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的特权意识从何而来

2017-08-26 01:07陈湘涛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女博士特权登机

陈湘涛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6月1日上午,武汉某名牌大学在读女博士因迟到导致误机情绪失控,大闹天河国际机场值机柜台,掌掴一名机场工作人员,被机场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

有句话说,穷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后一句大概是讽刺博士生社会经验不足。但新闻事件中的这位女博士,应该不属于从没坐过现代交通工具的“人猿泰山”。在错过登机时间后竟然以要参加国际会议为借口,要求强行登机,甚至动粗打人,这绝不是"很傻很天真",而是特权意识在作祟。

我们不能把这名乘客所表现出的特权意识归结于博士的身份,但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受教育时间最长的博士生知书不达理(只认私理不认公理),除了性格气质方面的原因(怀疑是胆汁质),是不是还可以从学校教育上找些原因?

过去清华大学有“神仙、老虎、狗”的说法,意谓教授是神仙,讲师是老虎,一般职员是狗。其实一些中学也有这样的区分。成绩拔尖的优等生是神仙,通常在老师的目光聚焦处,周边不会安排纪律差的学生,以免影响神仙清修。这样的神仙每年都可以拿丰厚的奖学金,有的甚至学费也不用掏。遇到重要的学科竞赛,老师还会把学生留下一对一辅导,当然不收补课费。神仙自然也有回报,用竞赛拿奖、中高考折桂来回报学校。等到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影像会被供奉在学校门口的玻璃橱窗上,成为学校招生宣传的广告工具。

学习环境优越,经济待遇优厚,政治地位突出,同学羡慕,老师尊宠,这神仙当得体面。于是有些优等生恃宠而骄,自以为是,不尊重老师,轻慢同学。有心理研究表明,优等生自我中心的倾向比其他同龄人更明显,有的学生还会自我膨胀,缺乏与同学合作的意识。

这是一个不严谨的归因,却是一个很合理的猜想。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几乎全是“选拔性教育”,少有真正的“发展性教育”。学霸作为种子选手,享有了很多不该有的特权,这么一路选拔上去,读到了博士,有些天之骄子会养成一些不好的毛病,即使不在飛机场发作,也会在别的地方表现出来。

博士闹机场绝不是孤例——

2010年1月,在美国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江某,在纽瓦克机场为女友送行时偷偷钻过一个通道的安全隔离带,与女友拥吻。其擅闯行为导致机场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超过100架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数千乘客重新安检。江博士还被中国网友送了个"江吻吻"的绰号。看似浪漫的举动背后也有特权意识在作祟。

2015年2月,因公出差的上海某名校(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邓某,在登机时没有按照自己登机牌的座位号就坐,挑选了一个靠窗座位坐下,并坚持“先来后到”的“公交占座规则”。由于邓博士的行径,航班延误近2小时方才起飞。强词夺理的逻辑背后也有特权意识在作祟。

博士们如此任性,我们的学校教育是不是也该反思了。

猜你喜欢
女博士特权登机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毛泽东给雷经天的信》
扫脸登机
女博士的休斯敦记忆(二)
娶一个智妻
女博士的“反击”!脱口秀《娶妻当娶女博士》走红网络
人山人海
掉眼镜!女博士平均恋7.12次
请卸下心中的“特权牌照”
加速死亡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