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际必知的养生小常识

2017-08-26 09:13
师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立秋节气冰箱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持續日数约7-15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俗彦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阳光充足,空气干燥。不过,据节气七十二候,“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立秋也是气温逐渐转凉的转折点,夏炙开始褪去,正是调养精神的好时机。

气温仍不低,谨防高温病

1. 冰箱肠炎

炎热的天气里,许多人喜欢吃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冷冻食物。吃时似乎冰凉透心,令人惬意。但往往几小时后即出现腹部隐痛,畏寒,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和轻中度腹泻的症状,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这就是俗称的“冰箱肠炎”了。

2. 心脑血管病

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一方面人体汗液大量蒸发,散热降暑,其代谢是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来完成的。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可因情绪不稳定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体液丢失使血液粘度增高;血管为散热而扩张,诱发出血。另一方面,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期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骤然减少,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久留于温度较高的地方。

此外,热伤风、中暑、乙脑、缺钾性软瘫等也是早秋容易感染的常见病。早秋时期就应注意昼夜温度差异,每日冷暖变化,减少开空调时长,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如何调节早秋饮食

1. 切忌暴饮暴食

早秋时节温度开始转凉,稍微宜人的气候让人禁不住大快朵颐。但在秋季饮食养生中,放纵食欲于人体不益。此时应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猪瘦肉、鸭肉、鱼、泥鳅、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

2. 应忌过燥的食物

秋天本就“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煎炸类的食品,如尖辣椒等。

3. 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

起居早卧早起与精神调养

中医上讲,秋三月——阴气始起,早睡早起。所以在起居上宜早卧早起,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但早秋天气仍比较热,而适宜睡眠的室内温度应该是15—24摄氏度,温度过高会使人体代谢旺盛,睡不踏实。另外,温度高会导致室内微生物处于活跃状态,对健康不利。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胸闷,进而影响睡眠。

可以通过调节三方面来增强睡眠质量:

1. 调饮食

首先要增加钙和镁的摄入量。钙的缺乏可能会导致深睡眠的不足或缺失。另一项研究还发现,高镁膳食能让有睡眠障碍的成年女性得到深睡眠,而且不易中途醒来。此外,还要增加B族维生素的摄入量。精白米食物和甜食中维生素B族含量极低,而全谷杂粮中B族的含量是精白米的几倍。

2. 调运动

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爬山、羽毛球和慢跑等都是人体很有益处的运动,瑜伽之类让人情绪平和的运动则更加合适。如果只能晚上运动,最好距离睡觉1小时以上,而且不做兴奋性、竞争性的运动。如果晚上运动之后就无法正常入睡,那就换一种运动形式或时间。

3. 调情绪

立秋后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天干物燥的秋季里,人们容易感到烦躁,情绪不太稳定。应保持开朗的性情,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件事。减少各种担心和焦虑,增加情绪安全感。平和的情绪对进入平静安稳的睡眠状态大有裨益。

(根据腾讯网健康频道《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之道网《立秋为什么叫秋老虎》《立秋为什么睡眠不好》编辑整理)

猜你喜欢
立秋节气冰箱
立秋
立秋吃什么
肩上冰箱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冰箱除异味
立秋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