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校园安全管理“落地”的力量

2017-08-26 15:45薄伟英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落地园区校园

薄伟英

在人员密集的小学校园,安全始终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极其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在互联网时代,校园安全事故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社会的热点,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升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我们积极探寻校园安全管理“落地”的力量,通过梳理安全隐患,排查风险等级;完善安全制度,前置防控过程;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应对能力;加强监督考核,敦促落到实处等机制的相辅相成,有效叠加,形成全员参与、全面防范、持续提升、良性循环的校园安全风险防治工作。

一、梳理安全隐患,排查风险等级

梳理出学校安全隐患,是安全管理的前提。由于学区生源的逐年攀升,原本按8轨48个班级2000个学生设计的规模,已到11轨61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空间未变,人数剧增,生均面积下降。而小学生自制自控能力较差,自救互助能力较弱,校园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师生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轨迹,梳理出学生管理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根据风险大小,列出如下安全风险一级清单(如表1):

按照这份安全风险一级清单,学校在每一个楼层上增设安全护导教师。安全护导的职责不是监督学生的课间活动,而是学生课间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考虑到现在学生课间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学校自编、拍摄传统游戏、现代游戏,同时给每一个班级发放各种各样的棋类、长绳、短绳,变堵为疏,引导孩子们安全游戏。

每次集会,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安全礼仪手册》 ,观看集会礼仪视频,然后再有序進入报告厅、体育馆等大型集合场所,学生活动时,德育处同步评比、及时反馈。

室外课的排课在既考虑科学性、又考虑合理性的前提下,将各班的体育课均衡分布在不同时段。每节体育课课前,各班安全管理员(由学生担当)学习体育课安全要求,体育老师再结合体育课内容进行安全提醒。

放学时,学校采取分时分批、定点定位等原则,加强教师、家长志愿岗服务,学生家长做到排队有序。而外围辅警联合,加强社会车辆有序通过,充分保证放学的安全。

每次学校组织春、秋外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们都会结合活动地点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比如高年级学生爬天平山,指导学生穿好防滑的运动鞋,随身戴双肩包,爬山时,学生和学生之间适当留一下间距,男生和学生组合,互相帮助;低年级学生活动地点是白马涧,那里水域面积广,老师们就告诉孩子们,走路尽量离湖边一米距离,走路时依次排队,带队老师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在中间,及时观察学生的行走安全等。

二、完善安全制度,前置防控过程

儒家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求真务实、富有成效的应急预案、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是一所学校应急防范机制完善的重要体现。前置防控过程,更能使教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教师对安全风险的辨别和反应能力。前置防控过程,是避免安全风险出现的重要举措。

结合学校安全风险清单,我们完善并修订了三个层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行政管理层面的《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教师层面的《专用室场安全负责制》、任课教师《安全责任状》、班主任的《班主任安全责任书》;家长层面的《家长安全教育十原则》《致家长的安全教育一封信》等。 教师、家长学习规章制度,将制度熟记心中,并自觉遵守,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落实到行动中。

小学安全风险具有潜伏性、突发性、多发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如果不能选择最佳的危机处置,就有可能小事故产生大影响。因此,在积极态度下,慎重做好应急工作,也是每位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根据以往处置安全事故的经验,将教师处理学生意外事故流程归纳如下(见图1):

我们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固然是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一旦发生,教师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流程进行处置,然后,行政会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了解,从危机中寻找契机;并根据法律、法规、制度等,做好协调、善后工作。如有必要,心理专兼职老师进行跟进辅导,变危机为转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应对能力

提升学生的安全风险应对能力,是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校园环境、日常生活、文化课程等,整合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故中正确应对的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事故的风险和程度。

(一)安全课堂——全面学习自护常识

安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中。每周五的晨会课,以及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老师和学生学习安全习惯、训练安全技能的固定时间。安全教育课程时间的保证,让学生明确:安全教育本身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与文化课同样重要。

学校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小学生安全自护亲子共读手册》, 深入浅出地了解居家安全、校园安全、社区安全、路途安全、运动安全、意外应急、远离危机、自救互助。学生随着《手册》中的主人公安威、梅伊凡、毛奇一起,经历一次次的冒险,然后收获各种安全自护的经验和常识。

(二)学科渗透——安全教育多元融入

老师们充分挖掘文化课中与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语文老师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结合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进行地震安全教育;学习《小珊迪》一课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等等。可以说,文化课中处处都有安全教育的题材。只要老师们时时留心,随机进行的安全教育,自然安全教育也显得水到渠成。课堂渗透,一方面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进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安全教育成为学校每一位教师齐抓共管的“全民教育”。

(三)实践体验——生存技能多样探索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看过的,忘记了;做过的,记住了。学生的安全技能、避险技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将纸上知识化为实用技能。我们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方式,创造多元化的实践体验,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巧,提升应对能力。

我校每一个学期都会开展数次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不定时的大型安全演练,无论是消防演练,还是地震演练,都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掌握逃生自救的本领。

学校邀请园区交警中队的警官,从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入手,围绕如何安全通过斑马线、喝酒不能开车、12周岁以上不能乘坐电瓶车、不能翻越马路护栏等问题进行细致地讲解,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交通事故案例提醒每一位学生,要时刻牢记交通安全,吸取惨痛教训。然后现场提供真实场景,部分学生“学做小交警”,部分学生穿越斑马线,在真实的体验活动中学习交通规则,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暑期,学校邀请九龙医院的家长医生,开展红十字会暑期夏令营,家长医生教孩子们学习急救知识、人工呼吸、包扎等,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寒假,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家庭安全亲子作业》,设计家庭火灾逃生线路,户外确定汇合地点,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的安全知识。

(四)引入权威——多措施保障校园安全

学校挖掘、利用园区的一切教育资源,健全警校合作机制,引入權威的专业力量,发挥不同层级的教育作用。学校与园区湖东派出所、园区公安分局、园区检察院、园区消防大队湖东中队以及园区法院、湖东社区等共同携手,组织警民恳谈会;召开社区、法制基地、法制副校长联席会议;学校保安培训;学生在园区检察院检察官的指导下,排练并表演《小小法庭》;组织学生到110指挥中心、园区消防中队实地参观、学习。

校园安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当整个社会都能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并且落实好本部门的职责,那将会改变和影响一代人。

四、加强监督考核,敦促落到实处

学校安全管理的监督考核是“指挥棒”,通过全程监督和节点考核,既是学校安全管理的导向,又能敦促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将安全工作落到细处,把安全驾驭落到实处,使安全管理富有成效。

每月设安全考核奖。每月进行安全考核,对于认真履行安全护导,积极开展安全课堂的教师,进行每月嘉奖。每学期进行安全表彰。一个学期中,班级没有出安全事故的,评为安全班级奖;没有出安全事故的教师,评为安全先进工作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我们应该树立大的安全教育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把握校园安全的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建立并落实长效机制,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唐钧. 学校安全风险防治九要点.[J]人民教育,2017(8):13-16

2. 叶龙,李森. 安全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6-18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落地园区校园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午后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难忘落地大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