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

2017-08-29 11:10吴书清徐建兵刘辉钟斌黄秀明李伟俊吴金华刘传荣舒芳
当代医学 2017年25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管开腹

吴书清,徐建兵,刘辉,钟斌,黄秀明,李伟俊,吴金华,刘传荣,舒芳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

吴书清,徐建兵,刘辉,钟斌,黄秀明,李伟俊,吴金华,刘传荣,舒芳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小儿肠套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患儿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营养效果较开腹手术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应用。

小儿肠套叠;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在儿科临床上肠套叠是多见于婴儿期的一种常见急腹症,以阵发性腹痛、恶心、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为临床表现,以保守治疗(盐水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开腹手术)为主。但效果欠佳且创伤性较大[1]。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腹腔镜手术广泛用于小儿外科治疗上,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且恢复快,利于改善患儿症状。基于此,本文对本院90例小儿肠套叠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肠套叠患儿,经患儿住院号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包括男25例,女20例;年龄0.4~6岁。观察组45例,包括男24例,女21例;年龄0.5~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选标准[2]:①均为原发性肠套叠;②曾接受手法复位、盐水灌肠复位失败;③发病时间低于48 h;④本次研究已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排除标准:①肠穿孔、合并高热、脱水、水样血便等;②出现严重脱水、精神萎靡、腹胀、休克等;③伴有心、肺等疾病。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内容如下:经全身麻醉,在患儿右侧剖腹取手术探查切口,逐层进而腹腔内对套入的肠管进行复位,在明确肠管无坏死、穿孔之后把回肠末端5 cm肠壁浆肌层间断缝至盲肠壁浆肌层,防止复发。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实施阑尾切除术,逐层关腹。

观察组患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做法如下:在术前行常规留置胃管,经全身麻醉起效后,于脐上缘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并注入CO2造气腹,保持压力为8 mmHg,在其直观下将5 mm trocar针分别刺入下腹正中偏左、右下腹位置。先利用两把无损伤钳对远端结肠套叠头部以交替方式进行挤压,观察到套叠肠管从套入的肠管内缓慢退出,然后使用无损伤钳对升结肠、套入的回肠或系膜进行分别牵拉,以便取得复位的目的,在成功复位后查看肠管是否存在坏死、穿孔等,经过明确肠管无坏死、穿孔后把回肠末段5 cm肠壁浆肌层间断缝到盲肠壁浆肌层,防治复发,同时手术期间结合阑尾血运、肿胀情况实施阑尾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是指从切开皮肤至结束缝和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是指术后回到病房后到首次下床所用的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是指术后回到病房后到首次肛门排气所用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指:术后回到病房至彻底康复出院所用的时间[3]。并发症:出血、切口疝、术后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

表1 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

P值0.000 0.371 0.000 0.000项目术后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对照组(n=45)5.51±0.87 48.01±10.50 14.63±1.75 36.21±2.35观察组(n=45)2.93±0.80 50.05±11.03 10.83±1.65 23.57±3.01 t值14.643 0.899 10.598 22.204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肠套叠高发于婴幼儿期,多见于4~10个月婴儿,其患病率在2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以疼痛、腹部包块、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5-6]。当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开腹手术作为该病的简单、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因切口疼痛无法早期下床活动,同时也造成胃肠功能恢复慢、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高。加上此手术方法适用于疑有肠坏死或穿肠孔者、发病时间较长、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另外由于开腹手术需较大的术口、术中牵拉切口、肠管充分显露在切口外,进一步加重肠管、切口的损伤,引发术后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使得患者承受着严重的创伤及精神压力。随着当前微创技术的不但发展、成熟,使得腹腔镜技术得到临床上普遍应用、推广,并且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存在以下优势:①可以明确诊断出腹腔内病变的具体部位且创伤非常小,成功预防了开放手术切口大、出血量多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减少开放手术对肠管表而的损伤、体液蒸发等,进行保护全身生理代谢,使得术后患儿肠功能得意快速恢复;②腹腔镜镜头能够深入至到腹腔内且镜下术野广,有助于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套叠肠管并确定其具体类型;③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灿、出血等开腹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④针对空气灌肠表明复位失败、不确切,但肠管实际上己复位者,腹腔镜手术通过探查能够发现以上情况而避免开腹手术的应用;⑤腹腔镜手术可以全面探查腹腔脏器,便于及时发现肠息肉、肿瘤等疾病引发的继发型肠套叠情祝,进而帮助医生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以免实施再次手术[7-8]。

在对小儿进行腹腔镜操作过程中应事先了解小儿腹壁薄、腹腔容积小等特点,是因为患儿腹腔容积小、肠管扩张,因而从脐部开放式切口置入第1个trocar比较安全,能够有效避免腹腔穿刺引发腹腔脏器医源性损伤。针对婴幼儿腹腔镜手术,腹腔内空间小,往往会因为术野模糊而影响操作,故患儿腹内气压保持8~12 mmHg比较合适。若气腹压力过低对增加肠管损伤与暴露难度;气腹压过高会对心肺功能造成直接影响。在选用钳夹时务必使用无损伤的肠钳、弹簧钳,保持动作轻柔、缓慢,是由于小儿肠壁薄、套叠处肠管水肿、质脆,若用力过大、使用分离钳等极易损伤肠管。针对腹腔镜直观下无法成功复位情况需辅以空气灌肠,将适当规格的Foley管插入肛门,充好气囊,经肛管进气,同时利用一把肠钳牵拉套叠部远端肠管,用另一把肠钳对套叠肠管头部进行多次挤压,通过气体压力、进入套叠肠管折叠间隙气体的作用对套叠肠管进行缓慢复位。即便腹腔镜手术具有较多的优点,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在实施腹腔镜手术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对于高热、精神萎靡、酸中毒、水样血便、脱水、肠穿孔、腹膜炎、肠内息肉等肿物所致的肠套叠等情况需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如果腹腔镜下复位困难、操作时间长、发现肠穿孔等特殊情况应该立即转行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在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上,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少,安全且有效,利于患儿病情的快速恢复,值得应用。

[1]陈铨涛,何荣佳,冯晓川,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 1586-1588.

[2]梁伟恒,李健全.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28例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29):6441-6442.

[3]马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J].微创医学,2014,9(4):448-450.

[4]张震.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7):96-97.

[5]李新刚.小儿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4):75-76.

[6]曹振杰,杜俊鹏,孙雪花.腹腔镜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5(22):18-19.

[7]王春华.小儿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的临床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5,21(8):133.

[8]张敬丽.腹腔镜下婴儿肠套叠复位术20例手术配合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5):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25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管开腹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