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探讨

2017-08-29 11:10马红梅侯新聚熊伟
当代医学 2017年25期
关键词:洪都颈性手法

马红梅,侯新聚,熊伟

(1.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炙科,江西南昌330008;2.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江西南昌330008;3.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江西南昌330008)

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探讨

马红梅1,侯新聚2,熊伟3

(1.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炙科,江西南昌330008;2.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江西南昌330008;3.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江西南昌330008)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眩晕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效果,可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安全性高,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手法推拿;针灸;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通常是因椎-基底动脉缺乏供血而造成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模糊、心悸、胸闷、呕吐、恶心、头晕等,此疾病为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采用手法推拿进行治疗时,可结合椎动脉生理解剖部位及其与周围软组织间的相关性,使得肩背部肌肉得到有效松解,逐渐改善椎动脉痉挛症状,由此得到良好预后结果,但是单纯使用手法推拿进行治疗,有的患者难以得到较理想效果[1]。本文选取116例颈性眩晕患者,探讨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7月116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中有男31例,女27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37.65±4.54)岁;病程2 d~2年,平均时间(3.52±0.75)个月。观察组中有:男30例,女28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38.52±5.06)岁;病程2 d~2年,平均时间(3.46± 0.69)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实用骨科学》中的颈性眩晕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存在颈部劳损史;临床主要症状为眩晕,可存在恶心、头痛、呕吐等症状;有的枕大神经、上颈段出现压痛感;颈部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发生变化、钩椎关节出现骨质增生症状,椎管存在狭窄等;经颅脑多普勒检查(TCD)显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水平显著减少;排除其他疾病引发的眩晕症状[2]。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18岁;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均可配合随访。排除标准:出现其他可造成眩晕的疾病;肿瘤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智力、精神障碍疾病;女性患者处于妊娠、哺乳期[3]。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

采用手法推拿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使得患者保持端坐位,将患者颈部予以合理的推、拿、揉等按摩治疗,然后将风府穴、阿是穴、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实施点压治疗,每个穴位进行点压时均应持续1~2 min,参照患者具体耐受程度来确定时间按压力度,当患者颈部、肩背部肌肉得到完全放松后,则使得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头部通过枕头垫高,以左手托起患者下颏部,右手则将枕部紧托,使得头部与颈部处于45°角位置,使得患者头部往上进行牵引,在保持1~2 min后,应使得头部往各个方向进行小幅度地旋转,连续推拿治疗30 min/次,通常连续治疗7 d,在完成7 d治疗后,通常需3 d,然后再次实施手法推拿治疗,一般持续3个疗程。

采用针灸治疗时,患者应保持坐位,头颈处于自然直立位置,通过1.5寸长的28号毫针对风池穴、太阳穴、颈夹脊穴、肩井穴以及印堂穴等穴位予以针刺治疗,进针1~1.2寸,应将针尖方向往脊柱位置靠近,在进针时应保持平稳的速度,不可过快,留针时间为30 min,1次/d,在留针期间风池穴予以温针灸治疗,可温通经脉,实施颈夹脊穴针灸时应间隔5 min予以间隙行针。通常连续治疗7 d,在完成7 d治疗后,通常需3 d,然后再次实施针灸治疗,一般持续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价标准对眩晕症状予以评分时,按照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两个方面予以评定,严重程度包括5个量度,每个量度2分,分值越高显示程度眩晕越严重,持续时间包括5个量度,每个量度代表1分,分数越高表明持续时间越长。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疗效标准评定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无眩晕症状,经TCD观察表明血流恢复正常,患者可保持正常地生活工作状态,随访未出现复发;显效:眩晕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经TCD观察血流显著改善,患者可保持正常生活工作状态,随访发现劳累后有时会发作;有效:眩晕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经TCD观察血流有一定改善,随访显示正常生活中出现发作;无效:症状未改善或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7 统计学方法基础数据均通过SPSS21.0系统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通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6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眩晕评分比较两者患者治疗前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患者经治疗,眩晕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评分改善更具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眩晕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颈性眩晕类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眩晕”等范畴,通常是由于颈部长时间过于劳累,使得颈部肌肉受到损伤,气血不荣,筋脉失养,卫外不固,或是年老体弱,肝肾存在亏虚,气血出现衰退,筋脉失养,受到外邪侵入,作用到颈项,导致气机受到阻滞,气血难以保持畅通,脑髓、清窍失养造成疾病发生,所以对其治疗时需通络活血、荣窍定眩[5]。

手法推拿可有效改善局部痉挛,消除椎体的局部炎性反应及水肿,缓解颈椎组织内部压力,促进神经恢复,增强脑部供血,使得眩晕得到改善[6]。针灸治疗时通过针灸与热力作用,使得局部肌肉及经络受到刺激,椎动脉得以扩张,局部痉挛显著缓解[7],提高颈-基底动脉供血,可使得颈椎力学保持平衡[8]。经研究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眩晕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可显示改善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梁晟.针刺推拿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30.

[2]吕良德,卫华,吴慧琴,等.推拿手法松解软组织治疗颈性眩晕36例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陕西中医,2011,32(4):442-444.

[3]罗志洪.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3):405-406.

[4]范炳华,王新华,王鹏,等.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81-586.

[5]陈璧,蔡丽华.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20(13):73-74.

[6]陈达祥,梁庆华.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5):178-180.

[7]金坚,赵玲丹.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9):67-69.

[8]朱宏伟,刘鑫.针刀、手法复位、药物治疗颈性眩晕、头痛[J].当代医学,2012,18(35):1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26

猜你喜欢
洪都颈性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让文化根植于企业发展沃土中
——航空工业洪都文化建设回眸
七步洗手法
李克强考察航空工业洪都
风雨无阻 洪都逐冠 2018CSR中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南昌湾里站顺利落幕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打造中航工业学习样板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