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语用训练

2017-08-26 08:52岑运洪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素养课文语言

岑运洪

一、小学生核心素养与语用能力培养的关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该报告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文化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终身学习技能,让学生能够培养出阅读能力和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须的语文素质与语用能力。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具有指导教学、确定教学目标等作用。

培养语用能力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核心素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语用能力教学,让学生能够建立恰当的沟通交流意识,提炼自己的语言特色,能够了解到交流者所表达的深层涵义,并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语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提高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语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师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识、价值取向对言语作品进行一个再创造再生产的过程,让学生自然习得语文知识,并提升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语用训练产生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误认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只需要单一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即可完成教学目标。且认为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有限,不能理解更多内容,只对教材内容反复分析和练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训练的内容往往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脱节,不能引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在学习时缺乏方法的指引,仅仅是按照课文串联教学内容,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系统的认识,更不用说培养语用能力了。课堂教学测评中,熟读教材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就会根据成绩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际知识,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存在的问题未能破解,学生自然就不能感受到系统化的语用知识。

在语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就无法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也无法让学生掌握语用学习的技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听说训练的重要性,但语文能力传统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并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容易忽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甚至有部分教师主动放弃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认为安排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学浪费课时,不值得,而千方百计地节省更多课时用于读写教学。即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语用能力的重要性,也未能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学习氛围,导致语用训练的时间被不断压缩。教师也许会采用让学生独自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完成语用能力培养相关的学习任务。然而小学生处于好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语用能力的训练缺乏自觉性。再加上学生自身语文知识有限,遇到困难不懂得自主探究解决,就会削弱学生语用训练的积极性。并且,在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缺乏“语文味”,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兴趣,只会被动配合,不会认识到语用知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语用训练的途径

1. 搭建语言训练平台,落实语用教学

长期以来,语用能力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体现在课堂上的“重读写轻听说”,没有了听与说的语言实践活动,语用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学生的语用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不爱发言、不擅长表达,理解能力偏差,学生语用能力受到限制,学生言语偏激,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看法,也不能理解他人语言中的情感因素。为了落实语用能力的训练,我们可创设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中,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从而积淀语言,养成语感,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语文课变成语言教学课。例如,学校可以增加地方性课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課堂上自由发言,提高语用能力。教师也可以加大语用能力的培养力度,针对性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语言训练,及时发现学生语言表达上的偏差,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语言能力。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擂台”“每日一读”“演讲比赛”“古诗朗诵”“演课文剧”等,让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日常语言的运用程度。在让学生讲故事、朗诵时,能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语言中加入自己的表达特色,使其语言的运用更具有感染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能因学生语用能力的差异而产生教学态度差异,让学生享有均等教育的机会,都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2. 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语用能力

(1)听说并重,捕捉训练点。语用能力的培养既包括“说”的能力,也涵盖“听”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表达”,还要会“理解”。其实语用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密不可分,如何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如何产生最好的表达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训练点,处理好语文知识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我的想法”,本次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情,把这项活动和《我选我》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1. 实话实说:你会选自己吗?2. 出个主意:应该怎么选?3. 展示自我:竞选“演说”。这是很有启迪性的教学设计,课堂就变成很有个性的展示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张扬个性、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表现自我的喜悦及对别人成绩的认同。

(2)读写同步,摆脱“高耗低效”的困惑。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发出呼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他再一次强调说,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要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理解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这也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要把读、思、议结合起来,不要人为地割裂。例如,在教学“擦火柴”这部分,可以设身处地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再展开讨论: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再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火柴熄灭后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读课后练习第4题《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体会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此打开话题,让学生及时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深情地读给小女孩听。学生在写话的同时,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语用能力也得到提高。

(3)讲演结合,巧妙进行语用训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先生指出:“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最根本任务。”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三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课文的对话很有特色,主要是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是语用训练的典范篇章。教学这课第二部分,可让学生通过“熟读—讲述—表演”的“三部曲”理解课文内容。表演中,可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语言描写的其他人物(官绅)加上语言,在进行表演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此语用训练恰到好处,学生兴趣盎然。

3.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展语用实践活动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语用实践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将语用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建生动形象的语用语境,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情趣,进而在教学中渗透语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年级教学特点、教学价值取向,把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建语言实践活动的主题,循序渐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就有利于语用教学系统化。例如,低年级的实践主题可设计为“积极交流与玩耍”“相互沟通与合作”,中年级可设计為“成长的故事”“新闻发布会”,高年级则设计为“我会辩论”“我会介绍……”“我会聊热门话题”等,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语用练习,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课文,教材编排了四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进入本组课文的教学,学习伊始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科普读物,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在学习每篇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积累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与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与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提高语用能力。如这组教材《新型玻璃》一课,课文紧紧围绕一个“新”字,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文章在表达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先让学生熟读精思,再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教师做主持人,学生当“推销员”,展销、推介的产品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也可以是自己搜集的别的新型玻璃,甚至是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要求“推销员”在会上把自己公司生产的一种“产品”介绍给“顾客”,重点说清楚它的特点与用途,让你的“产品”深受“顾客”的青睐。教师则通过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让说与听互动,讲与评同步,从而促使学生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这一教学设计,语用训练有趣、精准、到位,与课文所在的单元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有效整合,和本单元“回顾·拓展三”的“交流平台”要求相通。简约、扎实的语用训练,既解决了文本内容方面的问题——教材“写了什么”,又解决了言语、表达方面的问题——教材“怎么写的”。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习得隐含在教材中的“言语形式”,可谓“言意兼得”,实现了与“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美丽转身。

可见,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向。

(作者单位:广东恩平市恩城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素养课文语言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