活而有个人独特魅力的教师,这是我们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的应然选择,是新时代下美好教育对每一位教师的呼唤。

(作者单位:广东怀集县桥头中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样子魅力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魅力展示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