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中职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方法

2017-08-29 16:02黄世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设课堂教学

黄世财

【摘 要】针对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这一现状,在中职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通过尝试创设一些有实效、有情节、富有哲理、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创设;课堂教学;引入法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数学往往显得“高深莫测”,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数学用于何处,萌发了数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害怕数学,排斥数学,甚至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教育家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中职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有必要对数学部分知识进行摸索和创新,尝试创设一些有实效、有情节、富于思考性、貼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将老师的期望通过带有情感的眼神、语气和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借此唤起中职学生真情实感、激发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并以此掌握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设疑、思疑、答疑”引入法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将疑在教学中引入,好似清泉之于水潭。通过教学中设疑、思疑、答疑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问题创设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新课时,“设疑”如下的情境:椭圆是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且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由此是否推断出: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的存在?如果存在,是何种形状?有什么条件?

通过教师抛出这样的设疑引入,让学生去思考疑问,从椭圆的定义出发,思索双曲线的相关知识。

在讲解《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时,“设疑”如下的疑点: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就像一些数量之间,比如1+1=2那样,那么向量和、和之间可以相加或相减吗?它们相加或相减后的结果如何?跟我们所说的数字运算有何不同之处?带着这些疑问,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想方设法答疑出最佳答案。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设疑、思疑、答疑,无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设了教学情境,为后续教与学打牢了基础。

二、创设“数学趣味”引入法

数学科学家的事迹和数学的发展史丰富多彩和变幻无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专注研究,无疑推动了数学事业的向前发展。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曾经说过:“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无兴趣的学习,等于一种苦役,无兴趣的地方,等于没有智慧和灵感。”若我们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创设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向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史的知识,将会大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刻板观念,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支撑点,达到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动力和形成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品质,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讲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通过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来引出: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3+98)+…+(50+51)=101×50=5050。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此问题一经抛出,便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1,2,3,…,n,的前n项和的方法及求和公式。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而且为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顺理成章。

三、创设贴近生活实际引入法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当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是学生熟悉而又易于明白的,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种亲近感,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就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这节课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全校共有11个班报名参加了班际男子篮球比赛,按照比赛规程,比赛时先分为两个组,第一组有6个队,第二组有5个队,每组先进行单循赛。然后每组获胜的前两名共四个球队再进行循环赛决出冠、亚军,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由于学校正进行班际篮球比赛,许多学生参与其中。经老师这一提问,学生的兴趣一下了就调动起来,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创设演示实验引入法

中职学生对数学普遍缺乏兴趣,主要还是因为数学内容抽象、枯燥,加之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够生动活泼,思维高度紧张,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如若教师能借助信息技术为平台,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归纳、类比来获取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欣赏和爱,不断肯定学生,让学生在受人重视、受人关注的氛围中感受数学是直观、形象和具体的,学生会倍感亲切,激发我要学数学的欲望,就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化的引入方法,能有效地组织新课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有一种自身的内在动力去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宇.生活中的数学思维.[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创设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