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起步策略探索

2017-08-26 08:46胡务娟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草虫托德孔子

胡务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语文要教什么,却是我们很多人一直困惑的问题。我校语文科组每个学期初都要制定研究方向,这让我们都很纠结,到底怎么样才是教语文呢?是否就是为了教好每一篇课文呢?通过多年来的探究,我们逐渐明白,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是教好课文,应该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归纳、去提升语文素养,达到用课文教语文的效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怎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发生根本的变化,“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批注式阅读正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语文课程标准》目标部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基于此,我们决定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形式。

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如何起步呢?结合年段的特点,我们决定从中高年级开始,以落实有效教学为目标,沿着“扶、导、放”的路子,探索批注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刚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阅读,他们还不是很明白,更何况是批注式阅读,他们就更懵懂了,因此一切得从头学起。第一学期的五邑展示课,我们就以三年级上册的《孔子拜师》一文为例,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探索。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们查找了大量有关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资料,明确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要求等,重点参照了武凤霞名师的教学课例。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我们的探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手把手地进行示范、指导。

师:通过初读课文,大家都知道了“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出示幻灯)

生(齐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师:孔子和老子有着怎样令人敬重的品行呢?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有体现(投影),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读了这段话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很好,我们把“远近闻名”这个词语用“△”标出来。

初读课文,抓住全文的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孔子令人敬重的地方,學生通过读书后很快感知到孔子是个“远近闻名的老师”,此时老师就教学生抓住“远近闻名”这个词先让学生用符号标记出来。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批注理解。

师:孔子这么年轻,就已经远近闻名了,你觉得他怎么样?

生1:很有学问。

生2:很了不起。

师:老师把你们的理解写在这个词语旁边。让我们带着理解读这句话,读出孔子的了不起。

生(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他已经是老师了,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他已经这么有名了,还觉得知识不够丰富,还要去——

生:洛阳拜师。

师:这么博学还要去拜师,真是——

生:太谦虚了。

师:多么优秀的品质呀!我们用直线把这句话画起来,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旁。(范写批注)

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画出或标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学习方法——批注。(板书批注)

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老师抓住了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因为这起步阶段,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水平有限,接受能力有限,我们不能一下子灌输太多的理论知识,只能手把手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始渗透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从最简单的批注符号开始教起,比如,在关键词语下加“△ ”号;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划波浪线等。现在是老师完完全全地进行示范,而老师的示范无疑给三年级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课堂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写的批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如何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有了可借鉴范例,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更能有效地结合。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从《孔子拜师》拉开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序幕后,我们的研究又上升的一个层次,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也由简单的符号批注逐渐向深入文字批注迈进。我们明白不是因为运用了“批注式阅读”,学生就可以在“细枝末节”(如词语、标点等)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这样会造成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教师仍然要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真正的问题,随后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批注式阅读”,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第二学期我们以参加区的语文教学比赛为契机,选择了六年级下册的《草虫的村落》进行探索。《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文章,作者以一个孩童的眼光记叙了一次游历草虫村落的过程。虽然这篇文章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如何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切入点,将孩子们引入草虫的世界里去了解虫子的生活习性,感受虫子的喜怒哀乐,体味文本的独特魅力;怎样才能落实好既进行有效的文字训练,又能让孩子们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又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批注式阅读教学呢?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代表学校出赛的刘燕宜老师试教不少于20次,教案不断更改。经过反复的磨课研究,我们最后确定抓住“奇异”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词,抓住“奇异”这颗情感珍珠,让孩子们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草虫中不同的场景,然后以“先扶后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画句子→品词语→写感受”开展批注式自学,通过“读中感悟”,在草虫的村落了悠闲自在地散步,感受作者有情有义的语言文字,体会形散神聚的散文写作特点。在此我们只呈现其中一个教学片断:

师:谁来分享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生1: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是从“音韵”“灵泉”体会出来的,我觉得虫子们的音乐很动听。

师:真让人浮想联翩呀,看样子,你一定是被這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吧!谁也喜欢这一句?请谈谈感受。

生2:我是从“音韵”看出虫子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师:这么美的音乐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这个同学能联系课文来理解。你也来谈谈。

生3:我是从“全神贯注”这个词体会到它们演奏的那一刻是多么静谧。

师:难怪作者说这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看来很多同学都喜欢这一句,看,如果老师把这句子的一些词稍作改动,你更喜欢哪一句?(出示)

这是《草虫的村落》里其中一个场景,学生能够抓住这个场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批注阅读。学生有些抓“灵泉”,有些抓“全神贯注”,有些抓住“音韵”,从不同的词语中,批注出独特的感受来,读出了动听的音乐,读出了灵泉般的音韵,读出了胜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虫子们奏响的音乐让人浮想联翩,虫子们是何等的专注,当时是万籁俱寂,唯独有这天籁之音在草虫的村落里回荡,孩子们的批注多么精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上述的教学片断中我们发现,批注式阅读教学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在说中得。教师要蹲下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性的个性风采,学生主题性在课堂中显现出来,学生回馈给我们的就是精彩的发言,与我们都是为之叫好的理解。

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孔子拜师》和《草虫的村落》这两个成功课例,大大地增强了我们研究的信心,我们的探索也是沿着“扶”“导”“放”的路子进行着,我们惊喜地发现批注式阅读教学最终也是指向写作,阅读就是为了表达,表达是阅读的体现。我们也尝试着将批注式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读写结合,将课内所得和课外运用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如学习《金钱的魔力》一课,这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的老板和托德这两个人物,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如何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呢?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托德”这个人物。

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描写托德笑容的,想想哪些词句最能体现托德的内心世界。(圈画词句——小组分享)。

生1:笑容是遍布满脸的,而且很丑陋。

生2:从没有见过有这么多不同纹路的笑容,而且那些“纹”实在是难看极了。

生3:笑容何止难看,简直让人恶心,上面还爬满的蛆虫……

师: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生1: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神态,从托德瞬间的笑容中我们发现他笑得极不自然。

生2:看出托德是个见钱眼开、嫌贫爱富的人。

师:我们从人物的神态中可以感受到托德笑容变化背后的内心活动,写出了扭曲的笑容以及背后藏着的丑陋灵魂。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来写一写。

从上述片断中可以发现,孩子们能抓住人物神态描写的句子进行批注,透过人物的神态描写能读出托德的内心世界,并能把握住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进行刻画人物。课后我让孩子们对本班的同学进行观察,并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写身边的同学。学生真的能学以致用,一篇篇佳作也应运而生,如陈煜辉同学写的《吃货达人——李杰康》一文,他在文中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他在文中写道:

只见他的手里赫然多了一碗白饭,堆成了满满一座——山;这座饭山正飘香着热气;只见他勺子一进一出,金山银山没了一大截,张开血盆大口,来不及细嚼慢咽,一大堆饭就咕咚一声进了他肚子。三下两下,就只剩下那一个鸡翅了。

我也吃饱了,刚要起身,“嗞啦”一声轻响,可怜的鸡翅皮开肉绽;他又用牙齿一夹,舌头一舔,只留下空荡荡几块骨头。看得我目瞪口呆,他一扬头,便昂首阔步地出来盛汤了。

他把饭盆端起,扣在他脸上一般,只见到他一抖一抖的肥肉。“吸溜”一声,汤喝完了,好像还有两滴汤,蜷缩着,发抖着,一挪一挪地向下滚;那扣着的脸又动了一下,那滴汤脱离了束缚,落到嘴上;另一滴汤犹疑不决,最后也还是纵身一跳下去了。

批注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好处是很多的。但要想让学生养成作批注的习惯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否认,现在喜欢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而能在阅读时自觉作批注的学生人数就更少了。学生作批注大多是停留在课堂之中,就像鲜花离开了花盆就会枯萎一样,一旦离开课堂学生就很少作批注了。教育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的职能就是荡水、击石,去拨动他们心中的琴弦。因此,要想真正使学生在批注中受益,必须使学生从心里爱上批注。我们语文老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呀!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YQJK13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草虫托德孔子
草虫小品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Todd’s New Friend托德的新朋友
齐白石草虫跃京城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午夜的土地(外二首)
草虫
风筝终于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