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分别采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疗效差异

2017-08-29 11:10何兵荣
当代医学 2017年25期
关键词:甘露醇果糖甘油

何兵荣

(江西省上栗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江西萍乡337009)

少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分别采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疗效差异

何兵荣

(江西省上栗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江西萍乡337009)

目的探讨少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分别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降低颅脑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少量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7.50%vs 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均低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采用甘油果糖降颅内压疗效显著于甘露醇,可作为治疗少量脑出血患者首选脱水剂。

脑出血;甘露醇;甘油果糖;颅内压

脑出血为临床中危急重症,脑出血后导致周围脑组织水肿为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致残、致死主要原因之一[1]。少量脑出血患者通常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降低颅内压,改善颅脑水肿为治疗关键环节。甘露醇、甘油果糖为临床中常用高渗性脱水剂,但两者脱水减低颅内压疗效及对脑出血患者疗效治疗差异临床中报道较少。本次研究笔者分别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在少量脑出血患者中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获得较为显著疗效差异,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本院住院收治少量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体征,结合颅脑CT、MRI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出血;发病后12 h内入院,根据影像学资料判定出血量<20 mL,且非破入室基底节区出血;两组患者均未合并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均有保守治疗指征;排除有颅脑占位患者;排除合并有全身感染、免疫功能障碍患者。A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7~78岁,平均(67.3±4.3)岁。B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6~79岁,平均(67.6±4.7)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分组有对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嘱患者卧床静息,给予吸氧、营养支持,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水平稳定,给予清除脑组织自由基、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A组患者给予甘露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61)静滴颅内压,给予125 mL/次,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4 d后改为2次/d,再用2 d后改为1次/d,再用1 d。B组患者给予甘油果糖(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82)静滴颅内压,给予250 mL/次,每12小时1次,连用5 d后改为1 d/次,再用2 d。

1.3 观察指标(1)疗效评定:参照《脑出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结合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评定。显效:患者血肿减少>10 mL,无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有效:患者血肿减少5~10 mL,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血肿减少<5 mL,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2]。(2)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共评价15个项目,从15个评定项目中选择3个有意义进行评价,同时增加对患者瞳孔反射、感觉机能、足底反射等项目,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轻[3]。血肿范围、水肿范围:根据颅脑CT结果,采用多田公式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7.50%vs 80.00%)(X2=4.5070,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均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水肿范围比较

项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范围(mL)水肿范围(mL)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组(n=40)22.1±5.6 15.1±4.2 18.2±2.3 11.2±1.8 16.8±3.4 12.7±2.9 B组(n=40)22.0±6.0 11.4±3.0 18.7±2.5 9.8±1.6 16.9±4.1 10.2±3.1 t值0.0771 4.5338 0.9309 3.6766 0.1187 3.7247 P值0.9388 0.0000 0.3548 0.0004 0.9058 0.0004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习惯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导致临床患者死亡、致残主要病因。脑出血为临床中常见脑血管急危重症,脑出血后导致周围颅脑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引起周围炎症反应,引起脑水肿发生,由于颅脑解剖结构特殊性,脑出血加之颅脑水肿发生,易形成脑疝而危及患者生命[4]。因此,临床中在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颅内压,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

甘露醇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降低颅脑压广泛应用,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部分学者认为甘露醇在活动性脑出血患者或少量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差[5]。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剂,为还原性六碳糖,具有性质稳定、无毒等特点,进入机体后分别于细胞外液中,并不参与机体代谢,其脱水效果快、脱水作用强等优点[6]。但甘露醇进入机体后将血肿水份吸收后,可在血肿区域不断累及,导致脑组织浓度高于血液浓度,如在出血活动期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水肿,同时可引起肾功能不全相关并发症发生[7]。甘油果糖中主要成份包括甘油、果糖、氯化钠,共同组成高渗透液体,其渗透压约为血浆7倍,进入机体后可参与新陈代谢,在发挥利尿脱水作用还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不累及在颅脑组织中,可防治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及肾功能损伤风险[8]。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少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分别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利尿降低颅内压治疗,得出甘油果糖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于甘露醇治疗组患者(P<0.05)。甘露醇利尿效果显著强于甘油果糖,但其能沉积在颅脑组织中持续增加渗透压,少量脑出血患者中脑水肿并不严重,给予甘油果糖利尿降低颅内压即能获得显著疗效,同时能减少对脑组织进一步损伤,进而获得显著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另得出,甘油果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出血及脑水肿改善情况均显著甘露醇治疗组患者(P<0.05)。进一步证实甘油果糖在少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中应用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症状改善程度均显著于甘露醇。

综上所述,甘油果糖在少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中应用,可发挥较强脱水效果,同时相对甘露醇能降低对患者颅脑组织进一步损伤风险,具有更为显著临床疗效和更高应用安全性。

[1]潘家兴.呋塞米与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118-119.

[2]李超.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观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5,42(4):324-328.

[3]陈建玲,谈晓侠,刘会玲,等.甘露醇用量和疗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的关系[J].中国药业,2016,25(3):26-29.

[4]牟美丽,陈丽,李学新,等.无创监护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 (20):2503-2505.

[5]郭作隆,邹兴军.甘露醇应用时机对中等量脑出血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21):2926-2928.

[6]苗青,张干,宫鑫,等.甘露醇治疗早期脑出血对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0):1072-1074.

[7]陈珊,梁应平,徐国海,等.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6):25-28.

[8]刘勇.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甘露醇对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80-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52

猜你喜欢
甘露醇果糖甘油
雪莲果低聚果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回顾
Auto—focus Eyeglasses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冬虫夏草甘露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加热包加热结晶甘露醇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