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2017-08-29 12:08冒立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家庭

冒立鹏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是落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的载体,是激发学生体验化学魅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并创新的手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生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要结合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创造性地展开化学实验教学。

一、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没有达到课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这一要求。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意识淡薄;二是教师组织能力和指导实验能力差;三是教师课前准备与设疑不够;四是没有很好的开发家庭小实验。

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实验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

1.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能犯错的每个环节,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观察质量守恒的实验,学生往往只对“变轻”、“黑色变红色”的“好玩”感兴趣而忽视必要的思考,教师在试验中要提醒学生“变轻、黑色变红色,天平不平或保持平衡,这是为什么?”等问题。另外,不能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档。

2.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验目的、要求、步骤不明晰,是简单的“照方抓药”式的拿来主义。教师要从源头上激发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有目的。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指导学生严格操作,在学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为什么”,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使学生逐步“学会”实验。

3.师生积极探索实验中的成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细节,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按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实验操作规范、熟练。教师要研究和体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先撤离导管,后停止加热”、“先等待气泡均匀,后收集气体”是关键,如果操作顺序有错,从而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出现实验事故。

三、正确指导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时发现操作中出现的技术性或探究性错误。

(1)实用性较强的实验操作,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如仪器的连接、气密性检查、酒精灯的加热等操作,学生都要反复操练才能熟能生巧,掌握其操作技巧。

(2)善于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让学生思考:“发生装置仪器选择的依据”“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对比”等问题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寓能力培养于实验课堂教学中

1.在实验教学中,教会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化学学科的研究得的是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如在讲酸的化学性质时,并不是直截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教学中按照对比的思路作了这样的设计:

(1)稀盐酸、稀硫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吗?

(2)为什么铁片、镁条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铜片不能?

(3)为什么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是无色,而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是黄色?

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几乎是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和合作上,问题意识就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2.在问题研究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问题研究源于生活中的疑问,带着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提出问题,由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作为出发点。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动脑、心灵手巧”。实验课生动精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来设计实验,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3.在自主动手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问题意识的习惯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五、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就编入家庭小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少教师未能充分挖掘家庭小实验的内在价值,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延伸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教学。

1.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家庭小实验与课堂实验相比,大多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家庭小实验大大增加了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彰显了亲子活力,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家庭小实验均为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探索性实验,如初中化学九年级(下)中的“自制无壳鸡蛋”“自制汽水”“利用鲜花自制酸碱指示剂”等。这些小实验趣味性较强,贴近生活,灵活多样,所以安排为家庭小实验。学生在这样简单易行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3.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化學知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许多家庭小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拓展知识视野,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辨别纤维种类”“调查厨房物品的酸碱性”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知道了有涩味的皮蛋蘸醋吃,胃酸患者早餐食用玉米粥是利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等实用技能,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结合学生兴趣运用多种方法来促进实验教学。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大胆运用创新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探索和推动化学实验教学。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家庭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家庭“煮”夫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